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活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 作用及优化设计研究
2018-02-14姚永泳
姚永泳
[摘 要] 高校仪式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其具有的丰富的教化功能使它显现着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仪式活动的实现形式、其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以及出现的问题等,探讨整合高校的仪式活动、优化设计仪式活动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仪式活动;思政教育;场域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2-005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要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国情怀、公民素质、时代使命等宏大目标的实现必然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也需要依赖于课堂教育以外的其他许多手段与载体。而高校仪式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仪式自身所具有丰富的教化功能使它显现着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尤其是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以及民族的深度觉醒,最近这些年如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宪法日、国家公祭日等高规格、大规模的纪念日频出,这种用以导向、激励、唤醒民众的庆典类仪式尤其应当放置于高校这个场域来实现,因而如何认识并整合高校的仪式活动、优化设计仪式活动,以进一步强化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高校仪式活动的实现形式
高校仪式活动的内容和形态非常丰富,大致可从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四个层面作一区分。高校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也正是从这四大类型中得到实现。首先是仪式活动的物质层面,它包括以校舍、教学办公设施等为主的学校硬件建设,以校园规划设计、绿化、标语、校训校报等为主的附属设施建设以及师生员工教学实践中积累和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精神、办事方式等外在的可物化的形式。其次是仪式活动的制度层面。它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文本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工作规范以及其他无形习惯。再次是仪式活动的行为层面,包括诸如教学、科研、学习、体育、娱乐和生活等师生员工们的活动、外在动态等。最后还有仪式活动的精神层面。它是师生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循的精神成果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从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学术样貌等方面得到体现。
二 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
根据仪式研究专家维克多特纳的观点,仪式教育可从权力场域、仪式场域和力量场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高校仪式活动的权力场域,通过仪式活动过程中仪式性的现实社会权力结构和法律制度结构,主导着仪式活动的道德目标和规范要求,使仪式在场者敬畏和接受政治、制度和法律文化,从而对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如仪式中严肃的氛围、明确的座次、严格的程序,国旗、党旗等仪式象征物都体现着既定的权力关系与制度要求,潜在规范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仪式场域是指仪式时的地点、场所等物质层面的场域,如宪法宣誓、入党宣誓、成年仪式,上课、学术、社团等活动仪式的场域氛围,软环境和硬环境仪式性再现,可以使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道德境界得到提升,使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加强烈。还有力量场域,通过礼仪的示范和辐射,形成一批榜样者和模范生,使得更多素质低者变高,素质高者更高,这样就可以改变不同素质群体的力量对比,进而影响和辐射到社会,改变社会的道德风尚。如学校的诚信宣誓仪式,通过仪式性的再现和反思,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行为信仰,进而辐射到经济社会的各个行业,影响到其他社会成员。
三 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高校仪式教育出现的问题也可以从三个场域进行分析:一是权力场域的失范。受教育产业化影响和市场利益的驱动,在教育目标和规范上出现了功利化、商业化、媚俗化的现象。如高校里低俗的演出、商业化的同乡会活动等。二是仪式场域的失衡。尤其是仪式活动中作为教育内核的软环境,其建设是一个长期化和持续性的过程,但由于历史环境的变迁或者领导班子的调整,很难形成一脉相承的教育文化和理念,与硬环境相比严重失衡。三是力量场域功能发挥受阻。如仪式活动重形式不重内容,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的教育功能不强,不能使在场者共情和共鸣,难以起到示范和辐射效应;仪式活动不能延续,上课仪式、进出礼仪不能在各种场合使用,弱化了教育效果;还有学校礼仪与社会现实的割裂,见面礼、握手礼等不能统一,以及互联网语境下虚拟礼仪给大学生生活和道德造成的混乱等,都是力量场域功能受阻的体现。
四 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化设计方案
首先是优化设计仪式教育的内容。一者可以以各关键时间节点为契机,纵向贯穿仪式教育。如新生入学阶段的仪式教育,将开学典礼上的唱校歌、看短片、颂校训、戴校徽、听校史等与后续的讲座、参观、座谈等活动相结合,建立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己新身份的认同;毕业离校阶段的仪式教育,毕业典礼上的拨穗仪式、回顾与展望短片、校长寄语等与毕业晚会、毕业合照、毕业旅行等庆祝活动相结合,分离焦虑,宣泄离愁,为学生走入社会作准备;还有一些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的仪式,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烈士纪念日、宪法日、九一八纪念日等纪念日,以及地球环保日、感恩节等“洋节日”,可以利用起来,传播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世界的责任。二者也可以拓展多方面工作领域,横向融入仪式教育。如与学风建设、学术道德、职业道德结合的相关仪式;与奖助工作有关的仪式,培养感恩与敬业;与友善教育有关的仪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与社会相处。
其次,还应当优化设计仪式教育的场域氛围。一是以制度文化为根本,优化权力场域。学校运用各种方式营造强大的权力场域,提升学生对社会政治、文化、法律制度的认同,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青年亚文化、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冲突较大的情况下,借助仪式使它们交汇、互动,提升青年对于先进文化更高程度的认同。如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提出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都可在仪式化活动中得到强化和确定。二是以技术文化为方法,优化仪式场域。通过仪式,将象征符号规范化、条理化、仪式化,帮助在场者整理日常生活的经验并使之与精神实在联系起来,净化、感染在场者,提升其文化素质。三是以观念文化为衔接,优化力量场域。通过仪式,使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风俗、习惯模式得到强化,进而接受和认同道德、思想观念,使它顺利从一种场景转移到另一种场景,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文化。
五 仪式教育中的个案(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的诚信宣誓仪式为例)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每年9月大一新生开学第一周就会举行诚信宣誓仪式,主要目的在于着力培养刚入学学生的整体身份认同,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为学生未来的大學生活和社会生活奠定道德基础。诚信宣誓仪式与开学军训仪式一起进行,分为全体起立奏唱国歌、院长发表迎新致辞、思政部主任带领宣读诚信宣誓誓言、军训教官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发言、军训教官表演、授旗仪式等程序。整个仪式在阳光灿烂的大草地上举行,从仪式活动的场地、宣传、标语,到仪式现场师师、师生、生生间的礼仪,再到将诚信宣誓放置于场景威严、纪律严明的开学军训仪式中,这一系列环节都经过有意识地设计,与新生刚入学时可塑性强的特征和心理形成契合,强化了诚信宣誓的重要性及其教育效果。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教学系、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宿舍管理员乃至饭堂员工等都会充当教育主体,同心同力协同育人,在仪式化的活动和项目中,进一步扩大诚信的权力场域、仪式场域和力量场域,使学生在诚信文化的感染和共情中,认同并实践这一道德行为。总而言之,这种诚信文化的仪式化实现,使得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得到强调和突出,对诚信的系统化教化活动,使其逐渐内化为校园文化,植根于学院众多学子的耳中、脑中、心中。其他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教育,同样可以如此连贯、系统进行,以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责任编辑:张宏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4-
02-26.
[2]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N].光明日报,2016-12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