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态势、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8-02-14张敬斐吴群仙赵应苟
张敬斐 吴群仙 赵应苟
(1.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浙江丽水 323000;2.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村工作办公室,浙江丽水 323000)
智慧农业以物联网、云计算及3S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分析当前的农业生产环境,从而达到精准化管理农业生产的目的,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慧农业呈现出了“四增”的发展趋势,“四增”分别体现在销售模式、电商企业参与主体、产品附加值及政策支持4个方面[1]。智慧农业的发展历程与其他互联网产业相似,是从农产品流通端的电商模式为起点,一步步达到上游的农业生产端。智慧农业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农业,而且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所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现代化农业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高科技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也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升,产品品牌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重视,所以,建立智慧农业的品牌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其的正确认识,尽快获得市场的认可。另外,政府方面多次提出要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经调查可知,我国农业电商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完全不同于城镇电商发展受阻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未来大型的互联网电商企业会提高对农业电商的关注度,必然就会涉及智慧农业发展的相关内容。
然而,实际上智慧农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农产品标准化不易实现。非标准化的智慧农业会对其网上销售情况产生直接影响,阻碍智慧农业的发展。而且类似生鲜类农产品在运输方面的成本较高。所以,互联网对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2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缺乏大型的现代化农业设备。机械设备及信息化成本高是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是就农村的实际情况而言,农民仅凭自己的收入购买相应机械设备的能力还不足,发展智慧农业必需的设备在价格上远远超过传统的农业生产设备。此外,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因而无法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多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智慧农业的发展。
另外,由于智慧农业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所以对相关的高素质人才的渴求程度有了一定提升。然而,现阶段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大多都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农村高素质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尽管近几年国家出台了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致使农村缺乏符合智慧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3 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科学的行动方案,改善基础设施 第一,在出台利于智慧农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尽快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与行业规划,促进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针对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减少运作成本。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可以将市场参与机制引入进来,鼓励社会资本或农民合力创建基础设施[2]。第三,对农民的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将传统农民培养为懂得机械化生产与操作、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
3.2 改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 第一,推进智慧农业人才高校培养计划,建立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强调科研为主体的同时加强科研部门、育人高校及农业企业之间的联系,提升农业科研结果的有效性[3]。只有将可靠实用的科研成果投入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才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第二,扩大农村网络的普及范围,尽快搭建集生产、信息监测、市场管理及物流推送于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全部农业信息之间的无缝连接。此外,还要确保网络平台中所有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这是对农民利益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