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心肌病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8-02-14牟娇综述张新金审校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纤维化红细胞

牟娇 综述 张新金 审校

(1.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2.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1 糖尿病心肌病

1.1 糖尿病心肌病的概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在1980年是1.08亿,成人DM的患病率为4.7%,而到2014年增加到4.22亿,患病率达8.5%。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DM患者的心脏并发症之一,这一术语是由Rubler等[1]于1972年正式提出,是指发生于DM患者,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主要是左室改变,而不能用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一种心肌疾病。DCM早期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晚期以收缩功能障碍为主,并最终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关于DCM的发病率报道高低不一,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样本量大小、研究对象、研究人群等因素不同造成的。美国的社区人群中DCM的患病率为1.1%,在DM患者中,DCM患者所占的比例为16.9%[2];而一项中国的的抽样调查研究中,DCM 患病率为1.6%,DM患者中DCM患者所占的比例为19.2%[3],与美国的统计数据相当。此外,有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每增加1%,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8%,相反,HbA1c水平每降低1%,患心力衰竭的风险降低了16%[4],且这种改变独立于血压、体重指数、年龄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存在,这些数据表明心力衰竭的风险是由单纯的DM引起。另外,DCM患者的死亡率也很高,在一项统计数据,9年随访中DCM患者的死亡率为18%[2]。

1.2 DCM的发病机制

关于DCM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完全清楚,根据动物研究及临床研究,主要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2.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参与了DCM的发生发展[5],激活的血管紧张素Ⅱ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6],而TGF-β1能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心肌纤维化。另外,血管紧张素Ⅱ还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糜蛋白酶,使心肌胶原沉积增多,细胞外基质降解,使心肌收缩功能受损[7],引起DCM。

1.2.2 钙调节异常

正常情况下,Ca2+通过L型钙通道进入心肌细胞,通过心脏ryanodine受体诱导肌质网Ca2+释放,肌质网再摄取心肌细胞内Ca2+维持心脏的正常舒张。而在DCM中,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促使膜不稳定,肌质网释放Ca2+进入胞浆,导致肌质网Ca2+-ATP酶活性降低,Ca2+再摄取受损导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增加,心肌舒张减慢[8];ERS使收缩期肌质网钙释放减少,细胞内Ca2+浓度增加[9]。另外,PI3K/Akt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一条重要、经典的途径,心肌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GLUT4招募质膜,导致葡萄糖吸收入心脏。而DCM使PI3K/Akt信号通路受损,使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引起葡萄糖的摄取减少,从而使Ca2+-ATP酶活性降低,Ca2+重新进入肌质网[10];同时高血糖还降低细胞内Ca2+的衰变率[11]。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增加细胞内Ca2+的浓度,使钙调节异常,引起心肌舒缩功能不全,导致DCM。

1.2.3 细胞凋亡

高血糖通过酶促反应、非酶途径和线粒体途径产生活性氧引起氧化应激[12],氧化应激激活caspase-3途径,caspase-3存在无活性的前体,即前caspase-3,这转化为活性效应分子,即裂解的caspase-3,促进心肌细胞凋亡[13]。高血糖还通过使心肌细胞Bcl-2和 Bax蛋白解离,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凋亡[14]。此外,过度或长期的ERS也会引起细胞凋亡[15]。氧化应激、ERS最终均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引起心肌重构,导致了DCM的发生发展。

1.2.4 炎症因子的作用

Li等[16]的研究表明DCM组大鼠的microRNA-30d(mir-30d)增加,mir-30d直接作用于FOX结构域O家族3a成员(foxO3a),使foxO3a及下游信号ARC表达抑制,同时caspase-1、白介素(IL)-18、IL-1β表达升高,IL-1β的活性主要由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激活NLRP3炎性体介导[17],而NLRP3炎性体在DCM大鼠的心肌中被激活[18]。Huang等[7]的研究也表明DCM小鼠的抗炎因子IL-4、IL-10表达降低,而促炎因子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使心肌细胞肥大、心肌重构、心脏功能受损。

1.2.5 心肌自噬异常

自噬是维持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种稳态机制,在生理水平以下抑制自噬增强蛋白质聚集,可能促进心力衰竭[19],但也有研究表明细胞自噬的减少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可以限制高血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20],提示自噬在维持心脏功能中的作用。许多研究[11,21-22]表明DM使心脏的自噬减少,高血糖诱导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5’-腺苷(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活化蛋白激酶(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下游的51蛋白样激酶1(ULK1)去磷酸化增加,使p-AMPK及p-ULK1减少,同时使p-foxO3a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表达增加,减少自噬。另外,高血糖抑制JNK-Bcl-2信号通路,促进Beclin1-Bcl-2的相互作用而抑制自噬[14]。有研究还表明,高血糖可以直接抑制自噬[20]。以上研究提示自噬抑制参与了DCM的发生发展。相反,杨盛兰等[23]的研究则发现DCM组小鼠的自噬作用较对照组增强,心功能也下降。这些结果说明适当的自噬是保护性的,自噬过度的增强或抑制则可能是有害的,自噬作用异常参与了DCM的发生发展,调节自噬可能成为未来治疗DCM的研究方向。

2 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含有166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它具有四个糖基化位点,其相对分子量为3.44×104,人类EPO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22区(7q22),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EPO分为α型和β型两种类型。长期以来,肾脏和肝脏被认为是EPO合成的主要来源,但在许多组织器官如大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肺、心脏、骨髓、脾脏、毛囊中也发现了EPO mRNA的表达[24]。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是一种跨膜受体,属于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EPOR有两种类型,即同源二聚体(EPOR)2和异源二聚体EPOR-βcR两种受体。EPO通过结合(EPOR)2抑制红系前体细胞凋亡(而不是直接刺激增殖),促进幼稚红细胞分红成熟,从而发挥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在临床用于治疗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另外,EPO结合异源二聚体EPOR-βcR,而βcR(即CD131)表达在大脑、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各组织器官中,故EPO能通过结合EPOR-βcR作用发挥造血以外的器官保护作用[25]。研究发现,EPO对于心血管疾病、肾缺血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脊髓损伤、脑卒中、DM视网膜病变等许多疾病有保护作用[24]。

3 EPO在DCM中的保护作用

目前,关于EPO在DCM中的研究不多,主要是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结合目前一些研究表明,EPO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上调自噬等方面发挥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

3.1 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促使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引起心肌舒缩功能异常[10],而利用rhEPO治疗DM小鼠能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继而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葡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26];另外,有研究表明用EPO治疗DCM大鼠后,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27],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DCM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3.2 抑制心肌纤维化

马宝新等[28]的研究表明给予rhEPO干预后,能抑制DM大鼠TGF-β1及下游的CTGF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 Jing等[29]的研究表明,EPO通过EPOR信号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内皮祖细胞数量,调节内皮祖细胞归巢到DM心脏组织,减少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下调TGF-β的表达,增加 DCM大鼠心肌的血管新生,抑制心肌间质纤维化及心肌细胞肥大,从而发挥心功能保护和逆转心脏重塑的作用。这些研究说明EPO通过各种途径下调心肌组织中TGF-β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纤维化,从而改善心功能。

3.3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ERS是导致细胞凋亡的上游病变之一,Jing等[9]的研究表明,用EPO干预DM大鼠后通过激活EPO-EPOR信号通路,使心肌组织ERS标志物GRP78的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增加肌质网Ca2+-ATP酶的表达,减轻ERS,减轻细胞凋亡。Hongying 等[27]的研究也表明,用EPO治疗DCM大鼠后,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使心肌组织的凋亡因子caspase-3降低,而抗凋亡因子Bcl-xl蛋白水平增加,抑制DCM大鼠的心肌组织的心肌细胞凋亡。林晨等[30]的研究表明给于小鼠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EPO中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B螺旋线性多肽后,可增加p-AKt、p-GSK3β的表达,进而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这些研究说明EPO可以通过抑制DCM的心肌细胞凋亡,但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在动物及细胞方面的研究,在临床试验中的研究未见报道。

3.4 上调自噬

研究表明EPO衍生肽治疗DM小鼠后,使AMPK活化,同时降低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表达[22]。AMPK活化,激活JNK1-Bcl-2信号通路,解离beclin1-bcl-2复合物之间的作用,增强自噬;AMPK还通过磷酸化和活化ULK1直接刺激自噬[13],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恢复自噬从而发挥保护DCM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4 结语

DCM是DM的心脏并发症之一,目前DC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且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预防DCM患者心力衰竭进展的策略。虽然,EPO可能通过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心肌纤维化、抗心肌细胞凋亡、调节自噬等方面发挥对DCM的心脏保护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不多,且这些研究多局限于动物方面,在临床研究上目前尚无更多的证据。此外,研究证明EPO除了对心、脑、肾、神经系统等具有保护作用外,EPO促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可能增加血液黏滞度从而增加脑卒中风险,还可能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使血压增高和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故临床上EPO的应用有限。现有许多关于EPO的衍生物如CEPO、asialoEpo和ARA290等的研究,它们不能与经典的(EPOR)2结合,不具有促红细胞生成的作用,无高血压、血栓形成等风险,但可与EPOR-βcR结合,进而发挥对心、脑、肾、神经等器官组织的保护作用。目前已有部分发现EPO衍生物CEPO能通过抑制ERS、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等作用而改善DCM大鼠的心功能[27-28],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证实。未来可以有更多关于EPO及EPO衍生物对DCM的动物研究及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期为DCM患者找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为DCM患者带来福音。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纤维化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