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口蹄疫的防治现状及优化对策
2018-02-14谢祥明
谢祥明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毗卢畜牧兽医站,泸州 646124)
猪口蹄疫具有传染性,一旦扩散,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因此养殖户需注重对猪口蹄疫的防疫和治疗工作。
1 猪口蹄疫的防治现状
近几年,猪口蹄疫疾病在我国发生较为广泛,流行范围也相对较大。这一情况,促使相关部门广泛关注。对猪口蹄疫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主要方式,但因为一些猪养殖户规模较大,猪饲料质量参差不齐,人们对猪口蹄疫疾病特征和临床症状等不够清晰,促使当前在预防工作上还不是十分完善[1]。
2 猪具口蹄疫防治和优化对策
2.1 日常预防
要想减少猪口蹄疫发生,需在日常饲养过程中严格预防。首先进行消毒处理,素养人员选择口蹄疫敏感消毒剂,在疾病多发季节,需要在每天使用消毒剂对猪舍进行一次消毒。剩余时间,每星期进行1~2次消毒。使用消毒剂的范围是猪场大门、猪圈门口以及猪蹄等位置,最好在猪圈门口位置设置相应的消毒池,从而方便消毒。
2.2 口蹄疫接种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猪接种口蹄疫疫苗,对于接种疫苗进行宣传,同时对养殖户进行指导,对疫苗进行正确接种。第一方面,这对口蹄疫疫区,可以使用自制康复血清,对小猪进行注射,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小猪突发急性心肌炎而死亡。第二方面,对于部分规模化养厂而言,可以为猪注射疫苗,也可以采用消毒方式,或者对病猪进行隔离城里。尤其是处于高发季节的时候,如果发生口蹄疫,则要立刻将病猪隔离。针对病情严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病猪,需进行捕杀处,同时为病猪注射康复血清。第三方面,可以结合免疫程序对疫苗进行注射。结合猪口蹄疫发病的主要特点、病理以及相关症状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对这一程序严格执行。通常情况下,母猪在1年内需要免疫2~3次,在对猪进行配种之前,一定要进行一次免疫[2]。对于初产母猪而言,在接受配种之前,需进行两次免疫,这两次免疫需间隔1个月左右。对于小猪来说,出生后55~65 d之间,为小猪进行第1次免疫,此后的25~30 d内,为小猪进行第2次免疫。第四方面,饲养人员要使用高效正确的疫苗,可以对合成肽疫苗进行使用,同时对疫苗进行具体接种过程中,可以使用黄氏多糖进行辅助,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供保护,还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山提高免疫效果。
2.3 对饲料进行科学管理
猪养殖户,需使用科学合法的程序对猪饲料进行选购,确保猪饲料质量合格。对种猪进行具体选择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没有出现过口蹄疫的猪场内的猪,对种猪进行具体运输过程中,对种猪进行免疫,采用消过毒的运输工具,自觉接受种猪的检查。种猪检疫合格之后,可以将种猪和其他猪共同安置。与此同时,可以建设相应的动物疫病记录报告制度,如果有猪发生口蹄疫,则需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和操作。
2.4 治疗对策
对患上口蹄疫的猪进行治疗,需对症,促进窗口的快速愈合。针对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纳差性的病猪而言,可以使用投标噻呋钠进行肌肉注射,同时还可以使用黄氏多糖进行治疗,一共进行3~6 d 的治疗。可以在猪的饲料或者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为猪补充营养。同时,对猪的乳房、猪蹄水疱相对明显的位置,为猪使用黄氏多糖和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同时还需配合恩诺沙星进行治疗,每天使用1次,治疗时间为3 d[3]。此外,还需为病猪使用碘甘油对病猪的创口进行涂抹,对于溃疡位置可以使用高猛酸钾进行涂抹。如果病猪处于康复期,可以为病猪连续使用阿莫西林,治疗时间控制在7~10 d之间。同时,患猪口蹄疫发病期间,为其使用碘制剂和过氧乙酸等制剂进行消毒,每天使用1次。
猪的年龄和体重不同,需制定不同形式的治疗方案。病猪体重超过25 kg,只需为病猪采用消炎排毒方式进行治疗,例如使用玛莫西林等。如果病猪疼痛难忍,则可以为其使用品破痛宁。病猪出现口腔内溃疡,则使用高锰酸钾为病猪冲洗口腔。在病猪乳房位置涂抹青霉素软膏[4]。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常养殖中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对猪饲料等进行严格选购。针对已经患病的猪进行隔离处理,并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 项朝荣,王儒磊,付云云,等.免疫无口蹄疫示范区猪口蹄疫免疫程序和监测模型推广应用技术总结[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0):117-119.
[2] 王克才,王芳,吴新华,等.猪圆环病毒2型自然感染条件下的猪口蹄疫免疫效果调查[J].现代畜牧兽医,2016(7):40-45.
[3] 孙宝权,王昌斌,王小新,等.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J].养猪,2013(1):102-104.
[4] 孟丽军,杨晓玲,江文明,等.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三种疫苗不同组合同时分点免疫的效果观察[J].四川畜牧兽医,2013,4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