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2018-02-14邓明明

建材与装饰 2018年52期
关键词:阶段建筑工程企业

邓明明

(南京仙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引言

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导向的发出,无数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中国因此也获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建筑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工程效率不断提升,工程质量稳定有序的发展。相应的,工程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相应的创新的并不是非常全面。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1 概念浅析

1.1 管理模式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都是通过管理模式进行的。管理模式包括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模型、管理程序这些具体环节,根据管理所针对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对人和对结果两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在具体岗位上的意义不断被发掘,因此成功的管理模式都是针对人而言,并非不注重行为活动的结果,只是更为看重个人主观意义最佳效能。

1.2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工作量大、时间周期长、内容繁琐的工程项目,对于它有序的、全面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见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大多存在:管理方法直接简单,管理制度和模式单一,管理程序存在漏洞等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机遇和挑战层出不穷,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建筑工程快速、高质量的发展节奏了,而且海外建筑工程也要进行管理。因此,根据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的现状来创新出新型管理模式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要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发展和创新,首先要对创新的意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符合市场环境的需求

我国的建筑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发展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国内的建筑市场饱和度不断增加。对于各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下大批企业走出国门,将中国建造技术带到世界各地。这样市场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就必须突破自己,创新技术和管理是必然的选择。所以,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最直接的方式。

2.2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浪潮中乘风破浪的关键。而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不是企业一经成立就具备的,而是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成和积累的。同时也是企业根据自己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提升。因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对于建筑工程类企业而言,管理模式是确保整个建设项目按期顺利完成的基础性因素,也是塑造企业品牌,提升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最终一切的因素都作用于“企业竞争力”这一点。

2.3 优化资源的配置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对基础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运作活动,最终的利润结果也是这一运作过程的结果。而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本质——利润则是决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利润的增加离不开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优化资源的配置结构是企业利润环节的关键手段。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言,大量的原材料、大量的机械设备、大量的施工人员、既定的竣工日期是企业的基础资源,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将这些基础资源以最优的方式安排到各个环节中是管理模式作用的最大化,也是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所在。

2.4 企业长远发展的支撑

对于企业的设立、良好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都是在规划企业蓝图时就经过设想和预定的,而如何支持一个企业长远的发展下去是问题的关键。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建筑工程项目是所有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外观、功能、使用价值、寿命都在发生变化,企业自然也要发展变化。所以,创新是必然的,不论是管理模式还是施工技术都要创新和发展,如此才能确保企业具备长远发展的动力。

3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和发展

上文对于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如何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做到可以从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两个方面着手:

3.1 应用

3.1.1 设计阶段

具体管理模式的第一阶段是设计,这也是规划整个管理模式的雏形时期。要进行创新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活动,就要从管理模式的设计阶段开始。对于管理模式的理念、核心、本质、地位都要进行创新,确保从最初的阶段管理模式就已经打上了“创新”的标签。具体要完成三个环节的任务:①创新的角度,即创新着重针对的点;②具体的目标任务,要到达创新的效果需要实施的具体工作内容;③人员的选定,要根据创新工作的要求和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选取合适的工作人员。

3.1.2 实施阶段

具体的实施阶段是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核心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要在这个阶段完成。因此,这一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施阶段要坚持四原则:①“人员和责任一一对应原则”,确保人不浮于事;②“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原则”避免出现一刀切式的处理方法;③“统筹安排原则”,始终认识到部分和整体是有机统一的;④“善始善终原则”,从实施阶段的开始到结束确保所有问题都考虑到位。这四个原则是对实施阶段工作的有力保障。

3.1.3 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是最后阶段,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检验时期,通常是经过充分的研讨后将创新后的管理模式投入运行进行论证检验,根据反馈的问题进行调整,从而最终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言,最后的检验阶段会给日常的施工环节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

3.2 发展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会伴随企业发展的始终。建筑工程类企业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次的创新活动可以解决一段时期的问题,企业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经“创新”形成一种机制,包括企业各方面的创新。对于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形成要做好三项具体工作。①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尤其是管理层员工,将“创新”意识深深的根植于它们的脑海中,为创新机制的建立做好意识活动的铺垫;②人才的培养机制要完善,任何方面的创新工作都是要专业人员来完成的,否则就很难达到创新的效果。而专业的人才都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可以说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创新机制是相辅相成的;③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企业文化打造成“创新型”文化。以上三点是形成创新机制的关键方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围绕“建筑工程企业”这个对象,着重对其管理模式的创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企业同样是有生命的,而生命的周期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企业建设发展中的节点,不断增强企业这两方面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阶段建筑工程企业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企业
企业
企业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