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计于民”:推行基于学生真实需求的教学改进

2018-02-14潘志平

中小学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作业量短信作业

潘志平

“阿潘校长好!我是一名初三学生家长,有点想法要跟您交流一下。临近中考,部分老师还在布置较大数量的作业,其实也来不及批改、讲评。孩子希望自己有更多时间进行系统整理、梳理易错知识点。他向老师表达过自己的愿望,但并没有效果。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大家特别希望老师们能多听听学生的想法……”

这是一天深夜,笔者收到的来自学生家长的一条短信。

第二天,我随机找了十多名学生了解情况,发现他们确实希望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复习。我随即又与备课组长们商量对策,并把短信转发到初三教师微信群中,没想到却惹怒了教师们。一位老教师甚至质问:“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还有这样的家长和学生,我们怎么教啊?”经过多方沟通,这场“短信风波”慢慢平息下来。但教师对这条短信的过度反应,却让我深深意识到,要基于学生真实需求开展教学何其艰难,又何等迫切!

美国教育研究者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曾指出,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学业成绩而放弃对学生的关心,必须对学生真实需求进行积极回应。基于学生真实需求的关心,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伦理基础。[1]基于此,在“短信风波”平息后,我校把倾听学生真实的学习意愿、满足学生合理的学习需求,作为改进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着力点,由此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一、强化理念引领,破除观念壁垒

关心学生真实需求的教师,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倾听学生,其目的是理解被关心者的真实体验,而不仅仅是学校和课程计划所假定(或推论)的需要。[2]这意味着教师要放低姿态、敞开胸怀,尤其要“悬置”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曾经颇有成效的经验做法,以及学校教育的种种要求,以让学生的真实想法进入自己的头脑。这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 开展专题研讨,达成理念共识

学校首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的《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等著作,然后请教研组、备课组围绕“怎样尊重学生选择,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双赢”组织教师们展开讨论,并逐步达成“要尊重学生意愿”的共识。同时,学校还邀请课程、心理等领域的专家从“有情、有趣、有效”三个维度,引导教师们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主题开展研讨,并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例如:针对作业的量、质及效能问题,教师们通过与专家面对面分析,逐渐从作业的“布置”思维转变为“设计”思维,在作业设计中更加注重“质”的提升。

2. 挖掘典型案例,做好示范引导

打破教师固有观念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看到身边的成功案例。经过全面、客观的比较分析,学校发现了一批平时善于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愿意倾听学生意见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而取得优良成绩的教师,于是邀请他们现身说法。

例如:初三(1)班的班主任朱老师发现,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孩子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于是在班会课上做了一份关于压力的小调查。在梳理问卷后,她发现作业是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之一,于是又针对孩子们的需求组织了一堂“如何选择性地做作业”的主题班会课,还利用班级QQ群聊空间和家长探讨怎样一起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孩子们有选择地做适合自己的作业,学习压力减轻了,信心越来越强,复习效率也随之提高。在教学质量分析会上,学校请朱老师等几位教学成绩优秀或班级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的教师,围绕“如何从学生需求出发提升教学实绩”等话题介绍自己的做法与经验,极大地转变了教师们的观念。

3.“问计于学生”,促进教师行动自觉

为减少教学改进的随意性,学校还建立了“问计于学生”的制度,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每周要找不少于五位学生面谈,教务处每周召开学习委员会议,校长在期中、期末给全体学生写亲笔信,征询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许多教师尝到了“问计于学生”的甜头后,感慨地说:“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问到了许多教学的增长点。”如今,“问计于学生”已成为我校很多教师的自觉行动。

二、搭建多元平台,畅达沟通渠道

从“短信风波”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有合理需求,但缺乏通畅的表达渠道和平台。为此,学校搭建起多元化的沟通平台,让学生能随时把自己的真实需求说出来,并让教师和学校第一时间了解。

1. 有统有分的问卷调查

“短信风波”平息后,学校教务处强化“一月一张小问卷”制度,问卷内容涵盖任课教师的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并以作业量和二次批改的情况为调研重点,以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此外,当各任课教师发现某段时间学生出现课堂参与度下降、作业正确率不高等问题时,还可以随机发放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例如:初二语文学科的张老师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后,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改进方向,如恢复课前演讲,但要提前一周布置并指导学生充分准备,以避免因部分学生敷衍导致质量不高而再次中断;增加学生课外书籍的阅读时间,把课外阅读作为每天作业的组成部分,并且在雙排课时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汇报课等。

2. 灵活多样的面对面交流

我校会定期开展与学生正式的面对面交流,除了班干部会、学生座谈会外,每月一次的学生校长办公会是最具特色、也最有实效的做法。会前,各年级的学生校长会深入同学当中,搜集他们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及建议,并在会上进行如实反映,同时还常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因此,许多在行政会上难以定夺的事,如“无人监考考场怎样设计”“期中、期末总结表彰会怎么开”等,通过学生校长办公会常常能解决得又快又好。

此外,教师们还会在学校的教室、食堂、操场等场所,与学生进行非正式的沟通交流。由于这种交流是在自然、宽松的状态下进行,往往能听到学生最直接、最真实的需求。记得一天中午,一名初一女生在食堂里看到我端着饭盘过来,就主动邀请我坐在她身旁,就社会实践作业和对教师的满意率测评两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3. 及时便捷的家校沟通

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比较了解,就容易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同时大部分家长经过合理引导,不但能比较理性地向学校和教师反映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会提供解决办法。为此,学校建立了多种家校沟通渠道。如每天一次的“家校联系本”,每月一期的“家校连心桥”书信交流,同时辅以电话沟通、家长来访、教师家访,以及邮件、微信、QQ等信息化沟通手段。

三、完善工作机制,保障需求落实

及时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只是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如何真正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才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效。为此,我校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机制。

1. 科学分析需求,分门别类落实

学生的需求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总有一些会超过学校的能力范围,甚至是非理性要求,因此需要我们审慎地处理。我们把学生的需求分为四类:一是符合学校管理制度,可操作的,如组织篮球赛,缓解紧张的中考复习气氛;二是需要学校管理制度做出调整,但也可以尝试的,如每周看一场电影;三是虽然在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但是操作性很低的,如学期中途对教师不满意,提出更换教师;四是与当前的学校管理制度相违背,不可行的,如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教室。

对于前两类可行的学生需求,学校会分门别类,列出任务分解单,交由相关处室、班级、学科来解决。对于后两类不可行的需求,学校也不会坐视不理,而是指定相关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解释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立场看法,征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

2. 全员通力合作,营造变革氛围

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基于学生真实需求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学校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让每个教师都有尝试变革的机会,以形成通力合作的良好氛围。例如:根据多方调查结果,“进一步减少作业量”是学生呼声最高的诉求之一,学校就将其列为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发动教师开发了以学为中心的“诊·研·改”一体化作业改进与实施框架,将作业视为教学设计和研究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年段学生的学情,反复讨论分析作业设计方案,布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作业。班主任每天将每门学科的作业清单上传到年级组微信群里,年级组长统筹平衡,教务处提供必要的指导,以满足学生“减量、提质、增效”的作业需求。

3. 赋予学习自主权,激发学生求知欲

“短信风波”发生后,学校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将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例如:当班里有1/3以上的学生感觉某学科作业量偏大,或感觉教师布置的作业为机械重复的练习时,可以由课代表向任课教师提出核减要求;若涉及几门学科累加起来作业量偏多的,则由学习委员向班主任提出,请班主任统筹协调各任课教师予以综合核减。学校还把这项权利赋予家长,并在全校学生大会和家长会上明确提出,只要家长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就可以申请让孩子少做甚至不做学校的作业。如此一来,基础扎实、学有余力、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可以申请其免做基础题,让孩子另找课外题做;基础薄弱、做题速度较慢的学生,家长可以申请其免做最后几道大题和难题,让孩子集中精力在能做、会做的题目上,渐进地增加难度。学生有了学习自主权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明显上升。

期末测试后,笔者又收到了初一(3)班一名学生家长的短信:

“阿潘校长好!……这个学期我孩子的成绩有了非常明显的上升。经过分析、总结,我认为这得益于本学期作业量的合理化。上学期,课余时间孩子疲于应付学校作业,对学习毫无兴趣。本学期,他每天自修课就能做完作业,周末也能比上学期提早半天完成作业。除了有时间查漏补缺,他还可以约小伙伴打球、看电影。孩子学得轻松、主动,成绩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记得开学典礼上,阿潘下决心要减作业量,给孩子减负。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智慧而人性化的做法,相信有更多的孩子因此受益。”

參考文献:

[1]Nel Noddings. The Caring Teacher//[M]. Richardson V.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4thed.Washington, 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1.

[2]Nel Noddings. Identifying and Responding to needs in Education [J].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5, 35(2).

猜你喜欢

作业量短信作业
快来写作业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作业
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的方案应用研究
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系数优化策略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方案分析
我想要自由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