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对策研究
2018-02-14姜长杰
姜长杰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29)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国家综合交通网络的节点城市,与国家综合运输通道共同构成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骨架,具有区域和全国性客货运集散和支撑国家战略实施等功能,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支持保障等系统。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基本条件:一是构建运输方式齐全、能力充分和畅通内外的跨区域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二是构建覆盖区域和全国、布局合理、有效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对外综合交通枢纽;三是构建舒适便捷、经济高效、安全低碳的全国性运输服务系统。
宁波市位于我国东部长三角地区,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是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宁波现已建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干线网络基本形成、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基本适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距离交通强国、现代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等新要求,还存在对外运输通道和枢纽布局不完善、运输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以及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力争2030年建成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生态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率先进入现代化交通强市行列,2040年全面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率先处于现代化交通强市领先地位,特提出相关对策。
一、加强对外通道和枢纽建设
(一)完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围绕浙江省“八八战略”和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进一步完善布局,到2030年基本建成“一核七放射”的综合运输通道,形成覆盖宁波都市圈城镇发展轴和重要产业带、对外沟通周边城市群和各大经济区以及国际市场的综合运输通道。其中“一核”是指以港口、空港为重点,完善枢纽站场及集疏运体系建设,为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建设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圈提供坚实支撑;“七放射”是指有效衔接“一带一路”国际运输通道、全面对接国家综合运输通道、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交通骨架网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主要包括宁波—舟山—上海通道(甬舟沪)、宁波—上海—南通通道(甬沪南)、宁波—嘉兴—苏州通道(甬嘉苏)、宁波—绍兴—杭州通道(甬绍杭)、宁波—义乌—金华通道(甬义金)、宁波—台州—温州通道(甬台温)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通道。
(二)打造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
一是深入实施国际强港战略,稳步推进梅山、大榭、穿山等港区一批专业深水码头建设,完善铁矿石、原油、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系统;二是促进港口协同发展,积极参与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深化与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区合作,逐步实现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有机融合;加快铁路无水港建设,扩大辐射范围,增加集装箱班列,推行“一次报关报检、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模式;三是完善由铁路、公路、内河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与京杭运河、长江水道、浙北浙西航道互联互通,实现港口集疏运与城市交通的适度分离,大力推进铁路装卸线向码头延伸,实现铁路货运站场与港区的无缝衔接。
(三)构建世界级机场群新增长极
一是按照“突出特点、差异发展、客货并举、以货为主”的思路,把握上海虹桥、浦东机场货运能力趋于饱和的发展契机,努力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枢纽。积极推进宁波栎社机场T2和T3航站楼的扩建工程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宁波都市圈客运出行需求;二是拓展国际国内航线,突出“加密干线、开拓支线、繁荣旅游热线、扩大国际航线”,努力开通亚洲主要城市航线,积极推进开通欧美等洲际航线。积极扩大宁波栎社机场第五航权开放范围,促进外国航空公司开通经停宁波至第三国的国际航线,吸引亚洲和欧美国家航空公司进入宁波开展客货运输业务,大力发展国际货运包机业务,争取落地签证政策,实现国际航班六天过境免签,吸引国际旅游团队中转出入境,完善机场口岸、通关、检验检疫等软环境,提高通关效率;三是加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GTC)建设,打造集高铁、城际铁路、长途客车站、停车楼于一体的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配套衔接公路、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小汽车、出租车等运输方式,积极推进周边地区城际铁路与机场的有效衔接。
(四)完善综合客货运枢纽场站布局
一是重点考虑未来宁波空间形态和人口组团分布、对外客流走廊等因素,同时考虑各枢纽站场之间的功能联系及其服务半径,规划形成栎社机场、宁波铁路南站、宁波铁路北站、宁波铁路东站四个对外综合客运主枢纽;二是重点考虑毗邻和服务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对外运输通道衔接等因素,规划形成镇海、梅山、北仑、空港、陆港五个对外综合货运主枢纽;三是加快构建多层级客货运输网络,全面支撑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布局和客货流中转集散,有效连接市域重要人口城镇和主要产业基地以及周边城市,强化综合交通枢纽的便捷联系。
二、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一)支撑沪甬同城化
构建多方式、大运量、高可靠性和个性化的沪甬客货运输系统,实现沪甬交通高标准一体化。旅客运输方面,一是托沪嘉甬城际铁路、G15沿海高速、宁波—舟山—上海通道等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以定制化、公交化方式开行高速城际列车和多模式道路客运,满足高端人才通勤、商务等活动需要;二是通过推动“互联网+”多种运输方式,强化与上海站、虹桥站、上海南站和重要金融、创新、科技集聚区的有效衔接,实现宁波与上海生活工作圈的“无缝衔接”。货物运输方面,一是要推动沪甬运输政策创新,减少两市跨区域物流的市场制约,推动沪甬货物运输便利化;二是依托宁波机场和港口物流优势,积极引入顺丰、四通一达、UPS、FedEx等国际国内快递服务商,建立长三角区域分拨中心,为沪甬城市配送提供高效服务;三是远期依托宁波—舟山—上海通道,推动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的陆路运输高效化,吸引洋山港区临港工业向宁波转移。
(二)推动杭甬“双城”互联
依托杭甬发展带、甬绍杭综合运输通道和杭州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和国际开放优势,推动省内枢纽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杭州、宁波枢纽对全省交通运输的引领作用。旅客运输方面,一是依托杭甬客专、杭甬城际、萧甬铁路等,增加客运列车开行的班次和类型,增加停靠站和强化公交衔接,扩大公交化列车的覆盖水平;二是强化杭州萧山机场和宁波栎社机场的资源互补,增加两个机场道路客运线路,促进两市城际轨道与机场的便捷衔接;三是推动城际铁路等大运量公共交通与宁波邮轮游艇码头、休闲旅游岛及重点景区的无缝衔接,实现杭甬滨海旅游一体化。货物运输方面,一是强化宁波—杭州快递物流枢纽建设,推动宁波、杭州通关便利化,突出宁波机场支撑智能制造和高端跨境电商的发展优势,强化宁波海运、空运和国际快递运输枢纽与杭州为核心的国内快递运输枢纽的融合发展;二是依托宁波舟山港拓展物流服务网络,推动宁波国际大宗货物枢纽与杭州、金华、台州等国内商贸区的融合发展。培养和引进国际多式联运承运人,推动建设宁波—杭州—义乌—中亚—欧洲等“一带一路”多式联运枢纽发展,延伸物流服务链,支撑建立中国—中东欧开放合作首选之地;三是以甩挂运输为重点,推动宁波公路货运与杭州传化公路港、义乌联托运等国内先进公路运输模式的融合发展,提升公路物流服务效率和水平。
(三)推进宁波都市圈交通一体化
构建以宁波为核心的“快慢组合、高低搭配、干支相宜”多模式城际运输网络。旅客运输方面,一是依托沿海运输通道和上海至瑞丽综合运输通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行宁波至台州、金华、嘉兴等方向的高铁、普铁、公交化城际列车、新型市郊列车、多点始发道路客运等,打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务体系,支撑宁波发挥都市圈中心城市作用;二是破解区域交通政策壁垒,开展都市圈空铁、公铁、公空等联程运输,推行跨运输方式异地候机候车、行李联程托运等配套服务,鼓励第三方服务平台发展“一票制”客运服务。货物运输方面,一是强化宁波产业集聚区与舟山、台州等产业基地之间的通道建设;二是依托宁波—舟山班轮条件,大力发展国际国内快递物流和冷链物流,打造国际物流门户和电商(生鲜)快递枢纽;三是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推进网上审批、综合协调和互联互认,加强危险货物全程监管。
三、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
(一)提升国际运输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合作,拓展全球班轮航线网络,继续巩固中欧、中美航线,着力拓展日韩等东北亚地区、印尼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和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的集装箱班轮航线;二是加快建设“海甬欧”物流通道,推动无水港布局范围从中西部地区向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地区拓展,打造贯穿东中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三是开展国际集装箱中转集拼、沿海捎带、启运港退税等业务试点,加快建设以集装箱运输和转口贸易为重点的国际集装箱中转物流枢纽;四是鼓励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重点发展国际冷链物流、汽车和木材进口等专业物流;五是加快推进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建设,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中心,鼓励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发展海外仓、体验店和配送网点。
(二)建立客运联程运输体系
一是推进智慧客运“一点通”,构建区域一体化运营的交通信息和公众出行平台,提高综合客运枢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交通“一卡通”在公共交通出行的全面覆盖;二是推动综合运输政务智能化,整合交通行业内部与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高速公路执法总队、公路局、港航局、运管局等行业内部之间信息的互通互联,加快建立与公安、规划、建委、国土等相关部门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三是鼓励客运企业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差异化的旅游和商务服务产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站场、服务区等)旅游服务功能,加强枢纽站场与城市、景区的交通衔接,打造旅游客运精品服务网络。
(三)发展货物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一是以打造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国际港航物流服务中心为契机,努力推进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区域集装箱运输网络,提升国家海铁联运示范通道功能,加强水水中转发展,不断提高长江内支线集装箱运量,实现从公水联运为主向更具潜力的海铁联运及水水中转转变,构建江海陆空多式联运发展模式,真正做到“一站服务、一次托运、一票到底”;二是加快多式联运信息建设,发挥好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平台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各运输方式信息系统、国家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物流园区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深化交通电子口岸、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等系统建设;三是积极推广统一的多式联运标准、单证,加快运输、仓储、装卸等环节的标准化作业,实现货运无缝衔接。
(四)推进“港口经济圈”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创新宁波舟山港在港航管理、投资建设、港口运营等领域体制机制,打造我国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示范区;二是整合宁波舟山港与义乌国际陆港管理运营资源,加强业务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推动宁波舟山港订舱、结算、提还箱、签发提货单、拆装箱等专业化服务功能向义乌国际陆港全面延伸,加快宁波舟山港集团与义乌国际陆港在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二是拓展国际海事、航运咨询服务,创新航运金融保险服务,布局邮轮游艇经济、船舶船员服务等新型港口服务业,全方位提供国际一流的航运综合服务;三是释放港口产业带动力,促进临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高技术、高附加值、功能性强的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和智能汽车、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
(五)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一是以宁波高铁站综合开发为载体,培育壮大高铁经济;二是积极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根据“圈+层”发展模式,推进临空物流和制造产业园建设,提供货运增值和高端货物服务;三是抓住国家支持通用航空发展机遇,建成栎社机场通用航空功能区,拓展公务机飞行等通用航空业务,建设宁海、梅山、象山、三门湾和杭州湾通用航空机场,构建以基地通用机场为核心、小型通用机场为骨架、起降点为补充的三级通用机场布局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公务航空,支持低空飞行旅游发展,鼓励开发应急救援、试飞、培训、公务、通勤、文化体育、旅游、工农作业等航空新产品;四是鼓励综合客运枢纽与地上、地下、周边空间立体综合开发,拓展商业、商务、会展、休闲等功能,推动具备条件的综合客运枢纽向城市综合体和产业综合区转型发展;五是鼓励汽车租赁业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支持依托栎社机场、宁波火车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落地租车、异地还车”服务,满足群众高品质、差异化出行需求;六是积极发展精品线路等铁路旅游产品,结合市场需求增开豪华列车、旅馆列车等特色旅游专列;七是加强房车自驾车营地与干线公路的衔接,鼓励结合公路服务区建设房车补给设施,改善旅游公路的房车通行条件,完善高速公路房车收费标准等相关政策规范,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房车营地建设试点工作;八是支持宁波港发展邮轮等水上交通旅游产品,积极拓展国内邮轮、游艇航线及对台直航功能,有序推进邮轮始发港和停靠港建设,推进邮轮港口和城市旅游体系一体化发展,有序发展中资邮轮船队,壮大邮轮经济;九是依托城市轨道交通、无人机、自提柜等新模式和新技术提高城市和农村配送的服务水平,引导和推动城市配送车辆和作业标准化。
四、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一)强化区域合作机制
积极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宁波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决策机构的建立,并扩大在协调机构中的话语权,通过交通发展联席会议或交通发展领导小组等多种形式,形成多省市参与、多部门协同的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完善协调机制,在规划布局、政策研究、重大项目建设和跨区域交通组织、市场监管、行业协调、重大事项等方面形成系统、有效的合作,强化信息共享和情况通报制度,积极引导相关交通运输企业、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团体协调合作。
(二)完善相关支持政策
一是统筹和保障港口后方陆域土地,满足港口和城市发展的合理需要,通过投资、土地和财税等优惠政策,引导交通枢纽与城市综合体的有效融合,破解交通运输企业经营受限和经营困难等矛盾,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促动;二是建立宁波枢纽发展专项基金,保障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支持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范围。充分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创新交通融资渠道和方式,积极推进PPP、特许经营等建设模式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取消区域、行业、所有制和内外资等限制。
(三)改善发展软环境
一是完善各类交通政策法规,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打造规范化、科技化、人性化交通执法体系;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借鉴南京、杭州“礼让斑马线”等经验,提高民众的交通安全、低碳出行和合法经营意识,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和整体效率;三是强化政策公共参与水平,通过传统传媒、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方式,提高公民对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认可度。
]
[1]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htm.
[2] 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28/content_5171345.htm.
[3]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十三五”综合运输服务发展规划 [EB/OL]. http://zizhan.mot.gov.cn/zfxxgk/bnssj/zhghs/201703/t20170314_217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