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羊支原体性肺炎诊疗
2018-02-14杨静
杨静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畜牧兽医局,烟台 265200)
0 引言
羊支原体性肺炎又被称为胸膜肺炎,该种疾病在养殖山羊的区域十分常见,常常呈现地方性流行。在羊养殖主产区,该种疾病发生不具备典型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羊群接触频繁,饲养密度较大,羊群拥挤有利于该种病原的传播和发生。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温度突变,羊群很容易受到外界多种应激因素影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为该种疾病传播提供条件。发病之后在较短时间内,向着整个羊群传播,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1 发病经过
某乡镇养殖户共养殖山羊73头,采用舍饲养殖模式。2017年1月13日该养殖户在羊群中发现了以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病羊,随后病程向着羊群进一步传播,主要危害2月龄以内的羔羊,成年羊也相继发病,但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发病后,养殖户对羊群进行了隔离处理,并尝试注射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没有取得明显治疗效果,患病羊数量进一步增加,并出现了较多的死亡现象。随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给上级动物单位,接到求助之后,兽医赶往养殖场,通过和养殖户交谈得知该养殖场发病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已经出现了3头病死羊,全部为2月龄内的羔羊。兽医立即调阅了该养殖场的养殖档案,发现当地动物部门为该养殖户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免疫措施,但养殖户并没有严格执行,存在免疫不到位的现象。整个羊群饲养密度较大,羊群之间相互拥挤,接触频繁。通过对整个发病经过进行全面分析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羊支原体性肺炎。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体温升高到41 ℃以上,咳嗽,呼吸急促,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采食量逐渐下降,随后从鼻腔中分泌出浆液性鼻涕,发病4~5 d后,咳嗽症状加重,出现干咳,咳嗽过程中,患病羊痛苦难耐,浆液性鼻液逐渐变成脓性鼻液,常常附着在鼻孔、上唇上,有时还能够发现患病羊鼻腔中分泌出带有血丝的铁锈样脓性鼻液。大多数患病羊在一侧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胸膜肺炎病变,叩诊肺部存在实音区,听诊肺部存在支气管呼吸音和摩擦音,用手轻轻按压胸壁,患病羊表现出明显的疼痛感,拒绝触碰。发病后期,患病羊呼吸极度困难,高热稽留,眼睑肿胀明显,从眼角分泌出粘性和脓性分泌物,腰背弓起,痛苦难耐,在临死之前患病羊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发病过程为7~14 d。
3 病理学变化
将3只病死羊解剖后,发现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胸腔,打开胸腔之后,发现内部存在大量淡黄色的积液,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积液凝结呈现纤维蛋白块,肺实质病变明显,肺脏肿大变硬,切面呈现大理石纹路变化[1]。肺小叶间质变宽,病变界限明显,血管内存在血栓。所有病死羊胸膜增厚,外观变得粗糙,和肋膜、心包膜粘连严重,不能正常剥离。所有病死羊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肿大充血明显,切面存在很多出血点,流出鲜红汁液。心包积液明显,肝脏、脾脏、胆囊肿大明显。肾脏肿大,外观呈现土黄色肾脏肿大,肾被膜下还可以看见有大量点状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环境下,采集上述病死羊病变肺脏组织,制作成触片后,选择使用革兰氏和姬姆萨染色剂,对其进行充分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革兰氏染色的触片不能很好的着色,姬姆萨染色的触片着色良好,镜检可以发现呈现多种形态,如球状、双球状、线状、螺旋状、月牙状形态的病原微生物。将采集到的病料常规方法接种到含有10%羊血清的琼脂营养培养基中培养,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 d,温度控制在37 ℃,在培养基上生长出了细小的菌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中央呈现乳头状突起。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接种到发酵管中进行试验,37 ℃恒温培养48 h,发现该种致病菌能够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半乳糖,不发酵甘露醇和阿拉伯糖,不产生靛基质,能产生硫化氢[2]。常规方法采集患病羊新鲜血液,进行全血凝剂试验,选择一个洁净的经过消毒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画上网格,每个网格滴下一滴新鲜血液,然后向其中滴加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抗原,混合之后作用5 min,发现采集的11份新鲜血液全部凝集,呈现阳性反应,由此能够判定为羊支原体性肺炎。药敏试验发现该种致病菌对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高敏。
5 防治
5.1 治疗
羊支原体性肺炎要结合临床症状,选择高敏抗生素对症治疗。本次治疗选择使用氟苯尼考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02 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同时,让患病羊口服甘草注射液,每只羊口服10 mL,1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针对病情较为严重呼吸道症状明显的患病羊,选择使用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250 mL,维生素C注射液6 mL,肌苷4 mL,ATP74 mg,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通过采取上述治疗措施治疗7 d,2头羊死亡,剩余患病羊临床症状消失,痊愈。恢复健康之后,采集未发病患病羊新鲜血液,进行全血凝集试验,检测出隐性带菌羊后,立即淘汰处理,共检测出3头,全部为成年羊。
5.2 预防
羊养殖中,要着力提高羊群身体抵抗能力,控制好羊群的养殖密度,结合患病羊的不同日龄,科学分群,同时还要做好羊舍环境卫生工作,定期对羊舍进行全面消毒,保持圈舍良好的通风,这样对预防该种疾病发生有着很大的帮助。养殖场在养殖中应该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新引进的羊群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隔离观察。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健康之后才能混入大群。要为养殖户制定针对性的免疫程序,选择使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对羊群进行定期免疫接种,疫苗免疫接种完毕后,还要做好抗体监测工作[3],针对多次免疫抗体监测不合格的羊群,将其作为隐性带菌羊,直接扑杀无害化处理。
6 结束语
羊支原体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慢性呼吸道疾病,该种疾病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日常养殖中,应该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的缩短治疗周期。该种致病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在选择药物治疗前,一定要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针对治疗。该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生,要及时将患病羊隔离,并按照严重程度进行科学划分,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进行针对治疗,对于未发病的羊群,应该紧急免疫接种相应的疫苗,避免疫情再次传播。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冬季养殖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天气变化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动态做好羊舍保暖增温工作,避免外界应激因素,对羊群身体抵抗能力造成威胁而导致疫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