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破伤风的防治
2018-02-14何理
何 理
(天津市蓟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天津 蓟县 301900)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以全身肌肉或个别肌群强直痉挛和神经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
1 流行特点
破伤风杆菌存在广泛,粪便、施肥的土壤、腐臭的淤泥中都可带菌。本病的发生必须通过创伤感染,各种家畜均可感染,以单蹄兽最易感,猪、羊、牛次之,犬、猫仅偶尔发病,家禽自然发病罕见。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多为散在发生,幼龄动物的感受性更高。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2周,最长的可达60d,最短的可于24h后出现症状,破伤风的潜伏期与动物的种类及创伤的部位有关。创伤距头部较近,组织损伤严重则潜伏期短,反之则较长;马属动物的潜伏期较牛羊的短,症状比牛、羊严重。
单蹄兽最初表现对刺激的反射兴奋性增高,稍有刺激即高举其头,瞬膜外露,继而咀嚼缓慢,步态僵硬等,随病情的发展,出现全身性强直痉挛症状。轻者口稍开张,采食缓慢,重者开口困难、牙关紧闭,无法采食和饮水,由于咽肌痉挛致使吞咽困难,唾液积于口腔而流涎,头颈伸直,两耳竖立,鼻孔开张,四肢腰背僵硬,腹部蜷缩,粪尿滁留,甚至便秘,尾根高举,行走困难,形如木马,各关节屈曲困难,易于跌倒,且不易自起,病畜多因呼吸功能障碍或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体温一般正常,死前体温可升至42℃,病死率45%~90%。
牛较少发生,症状与马相似但较轻,反射兴奋性明显低于马,常见反刍停止,多伴有瘤胃臌气。
羊成年羊病初症状不明显,病的中后期才出现与马相似的全身性强直症状,常发生角弓反张和瘤胃臌气,步行时呈现高跷样步态。羔羊的破伤风常起因于脐带感染,可出现畜舍性流行,角弓反张明显,常伴有腹泻,病死率极高,几乎可达100%。
猪较常发生,多由于去势感染。患猪表现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颈部伸直,两耳竖立,腹部向上蜷缩,尾巴稍翘起。全身肌肉呈强直性痉挛收缩,触摸坚实如木板感。病死率高。
犬的破伤风多呈局部性强直症,特别是幼犬仅表现短时的牙关紧闭。少数病例出现全身性强直症,除有反射兴奋性增高及易惊外,还呈现口角向上翘起,额向中线皱起,两耳僵硬直立,眼上翻,瞬膜突出,四肢伸直及磨齿等特征。
各种动物在感染后4d内发病的破伤风,多预后不良,潜伏期较长和病情发展缓慢的多有治愈的希望。
3 病理变化
剖检无特殊变化,窒息死亡的病畜血液凝固不全,呈暗红色,黏膜及浆膜上有小出血点,肺脏充血及高度水肿。此外还常见脊髓及脊髓膜充血,灰质中有点状出血。感染部位的外周神经有小出血点及浆液性浸润。心肌呈脂肪变性,四肢及躯干的肌间结缔组织呈浆液性浸润并伴有小出血点。部分病例可见并发症的变化。
4 诊断
根据破伤风特征性的反射兴奋性增高和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及体温正常、意识清楚等即可确诊。
5 治疗
治疗应尽早进行。
5.1 清除病原 为了防止神经系统继续中毒,应首先查明感染的创伤,尽快进行外科处理。将感染创内的毒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彻底清除,对伤口深、创口小的要进行扩创,以5%碘酊和3%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冲洗,然后用抗生素对创伤周围注射,连续2~3d。同时,全身应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各20万IU混合,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连用7d。
5.2 中和毒素 早期可静脉、皮下或肌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抗破伤风血清只能中和血液及组织液中的毒素,对已经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则无能为力,故只有在早期大剂量的应用才可取得疗效。
5.3 镇静解痉 当患畜兴奋不安、频繁骚动及全身颤抖时,应进行镇静,一般多用氯丙嗪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也可应用水合氯醛与淀粉浆混合灌肠或与氯丙嗪交替应用。为了缓解患畜严重的持续痉挛,可用25%硫酸镁溶液作静脉或肌肉注射。对牙关紧闭病例,可用1%普鲁卡因溶液于开关、锁口穴位注射,1次/d,直至口开为止。
5.4 对症治疗 对不能采食和饮水或采食和饮水甚少的病例,应每日经胃管投与适量牛奶、小米粥等流体营养物质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或25%的葡萄糖溶液。同时还应每天静脉注射维维生素,直至能采食和饮水为止。对出现酸中毒症状的病例,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适量。对心脏衰弱及胃肠功能紊乱的病例,都应及时予以对症治疗。
5.5 加强护理 将患畜置于无光线、安静场所。对能采食和饮水的病例,可正常饲喂,对不能采食和饮水的,应每日补给营养和水分。使用胃管时应缓慢轻巧地操作,尽量减少刺激。对站立困难的患畜,要用吊起带予以辅助,以免摔倒造成意外损伤。
6 预防
当家畜发生创伤时,要及时进行治疗,对较大较深的创伤,除做外科处理外,肌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或采用联合免疫法,即用抗破伤风血清和明矾沉降破伤风类毒素,分别在不同部位皮下注射,4周后,再注一次类毒素。
在破伤风常发生地区,应对某些家畜进行明矾沉降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6个月后再注射一次。当发生大创伤或进行去势术时,可随时再注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