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三位一体”实践 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2018-02-14裴雯
裴雯
[摘 要] 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分析现有思政课教学模式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思政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现阶段应着重加强思政课学生实践教学。在长期的实践摸索中,兰州理工大学逐渐形成了基于理工科大学的思政课“三位一体”学生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和校外实践教学。
[關键词] 思政课;学生;实践教学;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2-0102-02
现在各高校都纷纷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其中一个主要的改革方向就是将传统单一、平面化的理论课堂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课堂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两个课堂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思政课的教学必须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也就是说要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大力加强学生实践环节,让学生到实践中去理解、消化第一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以此来构成“三位一体”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
一 课内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就是在思政课课堂上,由理论课任课教师组织的多种实践教学形式。随着国家对思政课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思政课课堂逐渐从15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缩小为100人左右的“中班教学”,有条件的高校逐渐采用6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教学理念也逐步由“灌输式”“注入式”和教师的“自导自演式”教学向“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以及“对分式课堂”等教学方式转变,把学生从传统的“你说我听”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活力、更具实效。“互动式”教学是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从选择主题、控制进程到点评总结的整个环节,营造一种积极、开拓、进取、宽容的探讨式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调动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用启发性的语言,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变简单的说教为由情入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积极主动掌握知识。促使每个学生通过不断地信息刺激发现更多的问题,进而思考更多的问题,并通过质疑、讨论、学习掌握思政课知识中进一步寻找答案,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式”教学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作为实际研究人员充分展示自己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利用自己对某一领域的专门研究和获得的成果,进行专题式教学。通过互动式、讨论式、辩论式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开展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兰州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还刻意引导学生开展“五个一工程”,即在所有开设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重点学习一个人物、重点掌握一个事件、学唱一首歌曲”,并在课程班讲解、表演的教学活动。所谓“一本好书、一部电影、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首歌曲”即是对所学课程内容在教学当中所涉及的经典著作、经典电影、关键人物、重大事件、主题红歌的选读、选学和选唱的活动。随着课程的深入和“五个一工程”开展,学生改变了对思政课的认识,它再也不是远离生活、铁面冷血、呆板教条的“一幅面孔”,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十分靠谱的人生信条,它将“高大上”的理论说教,变为了“接地气” 的行动指南。
二 课外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延伸,拓展了思政课的教学空间,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间有着密切关联。首先,课外实践教学是整个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之一,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是学生实践活动,二者有本质区别。“实践教学形式仍然是一种教学活动,只不过是一种实践化、应用化的教学活动”。思政课的主要教育对象就是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所学知识。校园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娱乐的主要场所,思政课借助校内的实践教活动可以有效地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德育效果,将校园独特的精神内涵逐渐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进而外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上,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弥补思政课课堂教学和课内实践教学的不足。思政课的书本内容相对较抽象,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个学期的课堂理论教学容易使思政课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降低,尤其在理工科大学,大部分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具有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娱乐的校园内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会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个直观感受,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不同的校内实践活动,将所学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加理论知识的趣味,以此来弥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不足。
思政课的课外实践教学可以按照教学计划要求组织开展相关的一些专题讲座、大学生读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聘请一些校外知名的学者、成功人士来学校为学生做报告等。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10月举办了“读马列经典,求时代真理”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及全校正在修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各专业本科生一起对马列经典著作中的一些篇目,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的《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等篇目进行研读,活动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深化对当代大学生马列经典著作的理解和掌握。
新时代,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等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教学课堂。兰州理工大学紧跟时代步伐,建设了思政课程网络互动平台。思政课教师充分运用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手机客户端软件, 通过组建课程班的QQ群、微信群,在课上课下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探讨,逐步克服了传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交流沟通的弊端,教师和学生之间以一种朋友的身份进行沟通交流,思想、情感、知识状况都成为“朋友”间的互动话题,通过这些社交平台教师了解了不同学生特点,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需,懂得他们的语言,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相关课程的评价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口味”,以此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上坚持发布一些正能量的文字或者图片,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中,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持续性与互动性,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校外实践教学
校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有很多人将大学校园称为一个“小社会”,所以为了让学生将来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积极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如之前所提到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这不仅是形势所需,也是学生所需。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小社会”的“小”,归根到底,校园还是一个单纯的学习知识,受教育的场所,因此在校园中组织策划一些实践教学活动也就不会做到完全周全。校园内的实践活动,既然是校园内,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校这个小的空间内,思政课实践教学会涉及如活动策划、实施、管理、协调、最终评价以及活动经费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整合和与利用校内的资源,“要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优势”,借助校外资源,将校内与校外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社会真实事件,引导大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刻地感悟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单纯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这个简单环境中,缺少社会经验,因此,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为肤浅和片面,只有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自体验社会生活,才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更真切地感受社会的变化,了解目前的国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近年来,兰州理工大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红色之行”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教师走基层”实践活动,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积极利用省内外各种红色教育资源,确立了诸如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甘肃省博物馆等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广大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校外实践教学的基地。除此之外,学校还安排和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分散实践,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安排学生结合家庭所在地的特点开展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科研训练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尤其是作为理工科大学,始终坚持思政课与专业课二者的统一,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在心理、生活等方面及时给予学生帮助,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校内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教学贴近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做到了学生实践教学的全覆蓋。(责任编辑:王义祥)
参考文献
[1]杨增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
[2]杨志刚,陈红.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刍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