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构建模式研究
2018-02-14曹斌
曹 斌
(江西省高安市林业局,江西高安 3308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区域之间的资源调配愈发密切,国际贸易往来规模也日益扩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及传播概率不断提高,这会对我国林业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及影响,为此要充分发挥我国森防体系,做好对于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传播的监测、预防与应对。
1 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的系统类型
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的构建,需明确其系统构建要素,明确构建要素需要满足的条件。出于准确反映生物预防系统构建特征的考量,构建要素要能够反映有害生物的区域特征及功能特征,能够体现系统构建项目类型。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的构建,需对构建要素的种类构成加以明确,具体包括:(1)项目建设区域,即边境口岸,重点林业区域,有害生物灾害的常发区、省(市)行政区的交界处等;(2)项目功能及系统组成项目功能;(3)项目类型,即检疫除害项目、监测预警项目及应急防控项目。
在明确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构建要素的前提下,可分析预防体系的系统类型及项目种类。有害生物预防体系的构建,包含多种功能及多个系统,可基于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组合进行预防体系系统划分。包括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系统、边境口岸检疫除害系统、重点林业建设区域监测预警系统、常发区域灾害监测防控系统和跨省区域灾害监测防控系统。
除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系统之外,其余系统的划分均是以项目建设区域为系统构建标准。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系统及边境口岸的检疫除害系统,都是针对外来生物入侵灾害而构建的。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系统采用整体化执行信息分析机制,对境外有害生物是否具备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及可能性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此为基础实施有害生物入侵检疫除害措施。
2 林业有害生物预防系统的项目构成
2.1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系统 如上所述,这一系统的建构旨在评估境外有害生物入侵问题,评估对象为尚未对我国构成生物入侵,但我国存在评估对象的适生林区,为此需对其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及预估,以风险分析及评估结果为基础,基于有害生物检疫对象名单,编制检疫除害措施。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系统所对应的项目包括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鉴定及生物危害评估中心、森防机构、科研部门等。
2.2 边境口岸检疫除害系统 该系统用于对通过边境口岸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进行检疫除害,需精准判断进口材料是否含有有害生物,或是否存在导致有害生物入侵的可能性。进口材料含有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包括两方面。其一,进口材料中含有虫卵、幼虫、若虫及其他有害生物活体,这种问题的判断与检验难度较低,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并采取措施;其二,进口材料中包括微生物及外来病菌等有害生物,这种有害生物很难通过肉眼直观检查发现,即便采用相关技术或仪器,也需要一定的检验时间,为此可建立进口材料检疫隔离试种苗圃[1]。
2.3 重点区域监测预警系统 重点区域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旨在对境内传播的有害生物进行监测与预防,主要保护对象为我国林业建设工程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国家级生态环境保护区、自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区等区域的森林资源,避免林业资源在有害生物的影响下生态体系被破坏。具体的建设需以地方为主,包括地方森防系统、测报系统、监测系统、除害系统及应急救援系统等。
2.4 常发区域监测防灾系统 该系统可控制有害生物种类常发区,避免在生物入侵常发区爆发严重的生物入侵灾情。该系统的建设可在县级森防站实现,具体以有害生物灾情监测为主,搭配以辅助性的应急救灾措施。主要针对区域内的常发性及突发性的有害生物灾害爆发、有害生物灾害直接或间接导致动植物或微生物的大量死亡及其他可能导致生物入侵的事件,以灾害预防为主,结合灾害防控机制,实现对于有害生物灾害的快速反映与处理。
2.5 行政交界监测防灾系统 该系统旨在避免行政区交界的林业资源爆发有害生物入侵灾害,也是针对境内有害生物的传播现象,以省级、市级及县级森防站为项目执行主体,在充分利用信息传输设施的前提下,基于有害生物的境内传播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救灾措施。针对远距离运输中树苗、木材、木质材料和植物等材料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生物采取必要的监测与预防措施,避免有害生物在境内传播灾害[2]。
3 结语
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构成系统可划分为五种类型,主要针对境外有害生物入侵及境内有害生物传播,系统构成包括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系统、边境口岸检疫除害系统、重点区域监测预警系统、常发区域监测防灾系统和行政交界监测防灾系统。预防体系的构建,需结合预防体系构建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与构成项目等,以便于有效防控有害生物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