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湿地类型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2018-02-26李云哲蒲凌海

江西农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海南岛红树林海南省

李云哲 蒲凌海 孙 涛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湿地是地球之肾,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其对于调节地球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水资源和涵养水源、分摊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3]。由于海南省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的特殊性,即气候类型表现为热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表现为海岛性,地形地势表现为山地性,导致海南省湿地分布广泛、面积较大、类型多种多样,热带湿地更是海南省所独有的。该文综合考虑海南省湿地的类型及其特征,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全面的估算和研究。

1 海南省湿地类型分类与特点

1.1 海南省湿地类型分类 中国的湿地面积大约为6594万hm2,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而海南省境内湿地总面积约达38.22万hm2,海南岛湿地总面积约为32.0万hm2,堪称为中国湿地的博物馆。由于海南省的海岛性和山地性,孕育了类型丰富多样的湿地资源。依据《全国湿地资源综合调查技术流程》,可将海南省湿地划分为五大类,即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和湖泊湿地。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分为12小类,分别为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岸、潮间淤泥海岸、潮间带盐水澡泽、红树林澡泽、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河口口海域和三角洲湿地;湖泊湿地仅有1种永久性淡水湖分类;沼泽湿地分为草本沼泽、内陆沼泽、地热湿地3小类;人工湿地分为水稻田、蓄水区、海水养殖场、淡水养殖场、盐田、城市型景观和娱乐水面面积;河流湿地分为泛洪平原湿地、永久性河流(见表1)。

表1 海南省湿地类型?分类及面积

1.2 海南省湿地的特点

1.2.1 湿地类型多种多样 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温度为23~25℃,最热月为8月,均温25~29℃;最冷月为2月,均温16~20℃,素有“天然温室”的称誉。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2600mm,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600mm,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多雨中心在中部偏东的山区,年降水量在2000~2400mm,少雨区大多在西部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000mm。每年5—10月是多雨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海南省大量的降雨量致使地下水量增加,同时部分直接转化成为河流径流,使得海南省河流分布广泛,易形成河口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等,促进了近海及海岸湿地的形成。例如,澄迈东水港潮间带盐水沼泽分布于河口处的扩展冲积扇上,昌化江河口湿地位于沿海昌化江河流冲积扇并发育着瓣状水系,东寨港三江泥滩海岸带位于河口内。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屿,岛屿的轮廓大致为椭圆形,四周低平,中间高耸,由中间向四周依次为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逐级递减,从而构成了海南岛的层状垂直分布带和环状水平分布带。海南岛的地形地势加之全年大量的降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很多河流,从而汇入海洋,构成了放射式的海岛水系,致使海南岛近海及海岸湿地的类型多、面积广泛。同时,河口湿地的形成也与此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泛洪平原湿地和永久性河流湿地,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主要与海南岛降水量全年较多有关,泛洪平原湿地则与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性气候有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雨季和旱季分明。

1.2.2 红树林沼泽面积广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海水淡化器”等美称,是唯一能种植在海滩上且耐海水浸渍的植物,更是极其重要的海岸生态资源。而海南省拥有中国最大的红树林沼泽区,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3%。红树林不仅具有净化海水、防风固沙、预防赤潮和促淤保滩等作用,是沿海防护林的第一道屏障。同时,红树林发达的根系还能过滤来自于陆地的污染物,减少近海海域中海水的含沙量,抵挡风浪的袭击。例如,1996年雷州半岛曾遭遇15号台风的侵袭,风力在12级以上,而由于团结堤、安圹堤没有红树林的保护,造成了100多亿元的损失,而受到红树林保护的金帮等地仅仅损失了少许土方。红树林还为大量的动植物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树冠处是热带海鸟的生存地,而其中的淤泥则是蟹类等多种动物的家园,养育了众多的动植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此外,红树林的经济价值也是不可忽略的。红树林是世界上具有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复杂的根系能够隐藏近海的鱼虾,促进近海渔业的发展,同时还具有旅游、美学等功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和不可或缺的生态资源[4]。

海南省的红树林湿地主要分布于海南岛沿海海岸,形成的红树林海岸线全长153.7km,是东方红树区系的典型代表。海南省红树林有真红树32种、伴生树种88种、半红树31种,种类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2 海南省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

2.1 旅游价值 海南省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主要包括海口“绿肺”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海口美舍河凤翔国家湿地公园、昌江县海尾国家湿地公园、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4个,但是海南省的湿地公园不仅仅只有4个,还有许多著名的湿地保护区,如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海南澹庵泉迹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仅仅2017年国庆长假接待游客4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而2017年上半年海南全省湿地、森林旅游人次为339万人,旅游收入约4.29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海南省湿地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旅游资源,只有在保护湿地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才可以将湿地旅游业持久绿色、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海南省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给旅游的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同时,这不仅可以促进湿地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和维护,也可以促进海南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2.2 净化水源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是以水陆交界的形式存在,因而在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形式上兼备了陆地和水体的特征,并且相对于陆地和水体而言,其生态结构更加复杂多样。多样的结构使湿地生态系统对进入其中的各种物质即有机物和无机物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也十分显著。湿地也有助于减缓水流的流速,净化流经湿地的水源,当含有杂质成分或者是有害物质的水源流经湿地生态系统时,流速减慢,水流减小,杂质成分和有害物质很容易因此而沉积下来[5]。此外,当城市遭受暴雨甚至洪灾时,湿地也有调洪蓄水的能力,减缓灾害的发生,维持城市的正常秩序。

2.3 生产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生产价值,体现在育苗、木材产出、产品3个方面。育苗和木材的产出主要体现在海南红树林湿地生态区,仅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年就可以产出幼苗40万株,收益高达40万元,同样木材的产出量也极大。湿地生态系统可以为鱼虾等生物提供养分,仅海口市的海洋鱼类中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而存在的就有20%,其中包括大量的隐藏在湿地环境中的鱼虾,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除了为人们提供大量的水产品、木材、药材之外,湿地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有机碳含量在12%以上的泥炭资源,是纯天然的有机物质,在工业和农业中用途颇广。

2.4 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众多濒危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生动物的栖息地,由于湿地具有水体和陆地的共同特征和复杂的结构,因此,可以为多种动植物生长和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湿地总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但是这5%却为50%的珍稀禽类和鸟类提供了栖息地。作为“天然温室”之称的海南省,由于其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温暖如春,加之湿地面积较大,为鸟类提供的气候条件更加适宜、环境更加稳定,更适宜珍稀动植物的生长。值得注意的是,湿地对于经济作物——水稻的贡献价值,自1968年起,袁隆平就在海南岛进行水稻研究,利用海南省湿地的野生水稻资源,通过杂交培育出具有高产性、抗病性的优质水稻。由此可以看出,海南省湿地为改善经济物种提供了基因材料,维持了物种的延续和进化,保障了水稻基因的多样性。

3 海南省湿地保护措施

由于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海南省湿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存在污染严重、湿地面积缩小等问题。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

3.1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湿地的保护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引导,建立健全运转模式良好的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而言意义重大。保护区应安排技术人员对于湿地面积等多方面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以维持湿地的生态环境。

3.2 加强宣传与教育 保护湿地需要从每个人出发,不仅要对游客进行宣传,也要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可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如通过电视或网络媒体宣传、编写科普书籍或者资料,从而强化人们的保护意识,使湿地保护落到实处。

4 结语

海南省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其生态服务价值意义重大,是我国宝贵的财富。为此,开发利用海南省湿地资源时应注意其特点,并学习和借鉴其他湿地资源的开发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海南省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

猜你喜欢

海南岛红树林海南省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海岸卫士——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海南省肿瘤医院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红树林沼泽
关于海南岛战役作战方针的考察
回忆海南岛渡海登陆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