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综合防治技术
2018-02-14马银泉
马银泉
(青海省大通县黄家寨镇畜牧兽医站, 青海 大通 8101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成为目前严重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难题。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法氏囊病病毒大规模接触性传播,这类病对鸡的免疫系统——法氏囊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一旦鸡受到病毒感染,免疫能力大范围下降,其他疾病易发生。鉴于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能够引起机体免疫抑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高,目前仍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工作体会,对该病进行了简要阐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技术参考。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最新流行特点
1.1 病发季节传染性法式囊病的病发季节包含了全年,同时高发季节在每年的4~9月份,这期间的天气突变情况比较常见,为法氏囊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物理环境;另一方面,如果鸡舍的环境比较拥挤,卫生条件较差,通风情况不佳,营养跟不上的时候,此类病症的传染也较为普遍。
1.2 发病率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传播速度较快,但是致死率极低,目前我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疫苗可以接种,所以即便是很多鸡再接种疫苗后,仍有很大概率二次受到感受。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染呈现出与鸡日龄成反比的状况,即鸡的日龄越低,受感染的几率越大,发病率也就越高,致死率也就越高;而随着鸡的年龄增加,受感染的几率变低,发病率也就越低,致死率下降。传染性法氏囊病多容易发生在2~15周龄鸡,尤其是以3~6周龄的鸡居多。传染性法氏囊病在传染前期不容易被发现,在受感染的前2d,出现死亡率较低,但是到第4天后死亡率呈现几何增长,但是在第5天及以后出现高死亡率和高恢复率的“一过性”巅峰式的死亡曲线图像,整个病从传染到消失仅仅需要1周。
1.3 变异性传染性法氏囊病存在爆发式出现和暴发式消失的情况,并且病发时表现比较显著,症状容易判断,发病率基本接近100%,死亡率大约为50%,经过几次反复感染流行后,症状不再呈现典型,多为非典型的病例,发病率大概在40%,致死率接近8%。
1.4 应激性笔者观察发现,当鸡的生存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化。例如:急速降温和降雨、生存环境不正常拥挤等都会引起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此病发病最早的鸡龄为14d,最晚的发病鸡龄为110d。在14d以下、110d以上的鸡龄的鸡发病率很低。
2 临床症状
在鸡群中想要及时发现这一状况并不很容易。在发病前期,鸡常会出现一些反常情况,如进食量增加、饮水量增加等。这些只是表象,同时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发病的第二天,就能够看到病发症出现。由于个体差异的问题,我们能够发现,有些鸡的发病速度较快,但绝大多数鸡的发病表现并不明显,在整个鸡群都处于安静的状态下时,仅仅能够看到极个别的鸡出现精神萎靡的状态,长卧不起、蹲在墙角,羽毛杂乱无章尤其是头部和颈部,两翅膀下垂无力,表现出嗜睡的现象。部分鸡表现出站立不稳,走路打摆子,如果这个时候饮食量增加,则会出现腹泻的状况,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出现鸡啄自己的尾巴的现象。
3 剖检病变
病死鸡剖检可见法氏囊有胶冻样水肿,呈黄色,浆膜有出血斑点,严重的呈紫葡萄样出血;肾脏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有尿酸盐,呈白色;肝脏发黄;胸肌、腿肌和腹肌有出血点。
4 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可进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此外,临床上要注意本病与鸡新城疫(排绿色稀粪,腺胃黏膜、乳头显著出血或出现溃疡,盲肠扁桃体出血、肿大)的鉴别诊断。
5 防治措施
5.1 及时隔离
鸡只发生本病后要及时隔离治疗,尽可能地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速度。肌肉注射0.4~0.6mL鸡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抗体或1~2mL鸡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抗体,并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为防止继发感染,可投喂一些抗生素药物,疗效显著。
5.2 预防措施
5.2.1 日常一定要加强管理,为了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鸡群的分布密度要科学适中,在温度、湿度等状态下,最好采用智能调控系统,保证通风状况良好。在鸡的饮用水中应该加入较多的优质营养元素和电解质。
5.2.1 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最有效措施是预防接种。现阶段,国内批准生产的疫苗包括弱毒苗和灭活苗,进口疫苗有中等毒力活苗也可选择使用。按照本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和鸡群母源抗体状况,建立正确的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