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特点和感染途径的探讨

2018-02-14张娜范剑丰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康平县吸虫病肝片

张娜,范剑丰

(辽宁省康平县畜牧兽医局,辽宁 康平 110500)

1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可视粘膜极度苍白,黄疸,贫血。病羊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毛干易断,肋骨突出,眼脸、颌下、胸腹水肿。放牧时有的吃土,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拉出黑褐色稀便,有的带血。病情严重的,一般经1~2个月后,因病恶化而死亡,病情较轻的,拖延到次年天气回暖,饲料改善后逐渐恢复。

2 调查方法与结果

根据辽宁省康平县地区的情况展开调查,康平县是辽宁省发展畜牧业的重点县,康平县位于辽宁北部,辽河西岸,全县有牧地307390亩,其中沼泽4098亩,有大小河流九支,大小水库5座,水面21.9万亩,雨季时,遍地积水,内涝严重,尤其以东部地区更显突出。对康平县9个乡镇通过粪便检查及走访调查,对绵羊感染肝片吸虫病的情况进行了感染率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从粪便结果看,其感染率为28%,其中张家窝堡感染严重,平均感染率为66.6%,感染强度1只达到55光虫体。又对苇塘种畜场33只羊进行粪便检查肝片吸虫虫卵,阳性15只,感染率为33%。

3 中间宿主的种属问题

我们分别在低洼放牧的地中采集到6种淡水螺,经参阅有关材料分别鉴定为以下几种:土窝螺、截土土窝螺、耳萝卜螺、折叠萝卜螺、萝卜螺、卵萝卜螺。据材料介绍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有20多种锥实螺,但在流行地区只有1~2种是主要的。在以上6种螺中,通过剖检只有在小土窝螺内发现了肝片吸虫的无性殖期幼虫,其阳性感染率为2.5%,其余五种均为阴性,分别剖检76~120枚不等,进一步证实其可靠性。又通过牧地观察及对当地群众的访问,得知螺的出现是3月下旬,出现高峰是在6~8月,5月初出现卵群,以后均每隔20d出现1次,10月中旬结冻后不再有螺的出现,同时看到螺多喜居于池塘,缓流小溪岸边,低洼牧地的草根附近及死水泡内,动物蹄窝及居民附近有污水的泡边,群居成堆,水深1~3cm处最多,深水处多见于螺顶向下,螺足朝上随风浮动,在水面上可以到处漂游,能够适应于水的酸碱度为PH6.0~8.8的环境中生长。

4 肝片吸虫感染季节

温度和降雨量对于肝片吸虫各期发育有着直接影响,肝片吸虫虫卵在12℃时停止发育,13℃时开始发育,但需59d才能孵出毛蚴。如果温度再提高到18℃时需22d,19~20℃需经20.5d,19~21℃需21d,25~26℃需经12d可孵出毛蚴。根据辽宁省康平县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只有5月上旬才能开始发育,5月下旬温度上升虫卵发育速度加快,平均温度在20℃左右,而牧地上水温经常在24℃以上,在这种条件下虫卵一般经过2~3周即可孵出毛蚴。也就是说在5月下旬毛蚴就可能去主动感染中间宿主,从剖检牧地上螺的情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毛蚴钻入螺体内的发育时间是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异。在康平县5月下旬~6月的温度条件下,毛蚴进入螺体内后,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溢出尾蚴。所以在6月下旬就可以找到尾蚴,与此同时也可以证明毛蚴感染螺体时间是在5月下旬开始的,而5月下旬正是中间宿主的幼螺大批量孵出的时间,也是螺活动与繁衍最旺盛的时期。这就给肝片吸虫的流行造成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6月下旬螺体即可溢出尾蚴,然后在自然中形成囊蚴浮于水面或沾附于牧草上,6月底~7月初即可感染家畜。

5 防治措施

(1)药物驱虫。肝片吸虫病的传播主要是源于病羊和带虫者,所有羊每年在2~3月份和10~11月份应该有2次的定期驱虫,最理想的驱虫药物是硝氯酚,每千克体重3~5mg,空腹1次灌服,每天1次,连用3d。另外还有肝蛭净、丙硫咪唑、硫双二氯酚等药物,可选择服用。

(2)粪便处理。圈舍内的粪便,每天清除后堆肥,利用粪便发酵产热而杀死虫卵。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要严格管理。

(3)饮水卫生。在发病地区,尽量饮自来水、井水或流动河流的水,不要到低湿、沼泽地带饮水。

(4)消灭中间宿主。消灭中间宿主锥实螺是预防肝片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在放牧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填平改造低洼沼泽地,来改变锥实螺的生活条件,达到灭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康平县吸虫病肝片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精准扶贫背景下辽宁省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牛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藏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措施
对沈阳市康平县县域空间发展的思考
关于康平县生态人文旅游产业的发展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