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
2018-02-14范绍兰郑全双
范绍兰,郑全双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小龙潭镇政府,开远 661601)
0 引言
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系统是通过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形成一种大农业生态循环的系统模式。养殖业中的饲料主要来源于种植业,而养殖业的粪便污水经过合理处理后由可以作为有机化肥反哺给种植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更加环保安全,实现养殖业粪便零排放的目标。
田园-养殖场循环系统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生态型的环保型养殖模式进行合理的推广,使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步按比例发展,在现代农业园、林果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等按照土地对养殖场粪污的消纳能力配套设置家庭农场式养殖场,在田间地头直接养殖,养殖场生产的粪便通过生物发酵可以直接用于农田中,降低运输费用的同时,也保障远离居民区。在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中,生物发酵是必不可缺的一环,促进了养殖业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协调发展,达到养殖业零排放的目的。发展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生态型养殖模式,对促进养殖业对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发展沼气生产,利用粪便、沼渣、沼液养蛆、养鱼,形成畜禽-沼-鱼生态循环圈,建成良性生态农业。
1 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特点
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养殖模式,主要应用在种植业发达的地区。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养殖场原有的污染源进行有效利用,达到零排放的目标。养殖场内的粪便通过干清粪的方式进行收集,将固液分离后,将粪便固体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制作成适合种植业使用的有机肥,用作于农田的追肥和基肥。而污水将在沼气池内进行厌氧发酵,通过厌氧发酵生产出沼气和沼液。沼气属于新型能源,可以替代部分电力,或者直接用于养殖场内部的加热,极大的节约了能源,而沼液可以直接用于农田中,作为追肥和基肥使用。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养殖模式有效的利用了养殖场内的粪便和污水,将养殖污染变废为宝,不仅仅可以用作于农田作为有机肥,也生产出的沼气,当作新型能源使用,不仅对养殖污染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也降低了养殖所需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户的收益。对周边有充足养殖业的养殖场,这种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养殖模式,充分的利用了资源优势,所以相关单位更加提倡养殖业走进山区,毗邻种植区域。大力推广“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建立以沼气为纽带,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共同发展壮大的生产模式,有效处理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将养殖污染变废为宝,有效的利用资源,降低养殖污染的同时,提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2]。
2 使用范围
新型养殖模式,将养殖场的粪便与污水通过生物发酵与厌氧发酵,生产出有机肥料与沼气。有机肥料可以用于种植业作为追肥和基肥使用,而沼气属于新型能源,可以替代部分电力。降低了养殖业污染,不会造成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也提高了生态效益。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将种养结合,保证养殖场内排放的养殖污染可以有效的利用于种植业生产,根据种植业的规模与消化能力,养殖业的规模不应过大,适用下年有栏5000头以下的中,小型养猪场。
3 设备要求
3.1 干清粪工艺
养殖场内的粪便,应做到当日清理,并保证冲水量适当。贮粪池的大小根据养殖业的养殖品种、数量与贮存时间等因素决定,各养殖场应当根据各自的需求与实际情况进行建造符合条件的贮粪池。贮粪池在建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分间的设计,以防不同时间段的粪便混淆。贮粪池应该建造顶棚和屋顶,并且池底也要做到防水处理,以防雨水与地下水流入贮粪池。贮粪池建立需要在适合范围内,避免影响周围生产,也要做到防止贮粪池内粪便泄漏。贮粪池内的粪便与沼渣通过生物发酵,制成适合种植业生产的有机肥,并将生产出的有机肥料运到水稻、蔬菜、果林(草、茶)园作为追肥和基肥使用。
3.2 沼气池规模
将养殖场生产出的粪便进行固体分离后,液体导入沼气池,将固体导入储粪池。沼气池的规模应该根据养殖的品种与数量所决定,主要通过养殖场单日的粪便产生数量决定。沼气池的大小以立方米为单位,所以在用地使用紧张的条件下,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深挖达到合理的沼气池体积。一般生猪养殖存栏数3~6头建1 m3沼气池即可,但存栏数越多,所建沼气池的比值越低[2]。
3.3 贮液池规模
贮液池规模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条件决定,养殖品种的差异、养殖数量的不同以及周边种植业生产品种有直接相关性。贮液池的规模通常计算方式以种植业生产用肥的最大时间间隔为准,其间养殖场内排放的沼液的总量,可以在贮液池进行贮存即可。
3.4 配套管网输送系统
猪场要在田间、蔬菜、果林(草、茶)园等铺设管网灌溉系统,可以直接将贮液池内的液肥输送至田间、果林园地等,用于农作物的浇灌[3]。
3.5 周边种植业规模
养殖场周边的种植业应该具有一定规模性,确保养殖场的粪便与污水,经过处理后生产出的有机肥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通过养殖场的规模、养殖品种与当地种植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部分客观影响,确定种养平衡所需的配套种植业规模。
4 农牧结合的发展趋势
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的前提是资源节约,基础是保障农牧业产品数量安全,关键是提高农牧产品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益,改善环境的目的。农业和牧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农业和牧业的平衡发展有助于生态的稳定,农业生产能够提供给畜牧业大量的饲草资源或饲料原料,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便能够作为有机肥供农业使用,在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时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以及质量,所以农牧结合的新型养殖模式能够使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牧结合的新型养殖模式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资源互补方面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其发展的重点,通过沼气、粪便还田等方式处理畜禽粪便能够解决养殖污染的问题,同时沼气的应用还能够给养殖户带来更多的可利用能源。简而言之,生态环境的稳定需要种植和养殖两方面的作为必要条件和基础,因此,采取农牧结合的新型养殖模式是一条促进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道路,长期有效的发展新型养殖模式才能够达到改善气候、水源、土壤、空气等的目的,进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饲养模式逐渐转变为了现代化畜牧产业,目前新型养殖模式正在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1] 刘国平.现代化畜禽生态养殖生产模式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4):104-105.
[2] 祝新荣,宁素军.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系统能值分析[J].吉林农业,2017(2):70.
[3] 朱昌友,李必圣,朱爽爽,等.实行种养结合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畜牧兽医,2016,37(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