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观点的我国旅游公路发展对策研究
2018-02-14孟强
孟 强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关键时刻,洞察中国国情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作出的新判断,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国民经济领域,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需求与供给之间。
自1981年党提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开创性论断36年来,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首次调整。从“美好生活需要”与“物质文化需要”的对比看,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物质文化需要,但不全是物质文化需要;物质文化需要是美好生活需要中基础性、主体性的需要,但在较高发展阶段,美好生活需要还包括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教育、更可靠社会保障、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居住条件、更多元个性化出行条件、更优美环境、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哲学分析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构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矛盾的发展变化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由此可见,社会矛盾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将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和源泉。
二是马克思从历史唯物论和人的实践本质出发,认为就整个人类历史来说,人的需要体系表现为一个不断地由“较低的系统”向“较高的系统”发展的过程。同时,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就人类个体而言,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因此,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正是体现了这种由“较低系统(物质文化需要)”向“较高系统(美好生活的需要)”、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发展趋势,并且这种发展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全体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最高阶段。
基于上述分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观点将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思考、分析和解决一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的依据和指南。
二、公路与旅游的关系
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看,旅游与旅游交通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美好出行的需求和相应的出行条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一是旅游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典型途径和方式,在安全、畅通等低层次出行需求得到满足后,以舒适、愉悦为特征的高层次的旅游出行需求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是满足包括旅游在内的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前提和保障,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支撑和供给手段,旅游交通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旅游的发展水平。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构建旅游交通基础网络中的分工和作用不同,航空和高铁主要承载“快进”功能,“公路”则兼具“快进”和“慢游”功能,尤其是旅游公路具有更灵活、更自由的优越性,也是“慢游”的承载主体和旅游拓展的潜在资源。公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旅游产生了密切联系,二者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因此,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为旅游公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理论工具。
三、旅游出行的新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猛的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据国家旅游局发布消息,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11%和15.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 200亿美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3.5%和5.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 098亿美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4.3%和5.1%;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
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观念的转变及技术进步的影响,近年来,旅游出行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恰恰反映了新的出行需求。
(一)出行目的品质化
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人们旅游出行目的已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较表浅的观光旅游向更加追求内涵和品质的休闲旅游转化,旅游的热点逐渐由风景名胜区向相对原始、原生态的乡村等待开发区域及红色革命景区转移。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居民出游意愿调查显示,2016年度假休闲动机的游客比例已超过70%,家庭旅游占比达60%,调查表明,休闲度假已成为国民出游的主要动机。同时,据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17中国红色旅游报告》显示,1~6月,驴妈妈旅游网平台国内红色旅游的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97倍,80后父母携10后小朋友到访红色圣地成最新趋势,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产品,也充满了教育的内涵,很多80后爸爸妈妈会带着小朋友,以寓教于游的方式到访红色圣地,达到了解历史、忆苦思甜的目的。
(二)出行方式多元化
随着私人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长,自由随性的自驾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传统的组团旅游已经向自驾车旅游转变,自驾车出行比例越来越高。由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编制的《中国自驾车、旅居车与露营旅游发展报告(2016—2017)》显示,2016年,中国自驾游人数平稳增长,总人数达26.4亿人次,比2015年增长12.8%,占国内出游总人数的59.5%。同时,随着国内高铁和民航的快速发展,“高铁+自驾”,“飞机+自驾”的落地自驾方式也如火如荼,对广大没有私家车的大众旅游者来说,共享汽车、汽车租赁业的快速和个性化发展,也为他们的旅游出行提供了多种实现方式。自驾车旅行中更是进一步分化出旅居车旅游这种更加高端的自由出行方式,2016年,我国旅居车销售量约8 000辆,保有量约45 000辆,虽然当前我国旅居车拥有量绝对值较低,但增长迅速,并且拉动效应明显。
(三)出行需求差异化
人的旅游出行需求与年龄、职业、教育背景、收入甚至性别有明显的关联。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全民旅游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不同出行者其需求的差异化也越来越明显。当前我国旅游人群呈现向“一老一少”两个群体集中的趋势。(1)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由2000年的10.46%快速攀升到2016年的16.6%。同时,人口逐步长寿化,长寿指数由2000年的10.5‰上升到2015年的18.6‰,60~75岁是老年游的黄金时段,出行频次高,老年人群在持续出游人群的比例逐步提高,新时代的老年人普遍具有高学历、高收入、能驾车等特点,“新一代老年人”及“未来老年人”对出行人性化、舒适化等方面的新需求也日益突出;(2)从年轻人群体看,20~40岁的年轻人群体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旅游出行的主力军,尤其是在自驾游等新型出行方式中,年轻人的占比更高,从2016年2月驴妈妈网站发布的自驾游客年龄分布来看,主要出游客群集中在80后人群,90后客群约占1/4,并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尤其在房车旅游等新型出行领域,年轻人更是成为中坚和主导,据房车露营在线预订用户的统计,27~36岁占比43%,37~46岁占比28.6%,总体上“70后”和“80后”的比例高达71.6%,年轻人出行群体具有个性化、自我化、爱冒险、爱挑战、爱标新立异等特点。
(四)出行服务智能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旅游出行与互联网的接触也越来越“亲密”。人们无论在家还是在旅途中对网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消费场所是否提供WIFI服务甚至已经成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人们休闲旅游出行决策周期越来越短,大部分出行者更倾向于到目的地用手机查攻略、看点评、做选择、定出行,五花八门的出行APP不断涌现;新型移动支付方式使得人们出行的“无纸钞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普通购物实现了移动支付,甚至加油、停车付费及过路费等消费领域也逐渐引入移动消费模式。
上述4种旅游出行的发展新趋势及相关出行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公路供给能力和水平的变化。
四、旅游公路的供给不足
近年来,顺应旅游发展的需要,旅游公路建设蓬勃兴起。研究层面,关于旅游公路的概念、内涵和特点的理论探讨文章不断发表;政策层面,国家有关部委与旅游公路建设相关的政策或指导意见不断出台;规划层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多个省、区、市制定了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规模的旅游公路性质的规划;实践层面,更是涌现了云南思小路、四川川九路、湖北神宜路、河北坝上草原天路、贵州赤水河谷旅游路、陕西沿黄旅游路等一大批知名旅游公路,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从宏观政策到规划设计,旅游公路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旅游公路做为旅游出行的供给方,其供给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质量,相对于旅游出行出现的新变化、新需求,旅游公路供给则显得相对不充分、不平衡。
(一)旅游公路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出行目的品质化带来对出行目的地的多样化需求,交通相对便利、通达、成熟的东部发达地区和成熟景区已经逐渐成为“昨日黄花”,人们更加青睐到环境更原始、文化更原生态的相对偏远的地区去旅游,而这些地区往往是欠发达的中西部贫困地区,这些新的旅游热点地区往往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区域。
(二)旅游公路发展的不充分性表现更为多样
出行方式多元化带来自驾车出行的激增,给公路出行带来空前压力,尤其是节假日一些旅游公路往往车满为患,成为“停车场”,旅游的体验获得感大打折扣,同时,旅游公路沿线所能提供的自驾车营地和旅居车营地设施严重滞后。出行需求差异化带来的老年人和年轻出行者的增加,使得他们对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提出更多差异化、个性化要求,老年人对厕所及通道的无障碍设施、餐饮的特殊需求,年轻人对野外宿营、烧烤、自行车骑行、徒步健身等方面的需求等都是传统旅游公路比较欠缺的地方。出行服务智能化带来的对旅游公路沿途无线网络覆盖的硬实力要求更高,对旅途中综合出行信息(交通、天气、美食、购物、住宿、景点等)及移动支付等软环境需求激增,而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环境的提供,目前都是我国旅游公路发展的短板。
五、对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事物的矛盾体系中,总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是主要矛盾,推动事物发展,要抓主要矛盾,重点是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旅游和旅游公路这一对矛盾中,做为供给侧的旅游公路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要破解制约旅游和公路发展的矛盾,实现公路与旅游深度融合,需要从旅游公路这个主要矛盾入手。建议如下:
(一)创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引领的。破解旅游公路发展的难题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一是积极鼓励创新,旅游公路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新事物,虽然有国外发达国家类似经验可资借鉴,但要结合我国交通运输与旅游出行不断产生的新需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公路体系还需突破一系列技术、管理方面的难题。创新驱动是突破旅游公路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对旅游公路基本属性、旅游公路规划设计理论、旅游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信息化在公路旅游中的应用、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加强绿色发展,处理好旅游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公路依赖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的环境特点赋予旅游公路不同的旅游价值,从旅游公路作用发挥和价值提升角度看,建设过程中应重点保护其所依存的环境,树立起“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
(二)完善标准规范
旅游公路发展离不开标准规范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为满足旅游出行新需求,其建设应充分体现“灵活、创作、协调、宽容”等理念,开展更加灵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养管。传统的公路建设标准存在“统一有余、灵活不足”的问题,对于指导旅游公路建设有明显的局限性。同时,对于出现的房车宿营地或房车服务设施、信息化设施,传统的公路设计标准也存在一定空白。建议从行业和地方等不同层面针对旅游公路建设制定、完善相应标准、指南,尤其应突出标准的灵活性,把旅游公路的技术指标降下来,技术等级上做到“宁低勿高”、设计车速上做到“宁慢勿快”、平纵指标上做到“宁曲勿直”、景观绿化上做到“宁少勿多”、工程建设上做到“宁慢勿快”等。
(三)做好规划布局
科学、前瞻的规划是促进旅游公路健康发展的龙头和关键,应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了以国、省道为基础打造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建议结合上述规划和国家公路网规划的有关内容,有针对性编制国家层面的旅游公路规划方案,形成国家旅游公路的骨架与布局,提高不同行政区域之间旅游资源的连通度,重点向旅游资源丰富而公路基础设施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倾斜,考虑将交通扶贫与旅游公路建设有机结合,红色旅游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四)开展试点示范
根据国家及省级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议进行国家和省级示范试点工程建设,引导旅游公路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层面旅游公路建设示范试点,可结合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进行试点,省级旅游公路建设示范试点可优先依托已取得旅游公路建设经验的省区开展,如江西、海南、甘肃等,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旅游公路建设示范的重点可从路线选择与联通设计、特色服务区打造、交通安全保障、生态保护设计、景观设计、游憩服务设施规划、标示及智能系统设计等方面入手,有侧重点开展旅游公路试点项目的建设示范,打造一批突出特色的旅游公路示范工程。
(五)健全组织保障
旅游出行出现的新需求必然导致旅游公路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旅游公路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建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国家旅游局等共同成立国家旅游公路管理机构——国家旅游公路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旅游公路建设的政策、规划、管理与具体实施。
同时,依托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部门设立国家旅游公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国家级旅游公路的申报提名、立项评估、资格认证、技术指导和项目验收等具体工作。省级旅游公路建议由各省交通运输或旅游部门组织评选与认定,对具备突出特色的省级旅游公路可由各省组织上报国家旅游公路管理委员会进行国家级旅游公路的认定。
]
[1] 汪建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昭示深刻变革[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113/c40531-29642605.html.
[2]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http://www.cnta.gov.cn/zwgk/lysj/201711/t20171108_846343.shtml.
[3] 中国自驾车旅游联盟网.第六届全国自驾车旅游发展峰会发布《中国自驾车、旅居车与露营旅游发展报告(2016—2017)》[EB/OL].http://www.chinazjy.cc/kx/.
[4] 旅游圈.驴妈妈《2017红色旅游报告》:红色景点溜娃成潮流,浸润式体验魅力十足[EB/OL].http://www.dotour.cn/topics/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