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高中乒乓球课程的研究

2018-02-14周世杰刘超

体育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中

周世杰 刘超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乒乓球课程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运动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进行归纳分析,将运动教育模式与乒乓球课程有机结合,试图达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并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高中;乒乓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1-0050-03

乒乓球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原来是作为茶余饭后的一种代替草地网球的休闲运动项目。作为我国的国球,乒乓球受众人群广,在我国中小学有着广泛的开展。纵观我国的体育教学,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单纯强调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在基本动作的学习中,教师采用的多为“直接教学法”,即教师讲学生练,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基于教师的主观经验和愿望,只有教师的积极活动,学生缺乏主动性,只有模仿,没有创造。而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每堂课应该教一项运动,引导学生学练多种单个技术、组合技术和战术,并要创设一定时间的对抗和比赛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技能,提高体能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挑战自我、团结奋进、追求卓越、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在这个十分注重纯粹的运动体验的时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下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运动教育模式理论

传统体育课受限于短时间的教学单元(通常为2~3周),使得学生的运动体验多为支离破碎且不完整。由此,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Darly Siedentop)提出了运动教育模式(SEM)—— 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它是以来自于游戏理论(Play Theory)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

运动教育模式有以下主要特征:运动季(Seasons)、团队联盟(Affiliation)、正式竞赛(Formal Competition)、最终比赛(Culminating Event)、成绩记录(Record Keeping)以及庆祝活动(Festivity)。

二、运动教育模式在高中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

1.乒乓球运动季的设计

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施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技术练习;第二阶段为团队学习与季前赛;第三阶段为正式比赛与庆祝仪式。在运动季开始时,教师首先要简要介绍运动教育模式的理念及运动季的教学计划,并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成若干个队伍进行团队学习,一起训练、比赛、设计战术及比赛策略。其次,让学生熟悉教学常规,在技、战术练习及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比赛(如上旋球比赛、团体赛等)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在期末选择一天举办庆祝活动。最后,以成绩记录作为评价的依据,并以庆祝活动结束该运动季。在运动季中,我们不光鼓励学生提高技术和战术能力,还通过完善相关角色(例如教练员、裁判员、记分员等)促进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全身心参与整个学期的课堂学习。运动季比赛中的规则和执法,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准则和社会规范的一个模拟和缩影。青少年在参与运动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并遵守比赛或游戏规则,违者受罚,遵者受奖,正是对社会契约关系及其文明生活方式的了解和模仿过程,也是对社会规则、社会秩序、社会行为规范适应性的学习过程。

2.教学目标

运动教育模式力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成为有能力的、有运动素养的、热情的运动参与者。通过运动教育,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运动目标如下:(1)发展专项运动技能与体能;(2)具备一定战术决策和战术执行能力;(3)具有责任感;(4)具有合作学习的能力;(5)具有运动审美能力;(6)在运动参与中具有团队精神;(7)具备一定的裁判知识;(8)在运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3.教学常规

3.1 课前准备阶段

(1)队长在课前向教师汇报预习情况,并召集本组成员讨论练习形式及比赛策略;

(2)管理员将课堂所用器材摆放到位。

3.2 课程开始阶段

(1)队长整队,检查出勤情况,向各组员宣布本节课的角色分配及任务;

(2)队长在领操员带队做操时领取任务卡片及积分卡,随后教师向队长们宣布本节课学习任务;

(3)领操员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并向教师报告学生是否有伤病情况。

3.3 课中阶段

(1)队长根据任务卡的要求指导组员进行练习;

(2)管理员检查、监督各组成员履行职责;

(3)裁判员进行裁判工作;

(4)记录员负责记录各项信息;

(5)学生练习及比赛。

3.4 课程结束阶段

(1)填写积分卡;

(2)教师及学生对上课情况进行总结;

(3)队长及副队长督促组员完成课外任务,填写学生手册。

4.团队角色说明(表1)

5.运动季的教学实施

该运动季依据运动教育的理念进行乒乓球课的设计,共14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课程内容将分为三类:理论课、技战术练习和比赛。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并无显著区别;然而,在技、战术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有较大差异。在传统模式下,同学们往往是固定练习对手进行练习,直到学期末课程结束。这样一来,将会带来一些问题。其一,从提高技术水平的角度看,虽然固定练习对手有助于培养球感,增加回合数,但是同学们丧失了和不同打法、不同技术风格的对手练习的机会,也将对比赛的技战术发挥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二,固定训练伙伴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同学们的交流,往往一学期下来,班级中很多同学还没有和彼此说过话,这不利于课堂氛围的建设,更不利于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另外,在传统模式中,比赛往往不是课堂的主要内容,更多时候是作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工具”。而在运动季中,比赛将作为运动季中的主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例如:升降级比赛、对抗赛、循环赛等)。而且在技术、战术练习时同样加入了游戏性质的比赛(限制性比赛、如搓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实战意识及战术思维,从而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14节课教学进度及内容如表2。

6.教学目标及评价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运动教育模式的评价更为多元化,包括:预评价、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教师通过教学评价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如表3。

三、结语

今天,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长久以来,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个变化无常的时代,体育教学中也出现了向教学过程趣味化、多样化等变化。除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外,“立德树人”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重点。运动教育模式在理论上是课程模式之一,而在实施方法上是教学模式之一。通过完整的运动教育的学习,学生的运动参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及团队精神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培养了积极的社会认知及行为,而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相当程度的作用。以运动教育为媒介,让学生拥有真实的运动体验,使得具有教育性的运动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促进终身体育意识,达成“身心一体”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