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方面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2018-02-14刘力源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5期
关键词:保护层施工工艺构件

刘力源

(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山西太原 030009)

引言

混凝土构筑物因出现功能性改变,如改建、增加荷载等,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如配筋不足、灾后修补、混凝土强度不够等,都需要进行加固。其加固施工及加固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方案的确定要遵循安全、经济、快捷、施工方便的原则,只有这样,加固工程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

1.1 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工作要求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结合不紧密

一般来说,建筑物结构类型不相同的时候,各混凝土构件对建筑的重要性也不一样。

从上部结构来看,在砖凝结构内,构造圈梁的重要性次于阳台挑梁。在框架结构内,梁的地位次于柱。在剪力墙结构内,板的地位要次于暗梁、暗柱的。

就基础部分来说,地圈梁、联系梁等构件的地位要次于条形基础底板、独立柱基础底板。在复杂情况下,如: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预制构件、异形板等结构类型中,对其重要性的判断要从整体结构中看,不可以仅仅做一对一的重要性对比。

对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规范要求具体检验部位,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但就目前监理、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尽管这种要求的初衷是将因地制宜的灵活性留给了参建各方,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因此形成了一定的主观弹性空间。具体检验的部位的确定,最终取决于参建各方的责任感。

在其它技术规程、监理规范尚无明确要求,建筑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的情况下,具体检验部位的确定,必须在明示构件重要性划分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并执行与目标建筑物结构特点紧密结合的实体检测方案。

1.2 混凝土构件划分的形式单一

在实际的工程中,如果想满足取用的需求,那么在样式极多的混凝土构件中绝不能仅仅对其进行简单划分,比如柱,底板与其他部件来进行的简单的划分。这里强调的不是说划分的方法很难确定,而是指若在施工过程中对其仅仅进行简单的划分,势必为之后的检测、评定工作增大难度。

1.3 混凝土施工工艺、工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到来,混凝土施工工艺必定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将来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也是不无可能的。但就目前来看,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重视:

1.3.1 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重点亟待明确

根据规范提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要求部位、特定工序这三个方面的控制:

(1)在混凝土构件中有一种特殊构件,它是悬挑构件,在施工规范中对其的使用量上有做出要求,提出必须将悬挑构件占总构件的比例控制在60%以上。在这样的要求下就需要在施工中将挑板及挑梁的钢筋摆位重要性放在其他钢筋之前。

(2)特殊部位指内力作用较大的部位。实际应用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部位应该受到特殊保护,比如:应优先保障特殊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值。保护层厚度设置应“一刀切”。以此来确保特殊部位的安全性,保证建筑完成后的质量。

(3)特定工序指综合考虑浇筑、振捣等因素作用确定的核心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多方面的考虑,在工程的振捣方面,要事先考虑建筑构件在使用中的组合度与材料间的强度产生的影响;事先考虑钢筋级别、刚度及直径的配置从而决定板工序中垫块布置的密度。不同的核心工序使用不同应用范围的设备,在不断发展中推动技术进步。避免粗放型施工模式。

1.3.2 部分企业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标准缺乏适用性论证

有些企业使用一些不完整的,没有经过证明的技术作为企业标准,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达到预定的目标,效果显著,但使用这样的技术对施工工程整体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减少、避免普通垫块在振捣时产生的移位,从而使用pvc塑料卡进行保护措施,但这种材料有着很大的弊端,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的膨胀系数和一同使用的材料的膨胀系数有着差异。所以在一些特定的结构类型中,大量的使用这种材料会对钢材及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把它放在其他的环境中使用,会使裂缝很早的产生,降低构件的使用时间,所以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但还是有部分企业在做着类似的行为,如一些企业使用钢筋将现浇板的负弯矩筋、板底受力筋焊连在一起,利用焊接技术代替绑扎工艺,从而形成钢筋网架。这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构件内部构造,来达到提升刚度的目的,从而使建筑完成验收时可以达到规定的标准,但是这种方法在日后得出的结果是会与预期产生较大偏差的,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构件的实际承载力超出了预算。

1.3.3 现有的混凝土的构件检测手段未得到各方的充分认知

目前在检测手段方面可谓是多式多样,设备也是层出不奇,比如在实体强度方面对重要构建进行检测的方法有明确的规范,但是有些构件的检测到现在还是没有统一的方法及流程,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定,在执行过程中,各方对此的检测手段依旧没有进行统一。一般的检测设备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以电磁学原理为标准的设备和以声学原理为标准的设备,比如钢筋测定仪、磁性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等。由于设计原理的不同,适用的范围也不相同,像声学设备就不宜对有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构件进行测试,而没有消磁能力的设备就不适合对一些有磁性的构件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因为水位、配筋、测试角度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影响,像基础、壳体这种特殊的建筑构件,在施工工程后期,与制定的方案的要求有可能相差甚远。故而还应该用其他方法对目标进行控制。在对检测设备进行确定后,还应该考虑检测设备本身存在的影响因素,在进行检测前一定要确保设备是完好且符合标准的。做到这些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检测方案,另外还需要注意在实际中要避免对片面的纠结,更多的要放在全局上的平衡,这样才能对问题的预防及解决做到充分的准备。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的工作建议

如今,检测在实际应用中暴露了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设施分离、工艺技法落后以及技术规范与进程的不配套。经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了问题的本质,那就是缺少一套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这套管理体系主要用于控制工程施工的质量,也正是缺少这样的一套体系,使得检测在实际应用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建立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需要进行多方面考虑,比如以下几点:

(1)借用自身已有的优势,在相应的规章制度上与国家规定相结合,做到两方面的兼顾。在详细内容上应该尽量避免模糊,主观,尽量做到客观,明确,详细。

(2)在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阐述上要明确规范要求,而相应负责单位对其也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及义务。

(3)自我反省与自我检讨是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的,特别是在对特殊工序进行施工的时候。此外,还应当注重对新兴技术的推广及总结,以此达到新工艺的快速发展。

(4)在法律意义上重视起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提升检测标准,明确设备、操作、技术、评定、检定等方面的要求。

(5)施工过程中,相应的监督部门应发挥其带头模范作用,为施工部门提供相应的工作环境及规范,以此建立一个完整的自我检测,自我更新的监督系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针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其解决办法也会越来越多,进而效果也将越加显著。本文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建议,希望能够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改进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保护层施工工艺构件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有关问题探讨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西夏建筑构件——鸱吻
寻找空气保护层
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