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双柏彝乡

2018-02-14李明

环球人文地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麦彝族老虎

李明

在云南省双柏县,彝族人以特有的方式欢庆新年:“开街节”品尝冬日葡萄;跳老虎笙庆祝“虎神节”;据说,凡是参加过“岩神抢婚节”的人,都会找到心上人……

“有一个地方,森林像大山一样茂密,茂密的森林里有许多野兽,野兽中最勇猛的是老虎,它在族人中被称为百兽之王……”一部彝文古籍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据相关专家考证,这个地方就是位于哀牢山东部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

双柏县地处滇中腹地,自古彝族聚居,相传因汉朝时城内有两棵古柏树而得名,且享有“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的美誉。一位曾到这里采风的作家说:“在双柏,长脚的就会跳笙,长嘴的就会唱歌。”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只要走进双柏,走进彝乡,你就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涵义,尤其是进入春节,双柏的歌舞更是无穷无尽。

首当其冲“开街节”冬季葡萄盛会

新年,双柏县最早迎来的盛事就是“开街节”,这一传统节日在双柏县安龙堡乡说全村、新街村和大麦地镇普龙村一带都有保留。

所谓“开街节”,即岁首第一个赶集日,开街节当天,举办地搭棚扎彩,成千上万的彝族人身穿节日盛装,背上花鼓、四弦从各地赶来,云集街市。这个节日,一是为了交流物资,二则是娱乐热闹。彼时,街道上到处人山人海,四弦铮铮,笛声悠扬,曲调清脆悦耳,处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即使是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坚持要家人扶携到场,不愿错过这场盛会。

双柏县三地的开街节举办时间不同,大麦地镇普龙村为每年公历1月1日,安龙堡乡说全村为农历正月初八,新街村则在正月十三,歌舞民俗大抵相通,却也各具特色,其中,大麦地镇普龙村的开街节最具代表性。

大麦地镇位于双柏县南部,是楚雄州最南端的乡镇。镇内最高海拔2640米,最低630米,海拔高差突出,屬于典型的亚热带、热带河谷气候,全年日照充足,光热资源极为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使得这里成为种植葡萄的绝佳之地。镇上有上万亩的葡萄园,与众不同的是,大麦地镇的葡萄在冬季反季节成熟,在冬日的阳光下,一串串颗粒硕大的葡萄闪烁着盈盈光泽,看起来分外动人。在开街节上,数千名当地村民和游客聚集在一起品尝葡萄,盛况空前。

此外,大麦地镇文化底蕴深厚,开街节的由来也颇有渊源。据说,在很久以前,石碑山(位于双柏县城东南方)一带猛兽频出,常常袭击人类,且山洪暴雨频发,彝人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彝族毕摩为驱赶野兽,阻止山洪暴雨,便在大麦地镇各个村寨轮流转场诵经,为人民祈福。果然,暴雨骤停,猛兽归山,洪水也退去了,彝家先民恢复了往日的安宁生活。

后来,每年公历1月1日这天,毕摩都会来到大麦地镇普龙村,诵读念经。而到了这一天,各个寨子的彝家儿女也自发带上物产汇集于此,交换这里的水、米等物品,祈愿沾上福气。

如今,在开街节这天,普龙村还会上演各种民俗表演:身穿盛装的族人们弹着弦子,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伴随着悠扬乐声而载歌载舞;男童身穿豹纹服饰,跳起神秘奇异的“小豹子笙”,在锣鼓的伴奏中变换舞步,寓意驱除灾邪,祈求吉祥……文化的盛宴让人目不暇接,而这场盛会往往要持续到夜幕降临,等到月上梢头,人们才依依不舍地逐渐散去。

罗罗人的“虎神节”跳“老虎笙”共庆新年

虎是彝族的原始图腾,彝族人自诩是虎的民族和后代。如今,双柏县各地随处可见虎崇拜的痕迹:寨门口安放石虎,房屋横梁上刻虎,墙上画虎,族人着装配有老虎刺绣……虎已经深入当地彝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老虎笙”更是虎文化的精粹,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

双柏县法脿镇小麦地冲村是老虎笙的发源地,这里的彝族人认为自己是“罗罗人”,即“虎人”。每年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村中都要举行隆重庄严的“虎神节”,跳老虎笙,他们认为,跳老虎笙可以接虎祖的灵魂归来,共庆新年。

关于“虎神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罗罗人的祖先原本居住在深山密林中,常被豺豹蟒蛇惊扰。后来,罗罗人把虎皮套在身上,跳起虎舞驱赶邪祟,从此寨子安宁,牛羊平安,人们便把跳虎舞的习俗保存下来,沿袭至今。

正月初八为“出虎日”,村中家家户户杀鸡供献,祭祀仪式由身穿黑衣的毕摩主持。正午时分,毕摩在村边的叫魂梁子山头用羊皮鼓端酒,跪地祭献虎神。接着,毕摩为8名壮年男子披上用毛毡扎制而成的虎头和虎皮,用红、白、黄三色土浆、锅灰为他们绘画脸谱和手脚上的花纹,额绘“王”字,颈系铜铃,自此,8只“虎”不再开口讲话。在毕摩引领下,8虎叩拜山头的“罗麻神石”(“罗麻”意为虎神),继而杀羊祭天,围圈起舞。

仪式完毕后整队进村,8虎便汇聚在广场上跳虎舞。虎舞的动作现保存有两套,一套是虎神模仿人世伦理生活的,如搭桥、做窝、接亲、交尾等;另一套教人从事耕作,包括耙田、播种、栽秧等舞蹈动作。在鼓点锣击声中人“神”共舞,直到正月十四。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虎队在虎头的带领下,从村子最下面一家开始逐户“扫除祸祟”。听到羊皮鼓的敲击声,主人出门放鞭炮迎接,虎队在院心围圈跳舞“,猫公”“猫母”跃进屋内将主人准备好的腊肉、礼银“叨”走。几乎同时,两位毕摩各靠一边门枋,手拿香火,口念驱邪经咒,并在门两边各插上3炷香,而后与众虎共舞3圈,前往下一家。endprint

当晚,全村15岁以下的童男童女,每人双手各握3炷燃香,连成长长的香火队,跟着全村人随虎队登上叫魂梁子山头,围着“罗麻神石”尽情狂舞。午夜子时,随着虎头一声吆喝,霎时间乐停舞止,香火队纷纷把香插在神石前,众人在毕摩的带领下向东方跪拜,齐念祷词。

祭送完毕后,按照平分猎物的古规,全村人及在场的外乡人,将一起接受“猫公”“猫母”从各家叨来的供食。这时,月亮移至西山,东方露出鱼肚白,至此,祭祀完毕。

“岩神抢婚节”让人耳红心跳的爱情相会

同在农历正月十五这天,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举行——双柏县安龙堡乡他宜龙村的“岩神抢婚节”。

他宜龙村附近一壁绝崖上有一个山洞,洞口立着一尊姑娘形态的石像,姑娘端庄秀美、极其逼真,在她的身上,紧紧缠绕着一条石蛇,这道悬崖因而被称作“石姑娘岩”。这里山势险要,绿汁江蜿蜒而过,“岩神抢婚节”便在崖壁洞口举行。传说每年的这一天,凡是去参加节日的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心上人。

这种说法的来源,要追溯到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相传在古时,彝家山寨有个美丽的姑娘叫依诺,她与一个叫龙宝的小伙子相爱了,但因龙宝家境贫穷,依诺的爹妈始终不允诺两人的婚事,而是将女儿许配给了绿汁江外一个财主的儿子。娶亲那天,当花轿抬到绿汁江畔,突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一时间天昏地暗。等到雷停云散,人们发现新娘不见了。原来,江边悬崖上的蛇神早就为依诺的美貌动心,便设计抢走了她。龙宝见心爱的姑娘被困,自己又无法施救,绝望之下纵身跳进江里变成一条青龙,龙头高昂,始终看向依诺所在的位置……天长日久,依诺变成了石姑娘,大蛇也变成了石蛇,依然紧紧地缠绕着她。从这以后,每年正月十五,村民都自发来到这里探望依诺,而他宜龙村的姑娘出嫁前也会前来祭拜,请求蛇神让自己顺利出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天就被当做一个节日保留了下来。

作为当地彝族人的传统节日,“岩神抢婚节”除了祭祀外,主要的活动是歌舞表演。当天下午,盛装打扮的男女老幼纷纷聚拢来,姑娘们采来最艳丽、绯红的马樱花和最绿的青松毛,在暖阳中伴随着弹奏的弦子,飘扬的彝歌,跟着古老的旋律踏歌起舞,沉醉在欢乐中。

夜幕降临,山顶上到处点起火把,幽蓝的火花像是绽放在黑夜里的花朵,一堆堆篝火熊熊燃起,将人们的脸庞映照得红光满面。崖边临时搭起的戏台上热闹非凡,四弦舞、花鼓舞、大彝乐等彝族传统舞蹈轮番上阵,阿色调、四句长腔等民歌各领风骚,戏台前人声鼎沸,鼓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戏曲落幕,另一场高潮才刚刚开始,而这也是最让人耳红心跳的时候。一对对阿表哥、阿表妹或在一片暖暖火光中互相吐露心声,表达爱意,或相约着欢腾而舞,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起欢快的四弦舞。彝族古老的歌曲回荡在空旷的山野间:“啊也噻——彝家山歌多又多,合心兄妹来唱歌,唱歌唱到星星落,哥妹合心永不分……”一曲又一曲,都是贊美爱情的调子,经久不息。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麦彝族老虎
世界和中国的哪些地方产大麦
青稞是能脱壳的“裸大麦”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老虎喜欢吃什么
老虎不在家
狼与马
老虎变成猫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