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分析

2018-02-14邱范君薛麦英葛富全

西部皮革 2018年8期
关键词:助剂染料纺织品

邱范君,薛麦英,葛富全

(中纺协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000)

所谓纺织品的色牢度就是指染色或者是印花织物在加工或者是使用过程中整体颜色的褪色程度,对于纺织品而言,色牢度是较为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若是纺织品色牢度较高,则加工或者是使用过程中褪色较少,若是色牢度不高,则会出现严重的掉色或者是沾色等问题,影响人们日常应用。

1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

若是要分析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就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指燃料后者结合的牢固程度,和自身性质相关。另一方面,外部元素,主要是指在纺织品使用过程中,外界对其施加了相应的压力或者是外部环境,都会造成因素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外部因素本身不可控,因此,要想提升纺织品色牢度,就要从本身质量出发,优化测试效果,为后续管理水平的全面优化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纺织品而言,色牢度不足就会在穿着过程中出现褪色,燃料分子或者是重金属离子往往会经由皮肤直接被人体吸收,不仅仅会影响皮肤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1]。

2 优化色牢度的方法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色牢度不良的问题,就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分析和处理机制,完善色牢度管理水平,为质量优化奠定基础。

2.1 优选染化料

在纺织品色牢度管理工作开展后,要优化选择适宜的染化料,确保染化料选择工序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也要集中处理助剂和染色工艺,保证高质量染色效果。

第一,要结合纤维特性选择适宜的染化料,差异化燃料和纤维会形成不同的结合方式,且其内部的结合键稳定性也会存在不同,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确定燃料种类后集中选择具备更高染色性能的燃料,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染色羊毛织物的过程中,进口的强酸性燃料效果更好,能在提升色泽的基础上,保证其结合的牢固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相同的强酸性燃料,若是和羊毛结合在一起,其呈现出的染色鲜艳度也会出现差异。例如,若是对纯棉织物或者是再生纤维素类织物进行处理,不仅能借助直接性燃料,也能应用活性燃料完成具体工作。

第二,要结合颜色要求选取相应的染料,目前的制作工序中,相关人员要首先确定染色的实际色系和深度,从而确定燃料的具体种类,保证能选取更加有效的染料。针对其中存在的偏差,能对染料进行统筹性调色,并且保证色牢度指标的完整性,有效结合工艺落实色牢度处理工作。另外,相关人员能借助染料的上染饱和程度颜色的深度,并且满足染料的结合度,确保加工处理的完整性。

第三,要结合染料自身的色牢度级数进行优化选择,不同染料都会具有差异化色牢级数,在实际纺织品生产进程中,要结合具体参数开展相应的处理工作,保证能从根本上落实级数处理和优选。例如,若是染料的色牢级数是2级或者是3级,则助剂的技术要控制在4级以下,其染色色牢度也较为规范。主要是因为染料或者是染色工艺的完整性会受到染料和纤维之间作用力的影响,只有综合完成其结合键的稳定性,才能够保证处理效果更加有效,并且完善应用效率。

第四,选择较为相近的染料,要利用一种或者是两种染料完成色光的补充,就能选取更加优化的染料处理工作,确保能选取色光属于用一色系的染料,减少其对色牢度产生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处理工序建立后,要保证不会出现多种染料打色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提升调色效果,同于完善染色操作[2]。

2.2 优选助剂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染料染色的实效性,有序开展相应的助剂选择机制也十分关键。

第一,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的助剂,保证燃料品种后,完善助剂的选择,确保能尽量提高助剂和染料之间的匹配程度。目前,较为常规化的染料主要是对助剂用量进行匹配处理。例如,分批加入助剂能有效提高染料的吸收效果,不仅能完善吸收率,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大染料的实际牢固程度,维护固色效果。

第二,要减少缓染剂的应用频率,结合实际要求和操作要点,要尽量减少其用量,避免剥色问题的出现,积极提升上染率和处理效果,确保能减弱染料和纤维结合力,维护色牢度效果。

第三,要完善固色剂处理实效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多数纺织品生产企业都会加入固色剂,能有效提升染料的色牢度,提升0.5级到1级,然而,在实际选择固色剂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对参数进行约束和处理,确保能够满足织物的实际需求,水系牢固度要控制在4级到5级之间,提升固色剂的处理效果、用量参数以及固色温度管控水平,充分发挥其实际应用优势。

第四,优选皂洗或者是水洗分配,在洗涤过程中,要对水洗温度以及相关时间进行约束和处理,有效避免织物表面出现浮色掉色的问题[3]。

第五,优选柔软剂,目前,多数纺织品在制作过程中都会适当添加柔软剂,能在增加手感的同时,保证其整体效果。常规化的柔软剂主要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以及非离子型三类,其整体工作项目和工序本身属于纺织品染色的最后工序,因此,要最大化提高产品的固色程度,利用有机硅柔软剂,完善产品的色牢度参数,保证染色效果最优化,也为后续产品使用提供保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染色本身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相关操作人员给予重视,要对其中的相关参数和制备工艺进行统筹分析和处理,提升工艺环节完整性的基础上,提升色牢度分析和控制水平,要在注意洗涤温度的同时,提升产品使用性能,完善色牢度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丁雪梅,董霞,吴雄英等.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J].印染,2015,31(19):37-39.

[2] 杨晓梅,潘璐璐,谢晓磊等.ISO 105-N01:1993纺织品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测试方法分析[J].丝绸,2015,52(6):14-17.

[3] 黄琳.色牢度测试标准比较及常见色牢度问题分析[J].印染,2014,36(7):36-40.

猜你喜欢

助剂染料纺织品
海绵负载双组分凝胶剂对染料吸附的研究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钾助剂对Co(311)面上碳吸附影响的理论研究
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应用技术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染料、油和水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