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逻辑起点
2018-02-14王子朴
王子朴
中国足球要发展,首先要搞清楚其发展逻辑;发展逻辑的前提是逻辑起点,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说的就是一件事逻辑起点出了问题,后面的努力越大,反而离实现的目标越远。中国足球在“否极”的黑夜里探索已久,却迟迟未见“泰来”的曙光,这其中的原因不能说是上下付出和努力不够,可能还是发展逻辑起点的问题。
中国足球的逻辑起点,即从哪里入手发展中国足球这个问题,目前应该是得到了共识,那就是发展校园足球。虽然中国体育和国际体育发展方式中,许多运动项目也离不开校园体育,但对于职业化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而言,许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往往从社会、家庭出发,较早地开展了职业化训练,如英国的足球、美国的网球等。曾几何时,中国的足球发展也采取过类似的模式,然而事实证明,中国足球的发展好像有些不太适应这类模式。
直到有一天,校园足球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也许校园足球的提出和中国足球的改革发展模式有关,当然和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大背景更有关,但是,从起码的方向性来看,中国足球恰逢其时地找到了一个发展的逻辑起点。从十几年来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经验来看,完全按照国外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化进程去追赶,导致足球基础的拔苗助长或者断档,是中国足球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的硬伤,而从青少年体质的问题入手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这个举措却让我们期待。因为,与其说将足球作为提升学生体质的手段,不如说是足球解决了当前青少年学生更大的问题:独生子女问题。
较之学生体质下降这一问题,独生子女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他们这一代人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体质下降的问题,更是教育方面的深层思索。在一个没有言传身教的家庭氛围的独生子女环境,他们的某些教育是缺失的。因为没有姐妹,于是缺少了些合作氛围,缺少了些团队意识;因为没有兄弟,于是缺少了些竞争环境,自然也就没有了挫折意识。从这样的家庭环境走向社会,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虽然独生子女政策目前已经放开,但这已有的断档期带来的影响却不是马上就能消除的。此时,唯有校园体育,而且也只有校园足球最为合适地弥补着这一裂痕。
足球作為世界上最为公平的运动项目之一,它对孩子们的参与是没有门槛的。作为最讲究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之一,它填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合作氛围;作为最有技战术含量、规则最健全、胜负荣辱感最强的运动项目之一,它让孩子的身心健全、规则意识、荣辱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也许还有许多运动项目在某些方面也有其特点,但是就其全面性、就其当下孩子所需,而非足球莫属。足球的诸多唯一,造就成了校园足球的唯一。
回顾中国体育运动和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史,校园体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体育发展方式、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和推进,但是校园体育的作用和基础性依然如此,可借鉴的东邻日本、昔日兄弟俄罗斯无一不为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校园体育、校园足球这一课。
既然选择了校园足球,我们就应该坚持走下去。从中国足球发展方式和逻辑上,从校园足球开始,中国足球一定能够让我们看见“泰来”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