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研究
2018-02-14张秋兰
张秋兰
(江西省樟树市农业局,江西樟树 3312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机遇与挑战。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要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因此,人们要经常性地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促使基层农技推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为农民提供最新关于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该组织对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1 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理论基础
基层农技推广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别名又叫农业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欧美国家向世界推广开来。农技推广体系是通过提供最新的关于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从而改进农民的农耕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农业产量,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一种提高农村的社会和教育水平的服务或组织。
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应当遵循以下6个原则:第一,必须要尊重我国的农业劳动者;第二,必须要有利于我国农业的良性健康的发展;第三,要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良性发展的农技推广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普及;第四,必须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第五,必须将农业科技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相结合,将技术人员与基层农业劳动者相结合,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第六,农业生产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良好发展对促进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合理运用和推广农业科研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保护农业的发展,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农技推广体系最基础的作用。在基层农技的推广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社会性和公益性的问题,要平衡农业中的利益,大力推广农农业技术,带动农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目的[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可以体现出我国政府很注重维护农民利益。通过基层农技推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粮食储备。例如,我国杂交水稻的推广,使水稻产量大幅度增加,解决了世界人民的饥饿问题。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经验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论是在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还是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都对推动农业经济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性已经被世界各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所验证。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事业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农业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广了农业新品种;提高了基层农业劳动者的科技知识水平;积极地参与了农业的监督管理,保护了广大农业劳动者的利益。
3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面临的挑战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致使基层农技推广力度不足,推广范围小且不全面。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所以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由于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不足,甚至有些地方推广服务部门被迫走向市场或直接被取消,使这个部门失去作用,所以使农业科技人员大量流失,新鲜血液不足,致使基层农技推广发展受到限制,而且农技推广部门相对闭塞,不能很好地与相关部门交流合作,不能使农业科技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农业劳动工作者对现代农技的接收能力不足和基层推广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髙,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产生了不良影响[2]。农技推广人员经验知识不足,工作环境不好、待遇不高等原因致使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基层推广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认识不到位,实践较少,对农业体系了解不够,导致基层农技不能被广大农业工作者所信任[3]。所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效果不好。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层科技服务机构建设,解决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基层农技推广缺乏国家机制保障,所以应从国家层面、法律法规方面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供保障。
4 结语
本文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工作机制、结构各方面的分析与探讨,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