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螨虫病的防治
2018-02-14冯世武
冯世武,张 晋
(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1 概况
牛螨虫病又称癞病、疥螨。主要是由动物表皮内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特征,发病牛只主要表现为骚痒、脱毛、出血、结痂,本病一般发生在秋末、冬季及初春,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后往往蔓延至全群,危害十分严重。
2 病原
2.1 牛疥螨
寄生于牛体的疥螨多数是一些变种,具有特异性,有时发生在不同动物间的相互感染,但寄生时间较短,疥螨形体很小,虫体呈圆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淡黄色。成虫大小不超过0.5 mm,雌螨比雄螨大,体表皱纹较多,腹部有四对足且粗而短,足上有吸盘,后面两对较短。成年螨虫发育周期在10~22 d,在宿主皮下筑巢繁殖和发育,发病时表皮的毛皮随之脱落,有成片的“不毛之地”,而痒螨在皮肤表面进行繁殖和发育,完成一个发育周期约10~12 d,发育完全的虫体逐渐向四周扩散。发病时,疥螨病一般较易在皮肤薄,毛短的部位,如头、颈、背和尾部(特别是牛的后腿部),然后向其他地方蔓延。痒螨开始发病就在毛比较稠且温度、湿度比较恒定的皮肤部位,牛多见于角根、背部、腹侧及臀部;黄牛见于颈部两侧、垂肉和肩胛两侧,以后才向周围蔓延。
2.2 牛痒螨
虫体呈长圆形,长0.5~0.9 mm肉眼可见,口器长,肛门位于虫体末端,有四对足,前两对足较长伸向侧前方,第三四对伸向侧后方露出于虫体外缘,足的末端带有吸盘。
2.3 牛足螨
虫体呈椭圆形,长约0.3~0.5 mm,虫体表面有细纹。雄虫的四对足及雌虫的一二四对足上带有吸盘。肛门位于虫体末端,此虫主要寄生于畜体的肛门、尾根、蹄部附近。
3 流行特点
本病可直接接触传播,健康牛只接触过被污染过的牛舍栏杆、食槽、牛床、运动场、牛舍用具都可传染,犊牛和营养不良的牛只最容易感染,本病多发于秋末、冬季和初春,因为这个季节光照不足,牛毛较长,牛舍潮湿,畜体卫生不好,虫体容易繁殖。疥螨在宿主的皮肤内挖掘通道,并在通道内产卵、发育及繁殖。雄螨与雌螨在宿主表皮上进行交配,交配不久后雄螨死亡。雌虫在通道内2~3 d繁殖一次,每次可产卵30~50枚。
4 临床症状
临床上多表现为疥螨、痒螨、足螨混合感染。发病初期病牛表现为头、面部、颈部两侧脱毛、剧痒,剧痒是螨虫病的主要症状,可见患畜不断在圈墙、栏柱等处磨擦。在阴雨天气、夜间、通风不好的圈舍以及随着病情的加重,痒觉表现更为剧烈。由于患畜的磨擦和啃咬,患部皮肤出现结节、丘疹、水泡甚至脓泡,以后形成痂皮和龟裂及造成被毛脱落,炎症可不断向周围皮肤蔓延。牛只又因终日啃咬和磨擦患部、烦躁不安,影响了正常的采食和休息,日渐消瘦和衰弱。病程越长、越温暖的场所或运动过后,导致消化吸收功能迅速下降,病牛消瘦,严重时可导致病牛死亡。该病初发时,因虫体的小刺、刚毛和分泌的毒素刺激神经未梢,引起剧痒,发病初期局部表层皮肤开始脱落并出现结痂,由于患部奇痒无比,造成牛摩擦和啃咬患部,造成局部脱毛蜕皮,皮肤破裂,流出淋巴液,形成痂皮,出现皱褶、龟裂,病变向四周延伸。临床症状病牛出现食欲减退,渐进性消瘦,生长停滞。
5 诊断
根据发病牛临床症状及其表现和疾病流行情况,诊断时刮取患处皮肤进行病原检查。方法是首先用经过酒精灯消毒过的刮刀,上涂50%甘油水溶液或煤油,在患部的边缘刮取皮屑,至轻微出血为易。其次将刮取的皮屑放人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待大部分皮屑溶解后,取其沉淀沉渣镜检。也可直接在刮取的皮屑内滴少量的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制片在显微镜下检查,这种方法螨虫的检出率较低。没有显微镜时,将刮取物置于玻璃板上,背景色为黑色的情况下,预热玻璃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有无螨虫在皮屑间爬动。
6 治疗
6.1 灌服和注射药物
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按有效成分0.2~0.3 mg/kg,严重时可8d左右在注射一次,阿维菌素比伊维菌素毒性较强,敏感动物慎用。灌服可选择伊维菌素类药物,此类药物不仅对螨虫病有好的疗效,对线虫病和节肢类动物都有较好的疗效,按200 μg/kg进行口服。或用硫磺、苦参、百部、川楝子各20 g加水800 mL熬至400 mL灌服,每天一次,连用3 d。
6.2 涂抹药物
涂抹药物法可用在所患部位面积小的病牛身上。为了使药物更好的接触皮肤虫体,首先用剪刀剔除病牛所患部位的毛,再用肥皂水清洗所患部位,5%敌百虫溶液,来苏儿5份溶于100份的温水中进行涂抹。
6.3 药浴疗法
此种方法常用在预防和发病较多的牛群。选择药浴疗法要在温暖、无风的天气进行。药浴时药液温度保持在37℃左右,一般药浴时间为1~2 min左右,大批量进行药浴时注意药液的添加。药浴过后注意畜体的护理及观察。
7 预防
流行地区每年定期进行药浴,平时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舍干燥、通风、宽敞、采光良好,及时清理畜舍粪便,定期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发现病牛及时隔离治疗。引种时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再进行合群。
8 体会
牛螨虫病的治疗,首先要控制发病原即发病牛,以防治病原的传播和扩散。控制继发感染:根据病原的流行特点和生活特性,进行彻底的治疗,螨虫病发病后会造成病牛表层和深层皮肤的损伤,损伤的皮肤极易感染细菌,所以控制继发感染对提高用药效果,缩短治疗周期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有计划地对饲养牛群定期驱虫检查,方法有注射药物喷洒等方法。另外还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时最易造成该病的发生。保持养殖场地圈舍,用具等的卫生洁净,实行定期消毒制度,保持饲养环境的干燥、通风,及时发现病畜,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控制疫病的蔓延扩散,降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学敏,王亚民,杨淑英.应用泼癞特防治绵阳螨病的试验[J].兽医导刊,1988(2):23-25.
[2] 冶文先,马瑛.牛疥螨的治疗[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1):82-82.
[3] 刘军珠.牛疥螨病的诊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7(2):45-45.
[4] 余黎明.三种常见牛传染性皮肤病的鉴别与诊治[J].动物保健,2015(9):39-40.
[5] 邢海平,王东.牛疥螨的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