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
2018-02-14赖胜华彭福斌
赖胜华 彭福斌
(江西省寻乌县林业局,江西寻乌 342200)
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迅速,生产技术也不断成熟。为应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许多省市地区积极开展增林扩林活动,不断增加绿化面积,丰富森林资源。在此过程中,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作为林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两类技术,在各地生产实践的应用过程中,人们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合理选择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技术,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同时能够提升林业生产效率及生产效益。
1 造林整地技术
1.1 造林整地时间的选择 根据造林整地的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全面整地、局部整地2种情况。其中,全面整地能够改善种植区整体土壤条件,但整地时间较长,成本投入较大。局部整地则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以及场地特征,对部分区域进行翻耕等,工作量相对较小,可以满足一般植树造林生产的需求。无论是进行全面整地,还是局部整地,时机的选择都非常重要。通常在林业生产中会选择在秋季进行整地,消除田间杂草,改善墒情和土壤蓄水能力。但对于农田防护林的造林生产活动,则应选择在农作物茬口时期进行整地,以避免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1.2 造林整地方法的选择 目前在林业生产中应用较多的造林整地技术主要包括造林地清理技术、割除技术、化学法等。此外,部分地区也会采用火烧法,但该方法危险性较高,难以对火情进行完全控制,许多地区已经禁止使用。在常用的几种技术方法中,造林地清理是通过采伐、搬运等形式,将造林地的灌木、倒木、杂草及其他杂物清理干净,为后续生产作业的实施提供方便,同时避免其他植物抢占土壤养分。割除技术包括人工割除技术、机械割除技术等,目前许多地区已经实现机械化作业,使造林整地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化学法则是使用特定的化学药物对造林地进行清理,但该方法易留下对苗木生长有影响的化学物质,所以应根据情况谨慎使用。
2 植树造林技术
2.1 播种技术 播种造林技术又称直播造林,即直接将种子播种到准备好的造林地,让种子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正常生长。该方法在以往的林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属于传统植树造林技术,具有施工操作简单、造林成本低等优势。特别是对于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生产活动,该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但播种造林技术对造林地的土壤条件、含水量等有较高要求,而且还要做好幼林抚育工作,否则刚种植的幼木易遭到破坏。选择的树种应为生命力较强、环境适应力较强的品种。由于该方法不需要进行育苗,所以适合在大面积林区应用,但要在种源充足、种子易发芽的条件下进行播种。比如山杏是一种理想树种,在播种前,工作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浸泡和消毒处理,确保种子能够正常出芽,同时做好前期养护工作,避免树种受到鸟兽破坏。
2.2 植苗技术 植苗技术则是种植根系完整的苗木,适用于造林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使用该技术能够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该方法与播种造林技术正好相反,操作技术难度较高,但对造林地土壤环境等没有严格要求,因此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采用植苗造林技术时,应选择稳定性良好的树木,在造林地种植前,苗木首先要在苗圃进行培育,满足移栽条件后,才能转移到造林地种植。应特别加强移栽过程中苗木管理和保护工作,如果在运输时苗木根系受到损伤,被挤压或暴晒,易导致苗木根系失水变形,进而影响其成活率[1]。此外,在运输和栽植过程中,还要做到轻拿轻放,尽量避免树枝被折断,长距离运输还要做好苗木根系补水工作。由于该技术要在苗圃中提前育苗,人力物力成本较高,种植周期也较长,虽然提前育苗能够节省许多种子,但总成本要高于播种技术。目前该方法主要被应用于土壤环境或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有效提升恶劣环境下的苗木成活率。
2.3 分殖技术 分殖技术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植树造林技术,但由于其技术方法还不够成熟,而且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用范围有限。该技术是利用树木营养器官作为基本材料,从母本材料分离后,经过适当的处理,栽种到造林地[2]。由于从母本材料分离得到的幼苗能够继承母本材料的优良性状,所以其生长速度加快,而且存活率高,可以有效缩短造林生产周期,降低造林成本。但该方法对母本材料要求较高,而且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特点进行处理。目前该方法主要被应用在柳树和松树等少数几种树种的造林生产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3 结语
通过对林业生产中造林整地技术和植树造林技术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合理选择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时机,是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及苗木成活率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造林整地技术和植树造林技术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从而能够为林业生产活动提供参考,以提高林业生产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