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狂犬病防制策略与成效
2018-04-24朱廷云张婷婷
朱廷云,陈 亮,王,张婷婷
(四川省德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
狂犬病防制事关人民生命安全,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工作。自1985年始,我市狂犬病防制经历了三个大的策略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防制成效差异,核心和关键是动物传染源犬的免疫。现对我市三个不同防制策略简要概述,以便说明犬只免疫的重要性。
1 德阳市狂犬病防制三策略
1.1 控制养犬密度,执行“管、免、灭”策略
第一阶段防制措施。自1985年狂犬病防制始,至1991年四川省狂防办中江县狂防综合防制试点取得实效。此阶段主要是以控制农户养犬密度,根据不同区域限定养犬密度户0.2~0.3只,并以此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此阶段最大漏洞是养犬数量限制不了,造成底数不清,其他“管、免、灭”综合措施难以全覆盖,最终造成养犬登记率低、犬只免疫率低的“两低”情况,狂犬病病人一直难以有效控制(见图1)。
1.2 放开养犬密度
第二阶段做到“养犬须打针、免疫要交费”。1991年我市以中江县为狂防综合防制试点,主要做法是:放开农户养犬密度限制,不再作为考核硬性指标,但特别强调养犬农户必须打针,打针要交费(5~8元 /只),实施时间是 1992~2005年。此阶段我市犬只登记和免疫数量均成倍增加,狂犬病发病病人连续16年无病例出现,成效显著。
1.3 养犬要打针
第三阶段政府来买单。从2007年起,我市狂犬病防制工作进入全新阶段,强调养犬要打针,犬只免疫劳务费和疫苗费全部由市、县财政买单,充分体现犬只免疫的社会属性和公益性,犬只免疫数量暴发式增加,且年度差异较小。狂犬病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2016、2017年再度零发病。
2 不同狂犬病防制策略的利弊分析和成效比较
我市狂犬病防制的三个不同策略阶段,反映了不同阶段狂防理念的逐渐转变和发展,也是狂犬病防制社会和公益属性逐步得到市、县党委、政府认同的过程,直接表现在人的疫情控制的明显差异。
2.1 第一阶段主要以控制农户养犬密度为主
这与当时群众现实愿望相违背,结果是造成大量犬只脱离登记,养犬底数不清,免疫数量低、密度低,难以形成有效的群体免疫抗体水平,使狂犬病时有发生,造成人的疫情连年不断,防制成效较差。
2.2 第二阶段是放开养犬密度
反映了当时农户现实需求但免疫费用由农户承担。正是养犬密度放开,群众自愿接受犬只免疫积极性提高,造成犬只免疫数量比第一阶段倍数增加。免疫密度有效提高,直接表现是人群发病连续16年保持零发生,狂犬病防制成效显著。
2.3 第三阶段是我市防制策略的大转变,是最高形态
市、县政府为狂犬病防制犬只免疫全部买单,纳入公共卫生事务范畴,体现社会和公益属性。养犬户免疫积极性空前提高,全市春季集中免疫和常年新增犬只补免数量暴发式增加,犬只免疫密度和质量大幅提高,人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制成效明显。
3 不同防制策略的经验与教训
三个不同阶段的防控,反映了社会不同阶段人畜共患病防制理念的转变和发展,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对狂犬病防制经验的总结,是从单一重视人的防制发展到重视动物传染源防制的转变,突出了防制关键和公益属性,是今后人畜共患病防治值得借鉴和遵循的原则。
同时,狂犬病防控假如出现空档,再次防控较为困难。2006年我市因全国狂犬病犬用疫苗断货造成免疫为零,2007年春节全市立即出现第一例发病病人,后经高密度免疫直到2016、2017年疫情才再度控制,这个教训应长期铭记。
图1 德阳市狂犬病发病人数与犬只免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