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诊治

2018-02-14陈德品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耳病猪只猪群

陈德品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高良涧街道兽医站,淮安 223100)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疫病的发生愈发频繁、复杂,几种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猪瘟又被称为猪烂肠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发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变异菌株感染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这2种混合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

1 流行病学

该混合疾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猪或带毒猪经过咳嗽、喷嚏等将病原微生物排出体外,通过污染周围环境实现对该病的扩散与蔓延。如果猪场消毒不到位,病原菌会长时间寄生于猪场内,一旦猪体受到气温骤变、接种疫苗或者长途运输等不良刺激,会使猪体的抗病体质受到影响,加重该病的感染[1]。该病多呈散发性经过,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发病猪群中,育肥猪、青年猪及仔猪较为多见,成年猪较少。因此该病为混合感染,极有可能继发其他疾病,因此该病致死率极高,通常发病率30%左右,致死率80%以上,危害极为严重。

2 临床症状

2.1 早期症状

猪蓝耳病与猪瘟早期感染的症状较为轻微,通常为食欲不佳甚至不食,精神状态较为委靡。患病猪大多相互簇拥在一起,蜗居垫草,呈现明显的犬卧姿势。此外,病猪大小便的次数明显减少。对病猪进行触诊,其体温明显提高。猪群中一旦确诊有发病病例,剩余健康猪会在3~4 d开始集体发病,相邻猪舍也会在1~2周后相继出现感染。

2.2 中期症状

在早期症状出现3~5 d后,病猪病情明显加重。此时,患病猪基本完全丧失食欲,并且出现严重便秘情况,排便后可见病猪粪便内夹杂肠戮膜或掺有肠戮膜、血块。病猪小便量较少、颜色为黄色,精神状况非常差,对其进行人工驱赶,病猪会在猪舍内进行缓慢走动,持续时间非常短;或者即使进行驱赶,病猪也只是起身拱垫草、草皮等,导致吻突外皮被磨破甚至呈现出将要出血的状态。患病母猪生产后7 d内出现死亡,还有一部分病猪会出现便秘或腹泻情况,或者便秘以及腹泻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患病猪的耳朵、腹部及腿部内侧可见明显的血斑或者出血点。该病中期症状通常维持20 d左右。

2.3 后期症状

在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后期,病猪较难站立,只有靠墙壁才有可能站立,但是站立时间较短,同时仍然无法行走。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猪,其后肢瘫痪于地。患病后期病猪同样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其身体大部分的血斑症状逐渐变为紫色斑块。此外,一些病猪耳朵会出现发炎的症状,甚至开始萎缩、脱落。对于一些濒临死亡的病猪,其四肢不断抽搐,有较为明显的发病症状。

3 病理变化

对病猪进行剖检,可见其腹部出现少量的出血点,膀胱内积存有大量黄色尿液,膀胱黏膜可见少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病猪心肌内膜上可见明显的出血条纹,脾脏边缘部位可见小面积梗死现象,肺脏可见淤血、出血现象,肾脏也因淤血导致质地较为柔软;病猪胃底部黏膜可见严重的出血现象,呈带状;肠系膜的淋巴结有轻微出血现象,回盲瓣可见少量圆环状的溃疡面[2]。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

4.1 细菌学检查

取病死猪心血或者心包液进行涂片,或者取其肝脏、淋巴结进行触片,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看不到细菌。

4.2 血清学检查

采集患病猪群的血液,离心后取其血清,通过猪蓝耳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对血清进行检测。在检测时,在载玻片上滴入50 μL猪蓝耳病抗原,在同一位置滴入待检测血清,并将两者进行充分搅拌,将其涂开为一个直径为1.6~1.8 cm的圆,静置3 min后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凝聚现象,由此即可断定猪蓝耳病呈阳性。

4.3 猪瘟荧光抗体检测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脾脏、桃体进行触片,在纯丙酮溶液中进行15 min固定后,采用0.01 mol/L pH值为7.2的PBS液对其进行3次漂洗,每次漂洗时间为5 min,待其干燥后在玻片表面滴入猪瘟荧光工作液。将玻片在37 ℃湿盒内放置30 min后,将其取出并用上述PBS液进行3次充分漂洗,用0.5 mol pH值为9.6的缓冲甘油进行封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由此即可断定猪瘟呈阳性[3]。

5 预防措施

5.1 接种疫苗

结合当地疫病的流行特点与猪群的健康状况,对其进行猪瘟和猪蓝耳病的疫苗接种。在接种后20 d内其抗体即可达到最高值,并且获得6个月的免疫时间。

5.2 加强检验

在引进外来猪只时,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在引进前应采集猪血进行猪蓝耳病抗体的检测,对于抗体为阳性的不可引进,而抗体为阴性的猪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与观察确保其健康并接种疫苗后,才可以与其他猪只一起饲养。

5.3 科学饲养管理

在日常饲养中,应为猪群构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应定期对猪舍进行清理、消毒,保证猪舍的环境卫生;对于初生仔猪、母猪及种公猪,在为其接种疫苗后,应结合猪只各阶段的生长特性为其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以及能量等满足猪只的营养需求,提高其抗病能力;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工作,保证猪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5.4 对病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旦出现病猪,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如果出现病死猪,应对其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猪病的扩散以及蔓延;此外,还应加强对贩运户车辆的管理,对其车辆进行定期的消毒;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工作以提高其防范意识,禁止贩运户随意进出猪圈。

6 治疗方法

此病为病毒性混合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应首选对症处理。在发病早期,将30 mg黄芪多糖、400 mg支原净、400 mg阿莫西林拌入1 t饲料中为病猪喂服,连续治疗1周;或者为病猪肌肉注射8~10 mg的地塞米松、3 μg维生素B12;也可将0.2 mL/kg黄芪多糖、10 mL/头小柴胡以及0.03 mL/kg的干扰素进行肌肉注射,2次/d,连续使用1周[4]。

在病情后期,为防止出现继发感染,可以将氟苯尼考或多西环素交替为病猪进行肌肉注射,1次/d,通常需要连续使用3~5 d。同时,应在猪群饮水中加入多维素、葡萄糖以及黄芪多糖等,增强猪群的体质,提高其免疫力。

7 结束语

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疾病致死率较高,因此,应注重预防与治疗工作。接种疫苗、加强检验检疫、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对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当生猪患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猜你喜欢

耳病猪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