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羊常见疫病的防治
2018-02-14梅新
梅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1 春季羊常见疫病的介绍
1.1 口蹄疫
这是一类偶蹄类动物极易感染的传染性疾病,春季期间极易通过空气回暖的膨胀流通而通过呼吸道传播。患病羊发病后体温会明显升高,严重可达到41.5℃,一般情况体温维持在40.5℃,病羊还会表现为精神懈怠,口腔黏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损,病羊四肢的皮肤也会长出水泡,水泡破损后会形成溃疡,其他病菌也会就此通过破损的皮肤入侵体内。患病羊易突发心肌炎造成死亡。
1.2 羊传染性脓包疫病
幼龄羊抵抗力较弱,春季期间会感染传染性脓包病,患病羊面部会长水泡,脓包,口腔内也会长脓包和疣状厚痂的疱,但不影响唾液腺的分泌情况。患病初期体温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1.3 羊快疫
羊快疫发病的原因大多是由腐败梭菌造成的,在绵羊种群中传播较为严重,且属于急性传染疾病,发病快,特征明显,羊在食用低洼、沼泽区域的草料时,草料易被污水污染,芽胞以此侵入羊群的消化道,当季节交换时,羊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病症发生。患病羊伴有胃出血,黏膜损坏现象,此类急性疫病会造成羊的运动不协调,腹内胀气,腹痛,食欲不振,神经功能失调紊乱而抽搐,脑部失血而昏迷,严重者数分钟内就会引起死亡。
1.4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杆菌病造成的急性毒血疫病,由于羊只死亡后的肾功能紊乱软化,该疫病又称为软肾病。产气荚膜杆菌活泼于土壤成分中,也会大量附着于各种草料和水分中,羊食用该产气荚膜杆菌污染的草料和污染水后,该病菌由此入侵消化道,影响羊只的抵抗力,造成免疫力下降,是一种常见的春季流行疫病。患病羊发病突然,极易引起死亡。临床表现共有两种,其一是肌肉抽搐,四肢不受大脑和脊髓控制,剧烈摆动,唾液腺分泌旺盛,磨牙,当颈部抽搐4h左右后就会死亡。其二是昏迷,羊只发病后剧烈腹泻,造成严重脱水,无机盐流失,体内酸碱不平衡而昏迷死亡。
1.5 羊消化道绒虫疫病
由于羊消化道内的寄生绒虫种类很多,通常消化道内的绒虫疫病都是由多种绒虫共同作用感染而成的,混合感染是造成春季羊只死亡的重要因素,寄生虫的排便随血液和体液循环消化排出。消化道绒虫疫病的患病临床表现为消化功能无规律,长期不饿、厌食或长期贪食,吃不饱,肠胃负担加重,影响肠胃功能,引起肠胃炎、腹泻和贫血等症状,羊只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各细胞得不到营养,肌肉细胞萎缩造成四肢无力,严重者心脏细胞功能衰退,心率逐渐降低,脉搏减弱,机体各项功能逐步衰竭,最后死亡。
2 相关疫病的防治措施
2.1 口蹄疫的防治
预防口蹄疫需要严格消毒,每48h喷用1次百毒杀试剂,连续使用1周到1周半。当疫病发生后需要用邻羟基苯甲酸涂抹伤口,并配合0.1%~0.2%的中性高锰酸钾溶液使用,情况好转后,再使用0.02成分比的龙胆紫溶液和碘甘油溶液,碘甘油药品不仅适用于四肢,也可以配合生理盐水涂抹于口腔内部,每天早晚涂抹1次,直到疫情好转。
2.2 羊传染性脓包病的防治
当发生羊传染性脓包病发生要及时汇报情况,疫区要严格根据发病情况划分,相关动物检疫部门要做好措施和准备工作,及时捕杀和清楚发病原,隔离病羊,带有病菌的一切用具用品都要消毒杀菌或销毁,对于没有患病的羊要及时接种注射免疫疫苗。
2.3 羊快疫的防治
羊快疫疾病的防治主要抓住预防阶段,注射接种羊三联四防疫苗,该疫苗是预防该疫病的特效疫苗,在每年初春前2月20号左右,对成年羊和羔羊进行免疫注射。半个月左右该疫苗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该免疫效果可以维持半年。饲料投入中要防止草料被污染和污水的混入,饲料的更换要有一定的周期,不能突然的一次性更替,羊舍要注意通风和加强采光,利用阳光紫外线杀菌消毒。
患病后的治疗阶段采用肌肉注射青霉素注射液,初次注射时量应该适当的增加,早中晚各注射1次,连续使用半周,并口服克痢啶(对氨基苯磺酰胍),根据疫情的好转程度适量减少用量,连续使用半周。
2.4 羊肠毒血症的防治措施
患病情况严重需要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抗菌药物,或服用低浓度碳酸钙溶液,成羊每只用量200ml,幼羊每只用量70ml。
2.5 羊消化道绒虫病的防治措施
预防阶段一定要定期给养殖体内驱虫,促进排便,时刻观察注意羊只的饮食和消化情况是否规律,出现异常要尽早治疗。患病后每只成羊按照体重,服用丙硫苯咪唑片320~1480mg,以及盐酸左旋四咪唑片320~650mg,也可采取皮下注射盐酸左旋四咪唑注射液。
[1]布热.探讨春季羊常见疫病的防治[J].兽医导刊,2016(4):92.
[2]彭先吉.羊常见疫病在春季养殖的防治[J].甘肃畜牧兽医,2016, 46(24):83.
[3]孙德霞.羊春季多发病的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5(9):129.
[4]禚度鹏.春季羊常见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 3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