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放线菌病
2018-02-14韩宝颖张红仓
韩宝颖,张红仓
(新疆博州温泉县畜牧兽医站,新疆 温泉 833500)
放线菌病是牛的一种非接触性的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头、颈、颌下和舌呈放线菌肿。牛常发生头骨疏松性骨炎,又称大颌病。
1 病原
本病病原为牛放线菌,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杆菌,有长成菌丝的倾向。在动物组织中呈现带有辐射状菌丝的颗粒性聚集物—菌芝,外观似硫磺颗粒,其大小如别针头,呈灰色、灰黄色或微棕色,质地柔软或坚硬。制片经革兰氏染色后,其中心菌体紫色,周围辐射状的菌丝呈红色。这种细菌的抵抗力较弱。
2 流行病学
牛放线菌病原体主要存留在。(1)污染的土壤、粪便、饲料和饮水中。(2)存留在于动物口腔和上呼吸道中。只要粘膜或皮肤上有破损,就可以引起感染。本病主要侵害以2~5岁幼龄牛。本病流行呈散发性发生。
3 症状
本病临床症状较明显。(1)病牛下颌肿胀,手触摸较硬,感觉有硬块。(2)病牛下颌肿胀然后化脓破溃形成瘘管,不易愈合。(3)病牛吞咽和咀嚼感觉吃力。(4)舌和咽部组织变硬,又称“木舌病”。(5)病变发生在乳房时,乳房肿大,有的形成局灶性硬结,乳汁含有脓汁。
4 剖检变化
本病有化脓型和增生型。(1)病变器官解剖后有的可见豌豆粒大的结节,也有如小孩拳头大小的结节,有的是脓肿,剖开脓肿有乳色脓液流出。(2)病变器官剖面常呈乳白色,光滑。(3)颌骨、鼻甲骨、腭骨等骨骼,剖开呈蜂窝状,是放线菌侵害后骨质稀疏和再生性增生的结果。
5 诊断
可以根据临诊症状和病变初步诊断。需要实验室诊断时则需抽取脓汁少许,在清水中稀释后,找出硫磺样颗粒,在清水里清洗干净,然后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15%氢氧化钾液体,用载玻片挤压,放在显微镜下查看。也可进行革兰氏染色进一步辨认细菌的种类。
6 防制
预防本病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不要让牛在潮湿地方吃草。
(2)圈养的牛饲喂前要把饲草浸泡软,防止硬的干草划伤口腔粘膜。
(3)预防皮肤、粘膜发生损伤,发现伤口要及时处理。
7 治疗
发现硬结可手术切除,如果有瘘管,可把硬结和瘘管一并切除。手术后,用碘酊纱布填塞新的创腔,每1~2d更换一次。封闭式注射10%碘仿醚,也可用烧烙法治疗。
内服碘化钾,成年牛 5~10g/d,犊牛 2~4g,可连用 2~4 周。重症者可静脉注射10%碘化钠,牛每日50~100mL。隔日一次,共3~5次。若出现碘中毒现象(粘膜、皮肤发疹,流泪,脱毛,食欲下降和脱毛等),要停止用药约一周或减少用量。
可用青霉素治疗由放线菌引起的疾病,而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可用链霉素。如果不能确定病原,青霉素和链霉素可同时使用。在患部周围注射抗生素,注射1次/d,连续注射一周。
对软组织放线菌肿和木舌病,链霉素与碘化钾同时应用效果较好,也可用广谱抗菌药土霉素治疗。
8 讨论
在温泉县扎勒木特乡一牧民家中,发现一头牛下颌骨肿大,病牛呼吸、吞咽和咀嚼均感困难,流涎,消瘦,下颌部组织发生硬结。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放线菌病(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不能做细菌学检查)。用外科手术将硬结切除,切除后会留新的创腔,把纱布放在聚维酮碘中浸泡,然后将纱布塞入创腔,更换时间为3d。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病牛一个月后康复。通过观察牛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明显,如:下颌水肿,后期水肿破溃流脓,这样典型的症状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通过手术将硬结和瘘管(如果已经形成瘘管)一并切除,留下的新创腔,把浸泡过聚维酮碘的纱布填塞其中,3d更换一次,注射先锋霉素2次/d,一般需30~40d病牛可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