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锦国运用中满分消丸治疗膜性肾病经验介绍
2018-02-14武亚丹指导程锦国
武亚丹 指导:程锦国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程锦国运用中满分消丸治疗膜性肾病经验介绍
武亚丹 指导:程锦国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膜性肾病;中满分消丸;经验介绍;程锦国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之一,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0%~35%[1],该病大部分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伴有渐进性肾功能损伤,终末常发展为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2]。膜性肾病的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颇为棘手,目前西医尚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程锦国,温州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肾病临床工作30余年,获得浙江省杏林之星、温州市十大名中医等多项殊荣,对膜性肾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笔者曾师从程主任,侍诊案侧,耳濡目染,有所体会,兹将程主任诊治膜性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程主任认为膜性肾病多系肺、脾、肾虚损,三焦水道运行失司,气血运行失常,导致水湿、湿热、浊毒内壅,瘀血内停,精微外泄,其病机可以概括为虚、瘀、湿、热、毒。虚为本虚,以脾肾气虚为本,此乃疾病病机之本,湿热、瘀血内停为标,因本病病程较长,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瘀血贯穿于本病始终。膜性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本虚与标实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虚易感外邪,脏气愈虚,邪气愈盛,因虚致实,形成水湿、湿热、瘀血、浊毒等实证,实邪反过来又进一步耗伤脏腑之气,使正气更虚,从而表现出虚实夹杂、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的病理特点。
中满分消丸由李东垣所创,载于《兰室秘藏》,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鼓胀,该病多由情志不节、感染血吸虫或酒食过度酿生湿热,再加黄疸、积证等因素,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相互搏结,以致气滞、血瘀、浊毒停于腹中,因此,湿热鼓胀的病因病机多与湿、热、瘀、虚、毒有关。程主任认为,膜性肾病肺脾肾亏虚,致水液运行障碍,日久蕴生湿热,而湿热胶着日久,易耗伤正气,致正气亏虚。湿热内蕴、瘀阻肾络的病理变化贯穿在膜性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因此膜性肾病的病机不外湿、热、瘀、虚、毒。可见湿热鼓胀与膜性肾病有相同的病机,故可用中满分消丸治之。
2 强后天以养先天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的强弱,影响正气的盛衰和御邪能力。程主任指出在治疗膜性肾病时要重视调理脾胃,这关乎正气的恢复,对扶正治本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医权初编》云:“治病当以脾胃为先,若脾胃他脏兼而有病,舍脾胃而治他脏,无益也。”土居中央,灌溉四傍,脏腑百骸皆受气于脾胃而方能强,只有中土健运方能诸气生化不息,精满神充,体健神明。“脾胃为灌注之本,得后天之气也;命门为生化之源,得先天之气也”,脾阳的健运、化生精微,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肾中精气亦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二者生理上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脾与肾两脏关系密切,程主任在治疗本病时治肾而不拘泥于肾,重视调理脾胃,认为补气升阳乃第一要务,培补正气是治疗关键,强调有虚必补,调和脾胃,扶助正气,则可御病邪于外[3]。“存得一分胃气,便留一分生机”,强后天才能更好地养先天。脾胃健运是病变转化的关键因素,一旦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异常,或内生湿浊,或化为湿热,久蕴成毒。程主任治疗疾病时尤其注重固护脾胃,中满分消丸方中集四苓汤、六君子汤、平胃散等药物,健脾利湿,升阳护胃,通过调整中焦,恢复其斡旋之机,不治肾而肾愈。
3 清利湿热毒邪,使邪去正安
湿热毒邪是影响膜性肾病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湿热毒邪长期留滞体内,易耗伤正气,因此膜性肾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清利湿热毒邪,使邪去则正安。
3.1 调畅三焦气机,给邪以出路
程主任认为膜性肾病的病机复杂,在膜性肾病的发病及整个演变过程中,它的发病机制中以三焦枢机不利为关键,其病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邪毒壅滞三焦,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则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本虚与标实相互影响,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直至恶化[4]。膜性肾病患者应用激素治疗的很多,但其临床效果不理想,程主任指出:此类患者大多是激素引起体内气机紊乱,升降出入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精微变生湿浊、痰瘀。中满分消丸中厚朴、枳实、姜黄苦温开泄,畅调三焦,使气行则水行,黄芩、黄连清热燥湿,与半夏同用,苦辛并进以调升降,顺畅气机,使得湿热之邪得以分消。程主任认为在治疗膜性肾病时,一定要抓住气机壅滞这一关键病机,疏利三焦,使得三焦枢纽得以顺畅,再辅以清热利湿之品,给邪以出路。
3.2 引湿热从小便出
肾虚不能蒸腾水液,膀胱气化不利,使得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发生障碍,水湿停聚继而发生各种变证。徐灵胎曾云:“有湿则有热,虽未必尽然,但湿邪每易化热”。湿为阴邪,由于水湿存在,湿热证的形成就有了基础,而肾居下焦,吴昆在《医方考》中说:“下焦之病,责之湿热”,故湿热之证在肾脏疾病极为普遍。中满分消丸既取四苓汤以健脾渗湿,引湿热从小便出,又取四君子汤以补益脾气,运化水湿,脾胃得补,攻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程主任强调,膜性肾病乃本虚标实之证,不可一味分利攻逐,应该在培补肾元、健脾益气等补虚治本的基础上予以利尿,否则肾与膀胱之气化不利,非但小便难以排出,反而更伤肾本,与本意背道而驰。
4 重视瘀血病机
程主任认为在慢性肾炎过程中,血、气、水三者是相互影响的,湿热、痰浊、瘀血是膜性肾病迁延不愈之关键所在,活血化瘀应贯彻治疗的始终。
叶天士认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直指方》云:“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久病及肾”、“久病致瘀”,可见肾和瘀在病理上密切相关。中满分消丸中活用一味姜黄,意在活血行气,防湿热鼓胀转向血臌。针对膜性肾病,程主任重视瘀血病机,深谙湿热日久会瘀阻肾络,患者病程越久,瘀血征象越明显,因此对膜性肾病患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均需配合活血化瘀治疗。程主任总结膜性肾病瘀血有以下原因:①水停致瘀:水停则气阻,气滞则血瘀;②因虚致瘀:阳气虚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瘀阻,或气不摄血,血从下溢,离经之血留而不去,或脾肾阳虚,失去温煦,日久则寒凝血滞,此为血寒成瘀;③湿热留滞经络,血溢脉外,停于脏腑之间而成瘀;④病久不愈,深而入络,致脉络瘀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程主任选择不同的活血化瘀药物,如气虚致瘀者,多选用鸡血藤、当归等益气活血药物;阳虚血瘀,水湿内停者,多加用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利水;湿热致瘀者,选用黄柏、漏芦清透瘀热。膜性肾病病程日久,久病入络,非一般活血化瘀之品所能及,程主任善用虫类药,如土鳖、水蛭、地龙、僵蚕等,虫类性善走窜,能入络搜剔,畅通肾络,引诸药直达病所,清除宿邪。
临证中程主任常以中满分消丸为基础方,并进行随证加减,兼腰痛者加杜仲、续断补肾气;兼有四肢不温者加鹿角片、淫羊藿温补肾阳;兼有口苦咽干者加柴胡、黄芩疏利三焦气机;湿浊较重者加薏苡仁、蚕砂、山药补气健脾;兼有水肿者加玉米须、白茅根、车前子、泽泻;如果水肿较甚加防己、甘遂。
5 病案举例
林某,男,58岁,2016年5月1日初诊。双下肢间断水肿5年,加重1月。2011年患者因感冒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就诊于某医院治疗,当时查血尿(+++),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2.6 g,曾行肾穿刺检查示:Ⅱ期膜性肾病,经西医治疗,尿常规中尿蛋白波动于++~+++之间,本次因患感冒而病情加重就诊于温州市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尿常规:尿蛋白(+++),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7.53 g,肾功能正常。诊见面色白,周身乏力,腰酸,双下肢浮肿,小便泡沫多,舌红、苔微黄腻,脉细滑。西医诊断:膜性肾病,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脾肾气虚、湿瘀互结,治宜补益脾肾、利湿化瘀,处方:党参、泽泻、漏芦、黄芪各30 g,拔葜、白术各20 g,茯苓、姜黄、姜半夏、枳壳、槟郎、芡实、莲须、秦艽各15 g,陈皮12 g,黄连、附子各6 g。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2016年5月14日二诊: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血尿(++),服药后患者双下肢水肿减轻,乏力较前改善,腰酸,尿中泡沫仍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处方:初诊方去槟榔、泽泻,加忍冬藤、续断、杜仲各20 g。30剂,每天1剂,水煎服。
2016年6月14日三诊:2016年6月10号复查尿蛋白(+-),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3.89 g,患者诉下肢浮肿及泡沫尿减轻,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滑。处方:党参、、漏芦、黄芪各30 g,拔葜、白术、石苇、山楂、续断、杜仲各20 g,茯苓、姜黄、姜半夏、枳壳、芡实、莲须、秦艽、猫人参、鳖甲各15 g,陈皮12 g,黄连、附子各6 g。30剂,每天1剂,水煎服。3个月后随访,未诉明显不适,水肿及尿中泡沫消失,尿蛋白(-),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接近正常范围,纳可,眠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嘱其继续服中药调理,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感冒。
[1]章友康,李英.膜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3,2(1):5-10.
[2]Muirhead N.In reply to A perspective from the Baltics regarding the Canadi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commentary on theKDIGO GlomerulonephritisGuideline[J].Am J Kidney Dis,2014,64(2):315.
[3]张卫星,叶人,程锦国.程锦国教授益气升阳除湿法治疗慢性肾炎经验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9):27-28.
[4]胡振奋,程锦国.程锦国从三焦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6-17.
R692
A
0256-7415(2018)01-0188-03
10.13457/j.cnki.jncm.2018.01.055
2017-06-13
武亚丹(1988-),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肾病。
冯天保,郑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