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转型背景下的工业遗址景观的可持续设计研究
——以黄石市为例

2018-02-14张琪

西部皮革 2018年8期
关键词:黄石遗产遗址

张琪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1 黄石的工业遗址现状

所谓工业遗址,就是人类工业活动留下的痕迹。其中包含两层内涵:一种是工业遗产,属于不可恢复的历史文化资源;另一种是棕地,即可改造再利用的闲置工业工地资源。在这类土地再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因其环境污染的不可预见性而使得开发过程更为艰辛;同时,棕地也被认为是按照城市规划政策或城市复兴目标有再开发可能的土地。

黄石是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最早开始的城市,3000年熊熊不灭的炉火,铸就了黄石工业文化的根源和灵魂,成就了该市“经锤炼而成,为开拓而生”的“铜斧熔炉”精神。黄石市古代矿冶遗址和城址众多,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三个,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鄂王城址、大路铺矿冶遗址。近现代工业遗产是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从商周时期至今,工业文明的薪火相传使得黄石先后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古代矿冶工业遗产博物馆、第一座陈列矿山历史博物馆、第一家国家级矿山公园。工业遗产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面临资源枯竭和产业升级的城市转型诉求,一些大型的工业厂房遗址都在积极应对并调整产业结构,如下陆的东钢于2015年关停并实施规划设计打造成东钢旧址工业文化产业园,建设综合性工业文化旅游综合体。

2 可持续发展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必要性

可持续生态设计是将人、物、自然环境作为统一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并通过设计手段系统地解决城市转型发展中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难题。黄石因矿立式,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2018年公布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100个项目中,我市三个项目入选,分别是大冶铁矿(现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山(新冶钢公司汉冶萍遗址)和华新水泥公司(华新旧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曾为我国现代化做出的贡献的老工业面临改组、搬迁、产业升级等淘汰更新。因此转型成生态文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应对当前产业“退二进三”的解决途径。在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中,我们会发现受到原生工业破坏的人为痕迹,或工厂倒闭后产生的地表植被的衰亡,这些共同构成了工业遗址的景观特征。大量的废弃工地和陈旧设施影响了城市美学塑造,利用可持续理念对工业化遗产“再设计”势在必行。

3 可持续发展中的工业遗址景观设计

3.1 工业遗址的蜕变——功能置换

让工业遗址景观焕发新生则需明确在合理与适度开发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功能转换,进行适应性再利用。目前可开发的转型类型有三种:一是主题博物馆与会展模式,即以博物馆形式,对工业遗址进行原址原状保护及博物馆展示的一种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利用。如黄石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已设计为博物馆,华新水泥厂旧址也被设计为水泥博物馆;二是工业旅游模式,指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黄石通过推动工业旅游,让游客乘坐旅游小火车感受黄石从“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到“近代民族工业摇篮”的变迁,逛水泥博物馆,体会黄石从“矿冶名城”到“工业旅游城市”的蜕变。在2017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188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4亿元。在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暨“灵秀湖北”推介会工业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上,黄石在全国217个城市脱颖而出排名第九。三是公共休闲与主题景观公园模式,将城市工业遗产废弃用地作为郊野公园,强调保护与再生,在尽可能保留工业建筑及场地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转换,对比,镶嵌等方式重构,形成人们娱乐休闲的开放式公共空间。如大冶铁矿已被设计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四是创意产业聚集区,如北京798创意产业区和武汉汉阳造创意园,通过工业遗产所带来的无限想象空间和特色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激发创意灵感,吸纳人才,极具创意作品的创意产业园区。因此,赋予工业遗址新的功能内涵,延续了工业文明历史有利于工业遗产承载的文化精神价值,实现空间能源再生。

3.2 尊重与保留——空间架构

在工业遗址的可持续发展中,尊重与保护是前提。原有工业的厂房、设备和工业制品都是值得融入景观的历史资源,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来安排功能分区,最大限度减少对景观场地的破坏。旧工业区改造的经典案例——德国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最大的特色就是尊重场地。在设计手法上,彼得拉兹认为工业废气地上的各种遗留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机械美学特征。因此保留了原有工业遗址布局,将原有的高炉、车间厂房、原料仓库等都作为独立的工业构成要素组成园区中的空间节点,并通过铁路,道路和水渠等线性元素的加入,使得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作为面要素,有效将点、线、面结合起来。使得旧厂区的空间属性在新的景观公园中得以继承和体现。

因此在对黄石的工业遗址景观进行规划之前,就要将现有的空间架构进行最大化保留,在不影响基础功能和交通设置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可利用的厂房建筑,构筑物,工业制品等进行合理的布置,展现工业“原址原味”。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设计中也是以最大化保护的视角进行规划,大冶铁矿东露天场边坡进行了原貌保留,依据地势设置不同观景点来对矿坑进行观赏;对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进行基础设计,展示“天坑”遗迹;同时也对基地南部的储油罐等相关工业废弃物进行保留,利用原有的香樟林营造主题宿营区,对原矿区的煤气中心的修车库等建筑保留改建成休息室,综上体现了对于尊重与保留的生态可持续理念。

3.3 场地材料再利用——环保修复

在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过程中,要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保护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或最小程度干预生态系统,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再生,实现可持续的处理技术使得生态资源循环生长,降低损耗;同时工业遗址景观的土壤污染也是亟需恢复生态的重要地被区域。在美国金杯公园设计中,设计者把场地中被污染的土壤集中堆积从而形成一个圆丘,然后按照明尼苏达州污染控制局(WPCA)的要求在表面覆盖1.22米厚的清洁土,已达到公园场地的标准。这不仅体现了可持续又节约了成本,创造性地解决了土壤修复的难题,而土壤堆积形成的圆丘也成为了公园的视觉焦点。

同时,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搜集可回收的材料的资源实现循环再利用。在纽约高线公园设计中,从材料和植物的选择、路面的拼接方式都体现了可持续设计的理念。整个公园的实际就是位于城市中央6英亩的绿色屋顶,大量植物的覆盖,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座椅使用回收的柚木,此外还回收了大量废弃木材、钢材和来自当地的混凝土骨料,公园采用节能的LED照明系统;路面采用开口接合方式,能够采集、储蓄雨水,并渗透给花坛,减少了灌溉的需求。

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给黄石生态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矿山、灰尘弥漫的山道、伤痕累累的土地和长满荒草的坑口。因此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可持续原则,从土壤的优化处理到现有工业废弃材料的再利用,转废为宝,以旧唤新,从而能恢复并促进工业场地的良性循环。

3.4 新能源新动力——科技助力

工业遗址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自然能源通过科技的助力可形成内在能量的循环体系。在具体能源利用中,可以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丰富的自然清洁能源转化成所需的电能,尤其是在工业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如路灯、能动型艺术装置上可采取此技术。在工业遗址的新建厂房的建筑设计中,也可利用太阳能板供应热水和节约电能。

同时,还可以利用技术与艺术综合处理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污染处理系统隐藏在景观系统之下。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加州建立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利用太阳能,将污染物能吸收并分解成可利用资源,形成良性的自我维护生态系统,在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设计中,设计师利用水渠和地下排污管道将污水和由净化水池过滤的水分开,使厂区的水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在水渠边设立风塔,利用风能将水渠中的精华水运送到较高的标高,既可以满足灌溉、又可以创造有趣的水景观层次;另一类是将技术处理过程作为景观的构成要素,增加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的体验和关注。德国环状公园将检测井里的处理设施暴露在玻璃房中,人游客可直观感受到人类的工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在体验技术的先进与处理同时,引申更深刻的人文思考。

4 结语

凯文·林奇说过:“一个事物是新的,然后变旧过时,然后被废弃,只有到后来它们重生之际才有了所谓的历史价值。”工业遗址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城市涅槃重生的最佳方式,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有限资源以无限视角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师法自然”。

参考文献:

[1] 张彪.城市·创意·实践[G].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06).

[2] 邱松.可持续生态设计之探索[G].地域设计—中国—东盟建筑室内设计教育高峰论坛论文集.2015(10).

[3] 陈蓓.谈可持续发展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J].城市规划.2009(05).

猜你喜欢

黄石遗产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辽上京遗址
遗产怎么分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千万遗产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