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成效与启示
2018-02-14钱小强
钱小强
摘 要:介绍了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的成效、启示、存在问题与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成效;启示;阜阳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3-0001-03
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5年由科技部批准建设,经过3年创建,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经营业态不断丰富,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8月通过科技部现场验收,受到了验收专家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园区建设的成效
1.1 在经济效益方面起到了标杆作用 园区内企业累计取得了发明专利、著作权、新品种、新技术等农业科技成果208项,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1项,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2017年核心区总产值达到26亿元,利税2.9亿元,分别是建设预期指标的144.4%和181.3%。
1.2 在社会效益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园区内累计建立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30多家,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科技孵化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现了零突破,先后接待了300余次来自省内外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园区、地方政府代表团和新型职业农民来园区考察交流学习,举办各类农业培训班380多期,累计培训人员6.3万人次,核心区农户培训覆盖率达到100%,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00多项,形成了“农产品加工、蔬菜花卉、休闲农业、绿色品牌粮食、循环农业”五大特色基地,。
1.3 在生态效益方面起到了样板作用 园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共赢。注重绿色生产,园区内“三品一标”认证49个,认证面积达到7000hm2,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5%,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同比分别减少7.7%、9.3%;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注重生态保护,建设了全长13km的老泉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大力发展精品果蔬、高档花卉、智能信息、采摘体验、农耕文化、亲子教育等特色休闲农业,阜阳市草莓文化节、荷花艺术节、桃花风车节、梨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相继在核心区内成功举办,核心区内已有三星以上的农家乐8家,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金满地田园综合体被评为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
1.4 在脱贫攻坚方面起到了助推作用 园区位于省级贫困县颍泉区境内,始终把助推脱贫攻坚作为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积极探索“园区+”精准扶贫新模式,构建了 “园区+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路径,扎实推进“四带一自”、“三有一网”扶贫模式,带动核心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项目1104个,其中贫困村覆盖率达100%,每村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人均增收1600元。同时,核心区内企业通过土地、资金、就业等形式带动贫困户713户,户均增收2800元。核心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9.09%下降到2017年的1.81%。
1.5 在乡村振兴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 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立体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依托园区田园风光,兼顾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营造了生态宜居家园。挖掘乡土文化等资源,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提高园区内农民综合素质及文明程度。创新园区协同管理模式,园区建设办公室、镇办根据建设任务不同,分工负责、同等考核,构建了“园镇一体”、“园村一体”的园区发展新模式,加强了园区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惩治违法行为,使园区更加和谐安定有序。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模式的推广,积极开展科技讲座、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各类培训活动,建立园区企业与园区农户合作机制,园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7年底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是示范区的1.4倍。
2 园区创建的启示
2.1 加强领导是关键 市、区两级分别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园区(核心区)建设推进小组”,设立了专门机构“园区建设办公室”,成立了党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园区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问、有人干。构建了园区联动协调机制、岗位责任机制等六大运行机制,保证了园区高效运行。
2.2 科技创新是核心 园区紧抓科技创新,注重政产學研合作交流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引导15家企业分别与中国林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吸引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入驻,联合开展农业技术研发,8家企业获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引导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加速向园区流动。核心区2017年投入科技研发资金1.01亿元,实施农业科技在研项目33个,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成为了园区发展的新动能。
2.3 政策扶持是保障
2.3.1 专门制订产业扶持政策 专门制订《园区(核心区)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区财政每年列支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每年不少于1亿元,支持核心区企业建设。
2.3.2 及时修定土地扶持政策 根据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入驻需要,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增减挂钩计划指标上对园区给予倾斜,满足园区建设用地需要。
2.3.3 完善科技人才扶持政策 市、区先后制定下发了《阜阳市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颍泉区关于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文件,在高端人才引进、支持创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2.3.4 出台农业扶持政策 市、区先后出台了《阜阳市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颍泉区鼓励支持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暂行办法》等文件,支持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转化。
2.3.5 创新金融扶持政策 先后推出了金保贷、金农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专利权质押等多项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4.9亿元,有效缓解了园区农业企业的融资难题。
2.4 深化改革是支撑 始终把园区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前沿阵地。阜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第一证在核心区发放,积极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形式,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模式,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45亿元,201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以“地活了,种地的人赚了”为题对此项改革进行报道。筹建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畅通了农村产权交易途径,交易额7700多万元。开展园区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价,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支持,推进信用变钱;创新“金融+”脱贫路径,探索“自己贷自己干”、“自己贷入股干”、“企业贷带动干”金融扶贫模式,支持园区企业通过带动贫困户脱贫享受信贷政策,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03亿元,惠及贫困户1831户;推出多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累计发放创新金融产品贷款3.5亿元。鼓励园区企业积极参与所在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带动村集体盘活集体资产,推动“三变改革”。引导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核心区17家企业通过股改顺利挂牌上市,其中新三板2家、新四板15家。
2.5 加大投入是基础 先后整合农业、农发、水利、交通、林业等项目资金14亿元,着力强化道路建设、沟渠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新修、改建道路23条、58.95km,新建涵管桥138座,大型板梁桥24座,建成“五纵六横”的闭合路网;完成沟河疏浚治理23.5km,完成水环境治理34km,形成“两纵四横”的水网;新建200kVA变压器32台,新修16.9km高压线路,64km低压线路,确保园区企业电力供应;同步配套了管网、绿网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为园区招商引资和企业的发展筑好了碧梧巢。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经过3年创建,园区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但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引起高度关注。
3.1.1 主导产业不够明 目前园区内的主要产业覆盖面较为宽泛,涵盖了粮食种植、果蔬生产、高档花卉、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等,缺乏凸显园区特色的主导产业。
3.1.2 产业链条不够长 园区目前的三产产值比例为30.4:16.1:53.5,总体来看,一产、三产比例较高,二产比例明显偏低,加工已成为园区发展的短板,需要引起重视。
3.1.3 集聚能力不够强 作为创建国家级的农业园区,缺乏大的企业引领,目前园区内还没有国内知名企业入驻,需要进一步加大招引力度。
3.2 对策 园区将围绕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目标,围绕“立足阜阳,带动全省,服务黄淮,面向全国”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统领园区建设,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试验田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样板田。
3.2.1 明晰园区发展方向 立足园区地处黄淮平原南部,耕作土壤为砂姜黑土,位于百万级人口中心城市周边等地理优势,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工厂化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以工厂化的理念、智能化的管理、精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技术引领传统农业产业进行全面提升,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大力发展立体化、智能化、标准化等集约型工厂化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高新技术转移转化。
3.2.2 明晰园区发展路径 按照“一产突出种业、二产突出加工、三产突出休闲”的理念,构建以“种籽(苗)繁育-智能制造-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文化”为核心,种养加销游深度融合、产业链条完整、业态功能丰富、利益联结机制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引进全国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入园建立基地,打造以农高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大品牌格局。
3.2.3 明晰园区发展方式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园区发展,深入推进“三产融合、三生共赢、三科同步”,以“三产融合”推进产业振兴、以“三生共赢”推进乡村振兴、以“三科同步”推进科技创新;按照“试验-示范-辐射推广”3个尺度和“技术-模式-产业”3个维度,从“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模式创建-示范推广”5个层面开展研究,建立园区技术提升模式和高效持久的推广模式。使园区成为支撑引领区域发展的创新高地,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在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起到样板作用、在质量兴农方面起到标杆作用、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起到示范作用,為黄淮平原地区和砂姜黑土区域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示范和样板。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