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2018-02-14刘洪荣
刘洪荣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畜牧兽医局,滨州 251800)
0 引言
为有效防控重特大动物疫病在养殖区域和人类群体中传播,确保水产品市场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奶牛养殖中,针对死亡牛必须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是畜牧养殖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近年,随着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畜禽市场交易频繁,动物疫病呈现高发趋势,在动物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数量增加与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日渐凸显,给养殖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安全隐患。在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应用较为常规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主要有掩埋法、化制法、焚烧法、发酵法。
1 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
1.1 掩埋法
掩埋法是指采用掩埋的方法,对病死奶牛尸体和相关产品进行处理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模式。它主要是利用土壤的自我净化能力,达到对病死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掩埋法是目前我国畜牧养殖地区处理病死奶牛最常用的方法,该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人工投入少、经济成本低,并且不容易产生气味的优点[1]。但该种掩埋方法也存在缺陷,若选址不合理、掩埋深度不足、消毒不彻底、病死奶牛和相关污染物处理不彻底,容易对周围土壤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同时,覆盖不彻底还很容易导致户外野生动物将病死奶牛从掩埋坑内刨出,加速奶牛疫病在区域环境内的流行和传播。
1.2 焚烧法
焚烧法也是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该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氧化燃烧反应,将病死奶牛转变为灰渣的过程。焚烧法是将病死奶牛直接投入焚烧炉或者用其他焚烧方式,对病死奶牛进行炭化处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彻底消灭病死奶牛和相关污染物内部存在的病原,具有很好的消毒作用。但该种无害化处理方法也存在自身的缺点,病死奶牛在焚烧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烟气,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随着无害化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焚烧法又衍生出无氧燃烧方法。它主要是将病死奶牛放置在炭化炉中,通过将焚化炉密闭后,在无氧条件下对病死动物进行炭化处理,将病死动物裂解成生物质炭,实现资源化利用。该种方法不会产生大量烟气,对周围生态环境友好。但由于该种无害化处理设施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成本,并且设备在运行中,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1.3 化制法
为有效解决原来无害化处理中土地因素的制约,化制法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已经成为目前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首选。化制法主要通过建设化尸池,将病死奶牛通过一定的粉碎处理后,放置在化尸池内,通过工业化设计,对病死动物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化制法占地面积较小,单位面积内无害化处理的病死奶牛量大。但该种方法也存在自身缺点,无害化处理中化制法受到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处理周期较长。处理中产生的残余物质填满化尸池后,还需要修建新的化尸池。该种方法主要包括2种处理措施,一种为干化制法,另一种为湿化制法。这2种处理方式都适用于奶牛等个体较大的牲畜,在处理中,不需要对尸体进行分割处理,降低了疫病再次传播污染的概率。同时,能将所有的病原微生物全部消灭,安全性较高。最终的产物可用于提炼工业用油,制造肉骨粉等[2]。但由于该种无害化处理方法,需要前期投入较大的资金,运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整个设备体积相对较大,需要构建专用的车间或厂房。此外,在处理中,产生的污水如果收集不及时,还会产生二次污染,需要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
1.4 发酵法
发酵法是指将病死奶牛和麸皮、木屑等辅料,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分别作为碳源和氮源,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生物热,利用生物热抑制和杀灭病死奶牛体内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它主要是利用特制的耐高温菌种,对病死奶牛进行发酵处理,整个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病死奶牛粉碎处理、加热发酵、脱水干燥3个环节。发酵法的优点在于通过高温发酵有效杀灭病死奶牛机体内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将微生物分解,最终的产物为优质蛋白原料,其可以作为高档有机肥,具有很高的经济附加值。同时,在处理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危害较小,但整个设备运行,需要投入较高的费用。
2 发展趋势
2.1 由分散处理向集中处理转变
在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中,尽管养殖户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直接责任人和承担者,但由于受到养殖规模、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广大养殖户普遍不存在承受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存在处理能力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等各种问题,受到利益驱使,很多养殖户将病死奶牛不经处理直接贩卖给不法商贩。基层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监管手段,相应的设备不足,很难全面抑制病死动物的上市销售行为。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构建省、市、县三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实现病死动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将养殖环节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工作纳入监管范围内。
2.2 从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转变
任何产业实现升级改造,都需要依靠科技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是推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向前发展的驱动力。传统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模式对外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大,容易产生多种污染物,加速疫病传播,重复感染。进入21世纪后,通过不断总结国内外先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强化自主研发,我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3]。在今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节能环保、低碳环保、数字智能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将是主要发展趋势。
2.3 从单纯无害化处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
病死动物不仅会对养殖环境和公共安全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会影响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科学处理病死动物,能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在今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探索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发展中,应该始终坚持无害化、清洁化、资源化的发展要求,一方面,要强化技术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探索更加安全、可靠、低碳、环保的处理技术,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技术规范扶持政策,积极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
3 结束语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是有效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确保畜牧养殖产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保证了动物制品的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要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保证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