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园空间规划设计初探
——以聚智园项目建筑方案设计为例
2018-02-14季婷
季婷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1 设计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把握城市空间分布的系统原则,倡导健康与创新的文化策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把设计作为整合手段,打造绿色、科技、人文三位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园区。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研发区内,规划用地面积101亩。用地东西长约324m,南北宽约220m,南至科汇路,北至规划三路,西至永锦路,东至方庄路。
用地东侧是龙王山风景区,西侧为拟建职工公寓项目,南侧是拟建商业项目,北侧是拟建研发楼项目。场地地势东高西低,东西高差约5~6m。
2 设计愿景
(1)标杆、示范、创新
打造生物医药谷研发区HOPSCA标杆示范区。
(2)高效的科技化生活
打造全光谱All-spectrum/生活和工作弹性混搭的产城融合。
(3)山水间的智慧园
打造lohas理念的绿色低碳健康宜人的智慧园区。
3 规划策略
3.1 “共享的山水”园区绿色基础服务框架
整体景观构架与建筑风格相互关联,以“山水”为灵感,形成折叠流动的特色景观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室外场地与自然景观连体设计,依据自身的地形高差和底层空间,巧妙地将功能融入景观之中;电子支援服务点,矩阵分布,覆盖整个园区,大数据共享便捷快速,大大提高办公的效率。
3.2 “绿色园区”医药研发场所感的塑型
“生命绿轴”中心景观带形态酷似人体的DNA,寓意园区功能体系的生命线,两侧结合景观设置零售商业、餐饮、娱乐、银行、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赋予绿轴功能和活力。
利用自然地形,形成台地,通过景观坡道、台阶等自然过渡;同时利用场地高差形成生态景观车库,增强自然通风,节能适用。
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建筑之间留出廊道,保持城市与山体的视觉关系,高层塔楼错开主要山体,保留完整的山体轮廓,打造若干视线景观通廊,引导山体景观与园区生态相互联系融合,形成连续一体化的景观体系。
山与水作为整个景观的设计灵感,在形式上是折叠流动漂浮的,在空间上是高低变化错落的,在功能上是集合大数据的智慧科技性的。
3.3 医疗孵化研发产业背景下的弹性化空间
对应不同企业需求的合理分区布局——沿永锦路一侧为60m高的孵化办公区,沿龙王山一侧为高度不超过35m的轻型生产办公区;沿中心景观带两侧的裙房,用于对外配套商业经营,方便两边办公区的使用。弹性办公空间的设置——企业孵化区将塔楼核心筒设置在靠北一侧,每层可分隔成多个400m2左右的独立单元,满足初创类项目的办公研发需求。轻型生产研发区,单个建筑体量满足单层1500~2000m2的面积区间,部分设置为2个单层为1000m2的单元双拼,可分可合;在层高的利用和设计上采用4.2m+2.39m的层高设置,并在3.0~3.5m的范围内预留有结构构件,便于后期改造灵活划分楼层。
3.4 园区形象的整体塑造
建筑天际线在竖向上构成了园区门户的整体印象,景观的介入为使用人群提供了公共活动导向,引导人群通往不同的休闲功能空间。
建筑的底层空间与景观无缝衔接,将灰空间变成生动的活动空间,错落有致的裙房屋顶花园成为观景休闲的绝佳场所,建筑间的联系空间也使行为交通更为便捷有趣。
4 设计特色
4.1 总体布局——一轴两园,循环互动
一轴为中心景观“绿轴”;两园为聚智园和聚慧园
本案的聚慧园与用地南侧的聚智园,作为一个规划整体,通过用地中心的“绿轴”景观带串联,南北贯穿成为自南侧水体公园至北侧龙王山公园的商业景观步行通廊,形成互动联系的开放空间;同时“绿轴”景观步道也自然地成为场地内建筑体量高度分布的分界。两个园区成为功能互补、形态和谐的有机整体。
4.2 交通流线——便捷通畅,人车分行
交通组织遵循“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的设计原则,将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在南北两侧的道路上,机动车进入园区内就近通入地下车库,避免与内部人流的相互干扰。
园区内沿用地外围设置机动车道,并在东侧台地底部设置生态停车带,有内部道路穿行其中,使得园区内每个建筑都可以便捷到达,而“绿轴”景观带仅作为人行流线,只允许应急车辆和消防车通行。
4.3 建筑形态——张弛有度,简约大气
建筑形体方整有序,形象简洁现代,建筑以银白色金属板和中空LOW-E玻璃作为主要材料,模数化的设计手法体现出单元化的办公形态特征,几种模式相互作用、交叠,形成丰富的立面效果。
主体建筑的标准单元化及“绿轴”两侧裙房辅助空间的丰富化形态共同创造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生活和工作场所。
4.4 景观设计——自然生态的场地景观
景观以内聚共享的形式为出发点,景观绿轴贯穿南北,形成独特的街巷感的中央内聚景观带,并辐射渗透至各个区域,串接形成绿化网络。绿化注重季节性变化,利用场地优秀的生态基底,积累营造多维度的绿色空间,同时利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丰富空间景观,将建筑群落融入龙王山的生态系统中。
利用地形高差自然形成的东西两个台地,通过各种富有场景感的景观台阶坡道过度,使之成为人们可以放松活动、自在融入的人性化公共活动场所。
4.5 绿色设计——自然为先,智能辅助
设计融入全新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合理的建筑布局,同时增加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架空平台、地下院落及等被动式节能措施,有效引入自然风,改善微气候环境;引入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以节能环保的标准选用建筑材料和设备,使设计、施工的过程更为绿色环保。
5 结语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赋予龙王山周边区域独特的山水格局和万物生长的环境氛围。在设计中,师法自然地利用地形景观,创造开放怡人的多功能场所;互动交错的内外部空间,塑造灵活生动的空间秩序;独具特色、尺度宜人的建筑体量,打造区域形象新地标。“屹立山水间,坐享智慧园”,本项目必将成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充满活力的园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