APP下载

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8-02-14张晓慧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应对策略挑战

张晓慧

摘 要:混合式学习将课堂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将各自优势最大化。混合式学习为传统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施混合式学习,教师要加强课前自主学习的监管,积极转变课堂角色,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信息化素养,建立多元的评估体制。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1-0147-03

传统教学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习者的自主性及能动性,这与建构主义教学观是背道而驰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往往因为学生参与度低,主动性差,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饱受诟病。教育工作者先后提出了各种教学模式来试图解决这一难题,但效果都差强人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了教育的核心工具。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新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最具有颠覆性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逐漸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新热点。混合式学习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支撑,将课堂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最大化地发挥各自优势。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营造更具吸引力和激励性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效果,促进知识的内化,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一、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自混合式学习出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界定,但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Driscoll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不同教学理论的混合,包括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这种混合可以体现在课程教学、教学材料与学习活动的设计中[1]。Procter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不同的知识传输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及不同的学习方式的有效混合[2]。Graham则把混合式学习界定为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的混合[3]。我国学者何克抗认为“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督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李克东指出“混合学习关键是适当地选择与组合媒体,以实现最小的可能成本和最高的学习效果”[5]。黎加厚则把Blending Learning翻译为“融合性学习”,他认为“融合性学习就是把各种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6]。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并未达成共识,但从以上的梳理中不难看出,混合式学习不仅强调多种学习方法、资源、媒体的混合,更强调混合的“效率”,以实现最少的时间投入和最大的学习产出。此外,混合学习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混合式学习的顺利实施。

(二)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混合式学习作为学习理论创新和发展的产物,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在20世纪初创立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学习者在教师所创设定的环境中被动的学习,教师可以塑造和矫正学生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强调外部刺激的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僵硬,工厂式的学习观念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学生个体需求,更不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认识不单纯是外部刺激的产物,而是外部刺激与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认知主义学习观注意到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比行为主义学习观进步一些,但依旧认为学习是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关心刺激后的心理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中期提出的。构建主义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并不是直接从外界转移到人的大脑,而是学习者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外部环境,并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7]。换言之,构建主义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环境下,借助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并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意义的构建获取的。构建主义的提出对教学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影响日渐明显。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了构建主义所强调的理想学习环境,因此,构建主义逐渐成为了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理论基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过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可见,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多元的学习方法,其理论基础也不应以某一特定学习理论为基础,它应该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有机融合。混合式学习在多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技术元素添加到教学中,以实现知识内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它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与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各种学习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混合式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及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遇到难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向老师及同学请教,这种学习方式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果。然而,新型的学习模式也必将为教师带来新的挑战,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应对新型学习模式带来的挑战。

1.加强课前自主学习的监管。缺乏自我约束力是影响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混合学习模式下,教师会将学习资源投放到网络平台,要求学生课前自己独立完成,课内以开展多元互动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所以,课前的自主学习是混合式学习成功实施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能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内容,那么混合式学习将成为空中楼阁。对于那些自制力薄弱、拖延症严重、时间管理能力差、不能按时完成自主学习的同学,教师应该加以提醒并加强监管,可以定期让这类学生向教师汇报学习进度。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期末考核中设定相应比例的分值,对屡教不改、无法按时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的同学在其成绩中扣除相应比例的分值,以激励他们按时完成课前学习内容。

2.转变课堂角色。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堂教学往往以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为开始。教师通过互动式提问、教学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组织开展多元互动课堂教学,在高质量的互动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在这个阶段,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权威,而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课上所有任务,只在必要时给与帮助和指导。教师角色的成功转换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有了更多的掌控,让学生在讨论、实践、互动、合作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3.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信息化素养。为了更好的实施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真正意识到这种颠覆式的学习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了解混合式学习的精髓,避免形式上的混合或仅象征性地使用网络平台,教学模式却仍以PPT展示、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并未在课堂上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混合式学习作为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加强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如视频制作与剪辑、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操作能力等,为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4.建立多元的评估体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评估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完成作业及试卷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在新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表现不仅体现在试卷、作业等方面,也表现在自我控制、课堂参与、小组协作上。因此,在混合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现有的传统教育评价,建立新的多元评价机制。教师在多元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时,应将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考虑在内,如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评估不仅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估,还应该包括学生间的互评,这种从教师评价到学生互评的多维评价体系保证了评价的科学性,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作为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产物,混合式学习弥补了纯粹的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混合式学习为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混合式学习下,教师的重要性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成为决定混合式学习成败与否的关键要素。为了更好的实施混合式学习,教师要加强课前自主学习的监管,积极转变课堂角色,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信息化素养,建立多元的评估体制。

參考文献:

〔1〕Driscoll, M. Blended Learning: Let's Get beyond the Hype. IBM Global Services [EB/OL]. [2018-05-01].  http://www-07.ibm.com/services/pdf/blended_learning.pdf.

〔2〕Proctor, CT. Blended Learning in Practice.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C]. UK: The University of Salford, 2003.

〔3〕Graham, C. R. Blended learning systems: Definition,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C. J. Bonk & C. R. Graham (Eds.),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designs[C]. San Francisco, CA: pfeiffer, 2006: 3-21..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03):1-6.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1-6.

〔6〕黎加厚.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定义和翻译[EB/OL].[2016-10-15].http://www.jeast.net/jiahou/archives/000618.html.

〔7〕杨维东,贾楠.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评述[J].理论导刊,2011,(05):77-80.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应对策略挑战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