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以河南省为例
2018-02-14蔡云虎
蔡云虎
(河南省固始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河南固始 465200)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区域,全省的耕地面积约为81.3万hm2,在全省的耕地中,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据很大一部分,全省范围内都可使用稻联合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进行作业。目前水稻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我国大力推广的一项技术,河南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勇于探索水稻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大大提升了河南省的水稻生产和种植技术水平,推进了水稻机械化生产进程。
1 河南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现状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河南省的水稻插秧机购置也越来越多,全省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技术以及应用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新的突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意味着传统的人工插秧种植技术的落后和改革,这是水稻种植的全新突破和创新。相比较于人工种植来说,水稻育插秧种植技术的工作效率更高,省时省力。对于水稻种植来说,大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种植效率,促进水稻增产[1]。但是在进行此项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水稻育插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阻碍作用,需要及时进行解决。
传统的插秧技术是人工进行的,在农民的心中机械插秧技术插秧的质量没有人工插秧质量高,他们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比较繁琐,又由于其刚开始发展,所以应用信心不足。此外,部分农户家境比较困难,相较于出资进行机械插秧,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辛苦地进行人工插秧,这些农户对于机械插秧的认识和其观念问题都是阻碍机械化插秧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育秧技术,二是插秧技术,即农机和农业技术的综合。机械化的育插秧技术难点并不在于插秧,而在于插秧之后的育秧。就河南省而言,其机械化的育插秧技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在使用机械进行育插秧时,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极有可能会导致水稻的收成降低甚至颗粒无收。目前,河南省的机械化水稻育插秧技术主要依据苏北地区的种植经验改造而来,但是河南省和苏北地区的气候以及土壤条件有所不同,所以易造成“南橘北枳”的结果[2],因此,河南地区在进行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时,要重视对育插秧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另外,不能硬性要求农户们突然全都接受新兴技术,要通过一点一滴的改变,让实际的机械化种植效果达到农户的标准和期望,引导农户接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然后再进行此项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2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策略
首先,想要在河南省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种植技术,就必须让农民们了解此项种植技术的优点和创新性,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营造出浓厚的氛围,加强与相关农业部门的合作,使得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能够更好地相互融合,从根本上促进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在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时,重点注重对种粮大户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加高效熟练地掌握育秧和插秧的机械化技术。在乡镇方面,要不时地邀请农艺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相应的技术讲解和疑惑解答。采取理论讲座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稳步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进程。
此项技术中,育秧是关键所在,是机械化种植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由于机械化插秧的水稻大田比较多,所以为了确保育秧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准备阶段,要更加细致认真,在播种地数量上,要在进行精确的计算之后做到精量播种。在政策方面,国家要积极进行购机补贴,激励农户踊跃购机,在售后的服务上,要组建专业的服务队,为农户解决相应的技术难题,从而为农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令其满意的服务,消除其购机顾虑。
3 结语
河南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农民慢慢去接受。要先从根本上改变农户的传统思想认识,然后再在国家购机政策和相应的售后服务上给予农民最大的福利。只有各方面相互配合,才能让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种植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