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养殖与口蹄疫病感染的防治措施
2018-02-14赵珺
赵珺
(河南省渑池县农业畜牧局,三门峡 472400)
在秋末到冬初阶段,属于牛口蹄疫病的多发时期,其不但传染性强,且传染范围非常广,加之当前牛群基数增加,扩大了疾病传播空间范围。在这样的迅猛疾病传播背景下,必须做好牛口蹄疫病防治工作。
1 牛口蹄疫病感染及临床症状
牛口蹄疫病是一种容易在牛群中传播的疫病,即便具有极低的死亡率,却会直接影响着牛的身体健康及其生长速率,为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一般而言,牛口蹄疫病可以通过排泄物、唾液、体液、乳汁等途径进行传播,尤其是小牛受到感染的几率和风险都非常大,甚至容易造成小牛死亡。若牛出现了被感染的形状,则意味着其感染了病毒已经2~3 d。被感染的牛会发高烧,体温达到42℃,且会流口水,嘴内外和嘴周围都有水疙,或呈透明,或呈淡黄,待3~4 d后,水疙会自行破裂,进而导致牛口腔及嘴边出现溃烂情况,使得牛的进食出现困难。若病牛没有遭到继发性干扰,一般会在1~2个星期内自行恢复,死亡率极低,但是一旦小牛感染口蹄疫病毒,通常会引起心肌受损,进而死亡[1]。
2 牛养殖与口蹄疫病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2.1 重视疫病防治,加大技术与资金投入
牛养殖业在国内的牲畜养殖业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且其经济效益是牛养殖聚集区养殖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政府需对牛口蹄疫病这一高发疾病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不但应该为牛养殖户提供政策与制度的支持,还应该加大对牛口蹄疫病防治的技术与资金投入力度。在技术支持方面,体现在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养殖业疾病防治队伍,为牛养殖户定期宣传关于牛口蹄疫病的防治知识及有效技术措施,甚至为其配置防疫人员,便于及时支持牛口蹄疫病的防治工作。在资金支持方面,当地政府需要把牛养殖防疫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体系中,为牛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
2.2 养殖户需做好养殖场的日常管理
在牛口蹄疫病的防治过程中,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是一项基础的防疫工作。因此,在实际的牛群管理中,需结合牛龄及其生活习惯对牛群做好分类,同时防止出现外来动物携带疫病感染病毒[2]。因此,对于新引入的牛,还需要做好几个星期的隔离工作,并实时掌握牛口蹄疫病的疫情动态,及时做好疫病防治工作。除此之外,养殖人员需做好牛圈和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既保证牛生活环境的舒适与干净,又可以降低疫病传播几率。对于牛群的饲料与饮水方面,也需要做好检查工作,避免疫病通过食物与饮水渠道得到传播。
2.3 要定期开展牛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要防治牛口蹄疫病,就需要在牛被感染之前为其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对疾病的免疫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从牛群养殖的实际情况出发,若是地区不同,则需要针对性地为牛群接种不同的疫苗。同时,需要结合牛群被感染的不同状态而采用相应有效的疫苗进行接种,尽可能地避免牛口蹄疫病的传播与感染。牛养殖户必须充分认识到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按时和按量对牛群采取疫苗接种措施,尤其要注重幼龄期的小牛防治工作,降低小牛感染死亡率。另外,在牛的引进与引出等两个环节,也需要强化相关防疫工作,且保证防疫力度大,特别要注意引进的种牛所处地区是否为口蹄疫病的高发区域,严格做好相关卫生检疫工作,禁止引入病牛。
2.4 做好病牛的治疗处理措施
若是出现已经感染了口蹄疫病的牛,需立即予以隔离处理,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当前对牛口蹄疫病的治疗措施已经比较完善,若是感染症状较轻,则病牛一般会在半个月内自行痊愈。但若病牛感染情况较严重,则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进治疗。可以对病牛的口腔实施药物清洗,可以采用的药物有3种,第1种为2.0%的醋酸溶液,第2种为1.0%的明矾,第3种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3]。清洗完毕,可为病牛的口腔涂抹3.0%的紫药水。若是病牛出现蹄部感染症状恶化现象,则可采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或者同样1.0%的硫酸铜在兑水之后,将病牛的蹄部放进去浸泡,每日浸泡两次,需连续浸泡一个星期。在对病牛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及时跟进其体质恢复情况,保证其治疗的有效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传染性极大,且对牛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的口蹄疫病,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同时养殖户也要做好日常管理和疫苗接种工作,还要做好病牛的有效治疗,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并推动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江生.关于牛口蹄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8):53.
[2] 蔡景明.牛口蹄疫病的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6):55-56.
[3] 云婷.牛口蹄疫病的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