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创新中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2018-02-14徐依蕾
徐依蕾
【摘 要】 金融创新是当今金融行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金融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会导致金融动荡,甚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金融安全问题应当备受重视。想要创新金融,必须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正确认识其与金融安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确保金融安全环境的状态下再进一步进行创新。近些年来,我国金融行业虽然有所创新并发展,但是也由此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及安全问题,金融风险直线上升。因此,我国在发展金融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安全监管工作,提升监管能力及作用效果,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安全问题 监管体制
一、现阶段我国金融创新进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金融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金融市场、产品及市场都有了很多创新。这些创新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也保障了金融的稳定性。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个创新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危机,从某种程度上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威胁。
(一)内部风险不断暴露
在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进程中,商业银行在利率方面有了自主定价权,利差缩小成了大势所趋。又因为长期以来,利差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利差的缩小使得银行可以用于贷款的资金也不断减少。当下我国经济形势较严峻,内忧外患。国际方面,中美贸易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内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去杠杆等。在这种大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着不良贷款情况的加剧和难以提升拨款率两大问题,此类问题必将更加严峻。如果这些趋势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将会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商业银行自身为降低风险,便会通过存量拨款进行核销,进一步降低拨款率。一旦这种趋势大范围扩张,势必引起金融混乱。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不断暴露,将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
(二)影子银行迅猛扩张
影子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其主要利用的是高杠杆方式进行经济活动,与传统银行的中介功能有所类似,但是影子银行的区别特点在于“脱媒化”、“去中心化”等,使得其与传统银行区别开来。从实际上说,影子银行的这些特征,容易导致信用、期限等不匹配的风险,最终形成错配。从本质上看,影子银行的信用中介活动使得实体经济杠杆率有所上升,债务风险不断放大,透明度越来越低,在加上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所进行的活动,不属于货币交易,也不属于资本交易,是一种新型的第三类金融活动,缺乏明确的监管内容,使得金融创新过程中面对较大的监管难题,例如重复监管、空白监管等。
(三)金融科技发展
所谓金融科技机构,其业务活动必然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金融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重大的困扰。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對网络安全问题的意识不够,尚未建立起安全审查体系,也未对硬件设施进行安全措施防护,一旦其核心技术被破解或者入侵,将产生“木桶短板”风险,导致企业出于较高风险之中。
(四)债券市场违约频率高
近些年来,金融创新道路上不断遇到困难,债券市场违约是重要的难题之一,其发生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有可能是宏观环境因素,也有可能是微观基础因素。首先,《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去杠杆和强监管理念逐渐落实并贯彻实施,政策严格制定并执行,使得货币和信用有所萎缩,导致社会融资规模不断缩小,存量债务信息无法被完全覆盖,导致违约频率高。其次,银信合作新规发布后,对非标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其规模大幅下降,债券融资进入了低迷状态,再加上债券结构恶化,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困难,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难以持续经营,还款能力降低。再者,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许多企业的成本被抬高,相应的利润有所下降,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企业过分依赖于外部融资,并且债务结构不合理、信用等级较低,导致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融资举步维艰。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面临的风险问题将不断增加,市场上的违约风险不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概率将迅速加大,甚至可能危机国家金融安全。
(五)宏观审慎监管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国金融在宏观调控方面面临几大主要的问题:第一,管理主体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其作用尚未正常、充分地发挥出来。具体来看,现阶段人民银行除了承担原有的货币政策工作任务之外,还进行宏观审慎监管工作,是重要的管理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管部门过去即负责发展、又负责监管的矛盾冲突。但是,“一行两会”的协调功能尚未显现,需要经历一段适应、调整的过程,才能发挥对金融监管的宏观协调作用。第二,地方监管混乱,监管能力不足。在地方监管方面,金融办即承担发展的工作任务,也兼任监管一职,监管体系混乱,导致地方监管无效。第三,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还不够成熟,监管手段不够正确、合理,监管资源不充分,导致监管效果较差。因此,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金融监管工作不到位,将导致金融风险不断升高,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二、应对现阶段我国金融创新进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的举措
应对现阶段我国金融创新进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的举措主要包括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完善科技监管框架;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
(一)强化宏观审慎监管
为了进一步保障金融市场安全,监管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尽管已经搭建起基础框架,但是监管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当根据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风险结构调整、金融结构变迁等,要保证监管体系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现代化金融行业的发展。在金融创新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环境下,为了进一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组织架构应当重新调整、改革、变化,不仅要在微观机制实施上重新设计,还要在宏观机制实施方面进行充分改革,高度重视监管工作的落实。监管部门要从金融发展的工作责任中逐渐抽离出来,转变主要职能,往审慎监管等方向发展。在当前双支柱环境下,央行要正确、充分地认识宏观审慎及货币政策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两者之间的目标及核心政策工具,区分不同的金融不稳定根源,从而采取相应的政策变量,对政策类型及工具变量的作用期限进行区别,做好政策之间的搭配。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要明确统一的标准,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落实监管协调职责,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将监管工作明确落实到各个部门,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具体分工,避免空白监管及重叠监管等问题再次出现。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金融信息化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信息共享及信息披露监管,避免决策冲突或规定矛盾。
(二)完善科技监管框架
金融科技监管框架,能够将促进发展与防范风险两者充分结合,并且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是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监管部门要建立起多层次的体系,将金融科技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再加上对实时数据的分析,监控金融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再利用系统嵌入等手段,进行监管数字化。除此之外,还可以以互联网平台为起点,加强网络安全投入,建立起风险感知平台,建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应对金融科技领域的风险,营造健康的金融环境,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推动金融科技的适当的范围内健康发展。另外,还应对互联网金融实施监管,在一定空间内,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企业能够在这个空间里充分测试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进一步保护金融消费者,并为不同监管部门预测风险提供机会,提升预判能力。
(三)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
在金融市场中,金融衍生品占据重要的部分,也是作用较大的内容之一,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仍然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和趋势,想要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明确目标,稳步发展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发展,能够为金融行业带来各种各样新的产品,但是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必须控制速度,稳步进行,并且要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合适的避免风险的工具,提高运作效率。但是,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是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衍生品种类饭多,不同产品的内容、性质、发展基础、适用条件等都不同,也难以同时具备和成熟。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要在一定条件下稳步发展,切忌操之过急,应科学安排顺序,时机成熟时推出产品,时机尚未成熟时,积极创造条件,待条件满足后再在合适的时机推出,实现稳步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仍需努力,金融风险及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不断明确发展目标,完善监管框架,推动金融衍生产品稳步发展,最终实现金融行业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刘苗.以货币主权为底线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
[2] 刘中杰.融资租赁证券化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