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阴火论治糖尿病口腔溃疡

2018-02-14李京津

新中医 2018年5期
关键词:阴火口疮元气

李京津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451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糖尿病足备受关注。而糖尿病口腔溃疡在临床上往往被忽视,本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伤,以舌或口腔黏膜的唇、颊、软腭、齿龈等处的黏膜多见,单个或多个发生,大小不等,其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覆盖假膜,中央凹陷,边缘清楚,周围黏膜红肿,溃疡处疼痛明显[1]。其发病原因及机制,现代医学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体内水分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激素分泌失常、口腔菌群失调及遗传因素有关[2]。笔者研读《脾胃论》等医籍,发现阴火病机与糖尿病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具有相关性,特撰文加以论述,以期为糖尿病口腔溃疡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 阴火理论阐微

1.1 阴火理论的产生 阴火理论虽为李东垣所创,但其源于《内经》中“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的理论。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曰:“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认为脾胃健旺则元气充足,若脾胃气虚、元气不充则导致相火妄动(壮火),继而产生阴火,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理论。《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曰:“饮食劳役所伤……阴火乘其土位,清气不升,阳道不行,乃血中伏火”,提出阴火乃“血中伏火”的观点,认为此种阴火发热乃脾胃气虚、元气不足所致。

1.2 阴火的病因病机 李东垣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提出:“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相火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可见饮食、情志、劳役是内生虚火的主要原因。阴火的病机有二:其一,李东垣认为“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脾胃下流之湿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这种发热在李东垣看来是阴火,其实质主要是脾胃元气虚馁、升降失常、清阳下陷、脾湿下流、下焦阳气郁而生热上冲,加之“中焦取汁”不足以化赤生血,心血不足以养心致心火独亢而出现的热象。其二,肾为水火之宅,内寄相火,脾胃气虚,气血生化无源,心肝肾失去阴血滋养,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导致相火妄动(龙雷之火),心之君火、肝肾之相火亢盛。此外,李东垣认为阴火可复入脏腑经络,提出阴火乃“血中伏火”,日久酿为火毒,常兼湿浊,变生诸证。总之,阴火产生的基础是脾胃气虚,元气不足。

2 糖尿病口腔溃疡的中医认识

2.1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口腔溃疡的发生与免疫、遗传、体质相关[3]。而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病范畴,直接病变器官为胰腺,《难经》谓之“散膏”,《医林改错》名之“胰子”。病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情志失常,劳欲过度等。起病之初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日久,燥热耗气,“壮火食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加之阴伤气耗,谷气不升,脾气下流,元气匮乏,阴火即可因此上冲而引发各种变证,而口腔溃疡就是其变证之一。

2.2 糖尿病口腔溃疡的中医认识 口腔溃疡最早见于《内经》。《素问·气厥论》曰:“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说明邪热上攻可致口疮的发生。《医宗金鉴》则认为:“口糜阴虚阳火成,膀胱湿水溢脾经。湿与热瘀熏胃口,满口糜烂色红疼。”至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把本病的病因病机总结更为切当:“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心热亦口糜,疮口色红,肺热亦口糜,疮口色白,膀胱移热于小肠,亦口糜,心脾有热亦口糜,三焦火盛亦口糜,中焦气虚,虚火上泛,亦口糜,阴虚火旺,亦口糜。”糖尿病口腔溃疡亦属中医学口疮、口糜等范畴。《素问·气交变大论》曰:“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说明口疮发病与火有关。后世不同医家对糖尿病口腔溃疡的病机认识不一,多将其归于脏腑积热上攻;或气虚或阴虚虚火上泛;或脾胃虚弱,湿滞中焦,郁而化热上蒸所致。

3 阴火理论与糖尿病口腔溃疡相关性

3.1 发病机制 阴火理论着眼于脾胃升降。糖尿病口腔溃疡病位在口,但与脾胃的关系十分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脾主口……在窍为口。”《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可见口疮疾病与脾胃系统关系密切。《丹溪心法·口齿》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到:“脾胃同气,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唇口不病,病者太阴己土之陷而阳明戊土之逆也。”笔者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肝木左升,胆火右降,脾胃虚则土不伏火,虚火上炎;加之湿浊不降,久而酿为湿热,热生疮,湿性黏,故湿热流窜于口舌,故形成糖尿病口腔溃疡。

阴火的产生是因脾胃气虚,元气不足,气火失调。而当今糖尿病口腔溃疡的常见病因如思虑过度、情志不遂、工作压力大、暴饮暴食、烟酒过量等,虽与东垣时代的饥寒交迫、劳役过度等已不尽相同,但脾胃受损的病理基础仍是一致的,这些病理因素可单独致病,也可相互掺杂,共同损伤脾胃功能,最终导致脾胃虚弱,元气不充,气火失调,浮游于上;加之脾虚水湿不运,郁久化热,虚火夹湿热循经上扰咽喉而入口舌引起病变。《证治要诀》曰:“下虚上盛,致口舌生疮。”《口齿类要》谓:“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此均认为阴火作祟,发为口舌之疮,是其发病根本。

3.2 临床表现 阴火病证的病理基础是脾胃气虚,元气不足,气火失调。其临床可见多种症状体征,常见的有周身倦怠、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纳呆食少、便溏泄泻等。脾虚水湿不运,郁久化热,虚火夹湿热蒸腾上泛,熏蒸于口致口舌生疮,是阴火病证的临床表现,与糖尿病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

4 从阴火论治糖尿病口腔溃疡

4.1 益气升阳为主,清泻阴火为辅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内外伤辨惑论·食劳倦论》曰:“内伤不足之病……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即在甘温补脾药中针对阴火离位上越之病机,选用甘寒养阴及少量苦寒药物,降上越之阴火。故东垣主张阴火的治疗应治病求本,分清主次。临证时应先补脾胃之虚,再泄离位之阴火,即益气升阳为主,清泻阴火为辅。尿病口腔溃疡的基本病机是元气亏虚、气火失调,与阴火病机相似,故可采用东垣之法来治疗糖尿病口腔溃疡。

4.2 调畅情志,疏肝解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志因素与脾胃病之间的相关性更加凸显[4]。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脾气健旺,运化正常,全身气血生化有源。若平素精神抑郁,善太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易致脾失健运,气血化生无源,元气不充,气火失调,阴火内生。故在益气升阳、甘寒泻火的同时,要辅以疏肝解郁之品。

4.3 临证权变 在本虚的基础上,本病常可兼见气滞血瘀、湿浊火毒等标实之证。临床治疗要在补益脾胃、升举清阳的基础上,予以清利湿热及化瘀解毒之品,以求标本同治。

5 病案举例

赵某,男,55岁。主诉:发现糖尿病10年,反复口腔溃疡5年。诊见:舌尖及舌边及口唇黏膜有5处溃疡,大小不等,溃疡直径约2~3 mm,吃饭及饮水时疼痛难忍,溃疡处周围黏膜深红,口干、晨起口苦,口腔有异味,烦躁易怒,失眠,纳差,便溏,小便尚可,舌胖大、边齿痕,苔白罩黄,脉弦滑、尺细弱。查空腹血糖:8.5 mmol/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证属脾虚湿热,属于阴火证。表现为气火失调,虚实错杂。治疗主要以益气升阳为主,清泻阴火为辅,兼清热除湿、调理气机为原则。处方:柴胡、黄芪、苍术、炒白术、茵陈蒿各15 g,茯苓20 g,枳壳、莲子心、白及、天葵子、黄柏各10 g,砂仁、甘草各6 g。每天1剂,水煎取汁360 mL,分早晚服。并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方中柴胡、黄芪、炒白术、苍术为君健脾厚土,土实则火自敛。砂仁、黄柏、甘草为古方封髓丹组成,郑钦安谓“考黄柏主泻相火而清湿热,又是治疗口疮要药,砂仁养胃醒脾,除咽喉及口齿浮热,甘草同用能培土泻火”;故三者可助脾收敛上焦浮游虚火纳入肾中封藏,故曰封髓。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常用封髓丹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茵陈、茯苓、枳壳降胃去浊而解湿热。此外柴胡、枳壳相配,一升一降,调畅全身气机。《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又舌为脾之外候,心脉系于舌,故加莲子心清心以去舌上之疮。天葵子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以解口疮之痈肿。白及可补口腔黏膜,促进溃疡愈合。《本草汇言》曰:“白及,能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破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纵观全方,补、清、敛为一体,可达标本兼顾之效。服药5剂后,患者溃疡疼痛明显好转,溃疡直径明显缩小,周围黏膜颜色变浅,唯有口干。再拟上方加玉竹、白芍各10 g,守方治疗1月余,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张秉琦,周曾同.口腔黏膜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155.

[2]张举之.口腔内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8.

[3]韩修文.糖尿病口腔溃疡的病因与临床治疗[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8):132.

[4]庞连晶.情志因素与脾胃病关系浅探[J].中医学报,2016,31(10):1500-1502.

猜你喜欢

阴火口疮元气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浅析“阴火”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扮嫩高手“元气裸妆”来袭
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
林家坤阴火理论在慢性肾衰竭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