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沙门氏菌病的防制

2018-02-14严惠馨徐鹤峰佟彦林王宏军董国英

现代畜牧兽医 2018年3期
关键词:沙门氏菌特异性动物

严惠馨,徐鹤峰,佟彦林,王宏军,董国英⋆

(1.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2.中国医科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3.锦州医科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是由沙门氏菌引发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动物患沙门氏菌病的情况广泛存在,有数据显示沙门氏菌病在家畜中的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野生动物患病方面,美洲和欧洲禽类、刺猬均有报道感染该病[1]。因此,本文对动物感染沙门氏菌病从病原特征到防制进行如下总结。

1 病原特征

沙门氏菌病又称为副伤寒,其病原体为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肠道菌科沙门氏菌属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2],可分为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邦戈尔沙门氏菌(Salmonella bongori)两个种[3]。目前已知沙门氏菌的血清型有2 500多种,各种血清型决定了疾病不同的流行程度,根据表面抗原的不同,可分为34个血清群,大多包括鞭毛抗原(H)、菌体抗原(O)和表面抗原(Vi),不同的抗原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功能[4]。

大多数沙门氏菌无荚膜,有鞭毛和菌毛,能运动,是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少数菌体吸附于细胞表面,无鞭毛和芽孢,不能运动。沙门氏菌对热、过酸或过碱性等极端外界环境的耐受力弱,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4~7.6[5],因此在自然环境下生存力强,还能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

2 流行病学

动物感染沙门氏菌病的情况比较常见,家禽最易发生感染。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该病的动物和带有沙门氏菌的动物,一般病原体会寄生在这类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淋巴组织中,当自身免疫力降低时,沙门氏菌活化发生内源性感染。感染的主要途径为:患病或带菌家禽的乳汁、尿液、粪便、流产的胎儿和羊水中含有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和水源,进而导致同环境下的健康动物患病;通过正常交配或人工授精手段进而使健康动物发生感染;通过鸟类和鼠类等的跨距离传播等。

沙门氏菌病常年发生,多雨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病率高,动物发病后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家禽患病主要是因为饲养环境污秽、潮湿,温度过低或过高,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长途运输等。

3 临床症状

不同动物感染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表现略有不同,下面以5种易感动物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3.1 猪 猪感染沙门氏菌病主要为亚急性和慢性,潜伏期从2 d到数周不等。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40.5~41.5℃),呼吸困难,食欲废绝,精神萎顿,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不喜运动,消瘦,粪便呈黄白色稀状,有恶臭味,最后身体机能衰竭死亡[6]。

3.2 牛 牛感染此病呈昏迷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40~41℃),食欲不佳,眼窝下陷,呼吸困难,体重下降,后期见下痢,排出黄色带有血丝的黏液状粪便,犊牛多数在发病后7 d内死亡,怀孕母牛多发流产现象,部分成年牛显现隐形经过,无明显症状,在粪便中可以检测到该菌株。

3.3 禽 由于禽沙门氏菌病原体的抗原不同,因此禽类患病的情况复杂,主要包括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3种[7]。感染鸡白痢的病鸡中,雏鸡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伸颈张口,下痢,粪便呈白色稀状,排便时会污染周围绒毛结块,进而影响正常的排便。鸡伤寒在雏鸡中少见,成鸡精神沉郁,冠和肉髯皱缩泛白,羽毛蓬乱,粪便呈黄绿色。而雏鸡孵化24 d内感染禽副伤寒并发病的可能性大,发病时表现为迅速死亡,成年禽初期感染无明显症状,死亡率相对较低,症状为腹泻[8]。

3.4 狐 狐类感染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流行性,潜伏期为3~20 d,有的患病狐类表现为体温升高(41~42℃),拒食,精神沉郁,不爱动,急性病例表现为呕吐,下痢,后呈昏迷状态,多在3 d内死亡。亚急性经过时,主要是体温上升(40~41℃),精神萎顿,呼吸急促,食欲废绝,消化不良,被毛松乱,失去光泽,眼球凹陷而暗淡,四肢无力,明显消瘦,粪便为混有血丝的液体。慢性病例表现为肠胃机能紊乱,食欲不振,发生下痢,贫血,最终体重下降逐渐消瘦[9]。

3.5 貉 貉感染该病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40~41℃),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呕吐腹泻,粪便多为白黄色液体状,味臭,少部分为黑色同时混有黏膜。发病后期出现严重脱水现象,体温下降,全身虚脱,部分出现休克或抽搐症状,最后逐渐消瘦而死亡[10]。

4 病理变化

4.1 猪 急性病例剖检时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皮肤(尤其是腹部)上有血点,色暗带蓝,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肺脏变硬充血和出血。慢性病例剖检时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肠炎和盲肠炎,死亡猪的淋巴结切面有坏死灶,可见有灰黄色干酪样结节,脾稍微肿大,肝脏有黄灰色坏死小点。

4.2 牛 犊牛急性死亡大多出现败血症病变,典型特点为淋巴结出血肿大,脾脏萎缩并伴随脱水症状,心壁、腹膜、腺胃、小肠和膀胱黏膜有小点而出血,同时胆汁混浊[11]。成年牛大多出现急性出血性肠炎,剖检时表现为肠黏膜炎性潮红,有局限性坏死区。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水肿,胆囊壁增厚,胆汁浑浊[12]。

4.3 禽 雏鸡死亡剖检时可见肝脏充血肿大,有颗粒状灰白色结节,表面附着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与腹膜黏连,肝坏死[7]。部分组织脏器散在点状出血,输尿管中含有大量的尿酸盐并发生扩张现象,肠腔堵塞,出现腹膜炎,卵黄吸收不良,内含变性卵黄。心肌、肺部、盲肠、大肠及肌胃肌肉中有坏死灶[13]。

4.4 狐 死亡狐类剖检时可见可视黏膜呈白色或青紫色,胃内黏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肠系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灰色或偏红色[14]。脾脏、胆囊增大,其中脾脏呈现暗红色,胆囊充满浓稠的液汁,心肌变性。大脑实质水肿,侧脑室液体较多[15]。

4.5 貉 死亡貉的尸体严重脱水,剖检时可观察到可视黏膜苍白,胃肠黏膜水肿、充血或出血。十二指肠上段发生溃疡,肝脏肿大,有散在坏死灶,脾、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肺部出现水肿,有出血性炎症,小肠后段和盲肠、结肠有轻微炎症,粪便呈明显的黏液性,肠内容物有脱落的肠黏膜,呈稀薄状[10]。

5 诊断

确诊动物是否感染沙门氏菌需要采集发病动物标本做分离和鉴定。不同动物所采取的诊断方法有所差异,目前主要有以下3种检测方法。

5.1 传统检测方法 传统的国标法主要包括5个步骤,即采样增菌、分离出疑似菌落、属种的鉴定、血清学分型、菌型的判断。由于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多,运用该法的检测时间过长,为此技术人员在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良。根据沙门氏菌能特异的分解丙烯乙二醇产生酸性物质,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丙烯乙二醇,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进行该菌种的分离鉴定,缩短了检测时间[16];还可向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无色的沙门氏菌特异性酶的底物,根据酶的特异性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对该菌种进行鉴定。

5.2 免疫学检测方法 在沙门氏菌检测中免疫学检测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免疫磁性分离法(IMS)等。

5.2.1 ELISA 是一项建立在抗原抗体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基础上的技术,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好等特点[17]。

5.2.2 FIA法 是将荧光素标记在靶细菌特异性抗体上,使其与样品中的靶细菌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现象的技术,但是成本较高。

5.2.3 IMS技术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使已经偶联了特异性抗体的磁性颗粒与样品中靶细菌特异性结合,进而达到把靶细菌分离、浓缩的目的。IMS技术可直接检测细菌,其优点是特异性好,但是灵敏度还需要完善提高[18]。

5.3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用于沙门氏菌检测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以目前广泛应用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DNA chip)、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为代表进行简要介绍[19]。

5.3.1 PCR技术 是一项体外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该项技术的特点为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准确度高[20]。在沙门氏菌的检测中应当注意引物的合理设计,同时根据特定种类的菌株设计合适的反应条件[16]。

5.3.2 DNA chip技术 是在杂交测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DNA测序方法,使待测样品与基因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通过分析同位素法、化学荧光法等的结果,得到样品分子的相关信息,从而判断沙门氏菌是否存在。该技术的优点是在试验过程中可同时检测多种沙门氏菌,同时还会有耐药性等结果[21]。

5.3.3 LAMP技术 该项技术是在等温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扩增反应,特异之处在于需要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性引物。该技术操作简单,在PCR手段的基础上,提高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时效性,结果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6 防制

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首先要控制传染源,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建立隔离区,对阳性动物进行处理,对受到污染的场地及时消毒。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对可能发病的地区进行定期消毒和检疫,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动物新鲜、高品质的饲料,同时保持饲养环境清洁等。第三要进行免疫预防,主要是疫苗的使用,其中针对特定菌株制成的单价灭活疫苗疗效良好,而通用疫苗效果一般。必要时可采取药物防治手段,一般多采用西药治疗方法中的抗生素治疗,该方法要根据具体动物的患病情况来选择使用。由于抗生素的大范围长时间使用,导致动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出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治疗效果最好的抗生素类型。目前对于猪沙门氏菌病常用的抗生素为氟哌酸、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22];牛沙门氏菌病一般使用金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11],以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鸡沙门氏菌病常用的有头孢噻呋、土霉素和磺胺类药物[23];对于狐沙门氏菌病常用链霉素、红霉素和青霉素;貉感染沙门氏菌病一般使用链霉素和新霉素等。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可辅之以注射补液和樟脑油等。

[1]郭秀艳,王树成.野生动物疾病现状[J].中国兽医杂志,1998,(12):51.

[2]Mitra K,Zhou D,Galán J E.Bi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pA,an actin-binding proteinfromSalmonellaenterica[J].FEBS letters,2000,482(1-2):81-84.

[3]Torpdahl M,Skov M N,Sandvang D,et al.G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Salmonella by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J].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2005,63(2):173-184.

[4]赵贵明.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23-142.

[5]Yan S S,Pendrak M L,Abela-Ridder B,et al.An overview of Salmonella typing: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s[J].Clinical and Applied Immunology Reviews,2004,4(3):189-204.

[6]黄嫱,刘卫国,马飞,等.沙门氏菌病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Z2):163-165.

[7]崔卫星,丁民.雏鸡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5):191.

[8]曾广军.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治[J].兽医导刊,2017,(3):32-33.

[9]高彩艳.狐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9):222.

[10]李建军,李丰宜,吕春艳,等.貉沙门氏菌病的诊治[J]. 中国畜牧兽医,2007,(2):125-126.

[11]魏永艳.牛沙门氏菌病及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3):135.

[12]田美湛.畜禽沙门氏菌病的病原特点与病理变化[J]. 养殖技术顾,2012,(1):156.

[13]杨志生.蛋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治[J].饲料博览,2017,(9):53-54.

[14]李亚龙.北极狐沙门氏菌病的诊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4,(1):39.

[15]MEYER C,Fredriksson-Ahomaa M,Kokott K,et al. Salmonella Ohio in Schweinefleisch[J].Fleischwirtschaft,2012,92(9):105-108.

[16]刘喆,张书萧,王少辉,等.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进展[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2,(2):81-86.

[17]郭立明,张雪,厉华明.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世界,2014,(9):97.

[18]金宇良.PCR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47-48.

[19]许会会,雷连城,谢芳,等.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4):94-97.

[20]张江英.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家禽科学,2012,(10):47-50.

[21]李志强.LAMP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09,7(7):3-6.

[22]冯旭东.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中西医疗法[J].现代畜牧科技,2016,(1):117.

[23]李质权.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2):102.

猜你喜欢

沙门氏菌特异性动物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
2007-2011年宁夏地区沙门氏菌分布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