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造革产品监督抽查抽样技巧问题

2018-02-14叶永和

西部皮革 2018年7期
关键词:核查总体合格

叶永和

(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温州),浙江温州325007)

前言

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抽样是整个监督抽查工作的前提条件,各级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对此都很重视,知道抽样环节是决定监督抽查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完善监督抽查抽样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与方法。在《人造革产品监督抽查抽样技巧》(以下简称《抽样技巧》,刊登在《西部皮革》2017年11月21期上)一文中,作者结合产品分类,分析不同种类的人造革产品在抽样时应确认的产品信息和抽样要求,提出了解决抽样问题的一些方法与技巧。我们先不考虑《抽样技巧》所阐述的方法与技巧是否到位,能否解决抽样的问题,有没有达到确保抽样的合理性和监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但它已偏离了抽样的本质,无形中改变了监督抽查的公平、公正的科学规范。

1 监督抽查与抽样的作用与目的

1.1 监督抽查为什么要抽样

根据标准[1]的定义,抽样是抽取或组成样本的行动。在产品质量监督中为什么要用抽样:第一不可能把核查总体中的每个产品都进行检验,尤其是破坏性检验;第二每个产品都要检验工作量太大,质量监管部门无法承受;第三不符合监督采用以尽量少的样本能尽量准确地反映核查总体质量状况的工作要求;第四背离了监督抽查的本意,增加了监督费用。所以,监督抽查只能用抽样的方法从核查总体中获取少量的样品进行检验、判别,以此来推定核查总体的质量状况。

1.2 监督抽查为什么要用随机抽样

根据标准[2]的定义,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n个抽样单元构成样本,使n个抽样单元每一可能组合都有一个特定被抽概率的抽样。从随机抽样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只是获取样品的一种方法而已,并没有说样品质量与核查总体质量状况有什么直接关系,更不存在相等,也没有像《抽样技巧》所说的“抽取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是影响检验结果公正性的重要因素”。换言之,随机抽样只是为了避免受到主观影响,确保获取样品有一个特定的概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概率的稳定性、一致性,为计算推导被抽查核查总体的质量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所以,监督抽查必须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品[3]。

1.3 样品与核查总体不合格的性质

从监督抽查获取样品的过程来看,随机抽样仅仅只是一种获取样品的方式而已,样品质量是不能代表核查总体的质量状况,更不能把样品合格与否等同于核查总体的质量情况[4],样品的不合格与核查总体的不合格不是同一概念、同一个指标,一个是指标值不合格,一个是指标值水平(质量水平)不合格,这是监督抽查的属性所决定的。比如,监督采用(2;0)抽样方案,样品质量状况只有:百分之百合格、百分之五十合格、百分之百不合格等三种情况,而任何一个核查总体不可能只有这三种质量状况;更不可能检验得到样品某项特征值不合格,就可以证明核查总体中每个产品的这项特征值都不合格(除某种特殊的系统原因外)。因此,作为质量监管人员应该清楚地知道到随机抽样在样品与核查总体之间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千万不能把样品与核查总体等同起来。

1.4 样品推断核查总体的方法

样品不合格非常有把握地判定核查总体不合格,这是监督抽查的一大特点。它并不是指样品特征值不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判定样品为不合格,等同于核查总体中每个产品的该特征值项目也不合格,而是指核查总体的质量水平达不到规定的声称质量水平(即样品数量对应的不合格品率)值,而判定核查总体为不合格。这种判定方法是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小概率原理设置建立起来的,其设计原理为:假设核查总体的实际平均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率不高于声称质量水平值,备择假设核查总体的实际平均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率高于声称质量水平值;在假设的条件下从核查总体中随机抽取n件产品,这n件产品中含有的不合格品数d大于不合格限定数L是小概率随机事件;在一次抽样检验中,小概率随机事件发生了(即d>L),否定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核查总体的实际平均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率高于声称质量水平值,判定核查总体为不合格。

2 抽样不能带入检验,消除一切人为因素

在监督抽查工作中,抽样既是技术应用工作,更是行政管理行为。这技术并不是如何掌握产品的专业知识能力,而是怎样正确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品与理解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监督抽查判定核查总体提供科学依据。然而,《抽样技巧》认为培训抽样人员的产品专业知识视为提高抽样技巧的方法,并强调“培训的内容不能只是法律法规、抽样文件,更应对评价规则和产品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可由检测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担任培训讲师,必要时组织技术团队讨论,要把与抽样环节相关的所有技术性问题和注意事项一一讲明”。这种做法的结果看似能解决抽样遇到的问题,实际上是扭曲了监督抽查正常的工作程序,有饮鸩止渴之功效。

2.1 抽样要保证样品的随机性

确保样品的随机性是监督抽查的前提条件,监督抽查是通过概率计算样品不合格,来计算推导出核查总体的质量水平达不到规定的声称质量水平。这种计算推导正确与否是建立在一个稳定的、已知的抽样概率上,如果其概率不稳定或参杂了人为因素获得的样品,这种以获取稳定样品概率为基础的计算推导核查总体质量水平高低的数学模式就不成立,或者说计算推导出的结果(即判定核查总体质量水平高低)肯定会发生偏差。而保证获取样品的随机性,抽样人员只要掌握获取随机方法的标准即可,对产品的专业知识越不懂越好,这样在主观上为随机性获取样品提供了条件。抽样按照预先规定的样品量数[5](确定样品数量不是抽样人员的工作)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获取,完全没有必要提高抽样人员掌握产品专业知识与水平。否则,反而是画蛇添足,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2.2 抽样人员掌握的产品专业知识会间接挠乱监督抽查

《抽样技巧》认为“19种不同的人造革产品,其抽样要求不完全相同,需要抽样人员在实施抽样时掌握和确认产品信息,主要表现为类别、布基品种、生态性能、功能用途、是否贴面等”,因此“这就要求抽样人员在实施抽样之前必须全面系统的学习,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从表面来看好像抽样人员具备了这样的专业知识,就能很好地避免“后期的检测与判定带来影响而引起抽查结果的异议”。殊不知,监督抽查的目的是寻找不合格核查总体,抽样只是为了实现样品有一个特定的获取概率,检验样品质量是专业检测人员的工作。如果按照《抽样技巧》的要求去执行会产生致命的弊端:第一没有必要设置专门抽样人员,事实证明抽样人员是不可能掌握这么多的产品专业知识(因为产品有成千上万种,太多了),这样只由专业检验人员自己去抽样;第二破坏了监督抽查的判定规则,《抽样技巧》把部分检验工作提前介入抽样中去,无形中改变了获取样品的概率;第三客观上增加了人为因素,不管抽样人员如何认真、公正,获取样品的概率或多或少地受到主观的左右;第四有不务正业、越俎代庖之嫌,抽样人员来确认产品信息是多此一举,一旦出现确认错误反而造成更大的麻烦。比如,拿到聚氯乙烯人造革产品,对于专业检验人员来说,A类为平纹布、B类为斜纹布品,发泡革与不发泡革是一目了然,完全没有必要让专业不那么精通的抽样人员来确认,如果抽样时被企业忽悠确认为A类为斜纹布,难道最后检验报告也按A类为斜纹布给予确认,是不是反而给监督抽查工作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

2.3 强化行政管理,确保样品随机性

我们翻阅《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有关监督抽查的法律法规会发现,有许多抽样行为的规定与要求。比如,抽样人员必须是2人及以上。这并不是抽样工作1人不能完成或完成不了,而是为了相互监督,达到抽样工作的公正、准确、科学,确保样品的随机性;又比如,抽样人员应通过培训,并持证上岗。抽样是一项技术工种,确保获得样品的随机性并非易事,需要学习随机抽样标准与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特定抽样工具等,并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行,才能胜任此项工作,从而确保对核查总体判定的正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在监督抽查的抽样中如何确保样品的随机性,恢复抽样工作的本来属性,还需要加强与提高。比如,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即将公布实施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行抽检分离。在生产企业抽样,由生产企业所在地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实施,承担检验工作的技术机构不得参与抽样”,而2010年12月公布,于2011年2月1日实施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是“抽样人员应当是承担监督抽查的部门或者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从《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对抽样内容的修改与限定来看,最高管理层发现在抽样工作中如果不修改与限制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参加抽样,很难保证抽样人员不把检验工作提前带入到抽样中,尤其是那种无意的介入,往往在无形中破坏了样品的随机性,从而影响到对核查总体的正确判定。也就是说检验机构不能参与抽样,从源头上杜绝了把检验工作提前介入到抽样中去的可能,以此进一步保证样品的随机性和对核查总体判定的准确性。

结束语

监督抽查抽样工作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检验工作不要提前介入、确保样品处于随机性即可。至于《抽样技巧》所说的抽样技巧问题,像“基于人造革产品分类复杂,需要对抽样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组织抽样人员模拟抽样,确保产品信息的确认正确;认真梳理各部门横纵之间的关系,保证理解一致、步调一致,等等”。这些技巧与方法也许为获取样品的过程提供了方便,也可以减少检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但是,它或多或少地加入了人为因素,无意中对样品进行了鉴别,使随机抽样发生变化,破坏了获取样品的概率,给错误判定核查总体埋下了隐患。所以,真正的抽样技巧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正确掌握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杜绝任何形式的检验带入到抽样中去,从而确保抽样的合理性和监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GB/T3358.2-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第2部分:应用统计[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2]GB/T10111-2008《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

[3]叶永和.随机抽样对监督抽查的作用[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10):58-59.

[4]叶永和.抽查样品与监督产品总体关系辨析[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6(11):46-48.

[5]叶永和.如何正确选定监督抽样数量n[J].中国标准化,2006(增刊):110-112,119.

猜你喜欢

核查总体合格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不合格的洗衣工
做合格党员
逾六千家政府网站关停整改核查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