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牲畜巴氏杆菌病的防制措施与对策

2018-02-14陈兴敏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牲畜氏杆菌传染

陈兴敏

(西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西盟 665700)

1 巴氏杆菌病在本县牲畜饲养过程中的实际流行情况

在我县进行牲畜饲养的过程中,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气候特征的影响,年降水量相对来说比较丰富,而且也是巴氏杆菌病的病菌较为普遍存在并且影响范围较为广泛的多发疫区;而且又受到地区发展的限制,信息相对来说也不够开放,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整体素质都普遍较低,而且在实际进行牲畜饲养的过程中科学饲养的水平不足,对于牲畜的饲养以及管理不够精细化的问题还十分的普遍,例如在饲养牛的过程中没有设置牛栏、饲养猪的过程中没有设置猪厩,养殖人员缺少注意防疫以及科学管理的思想,这一问题就造成了在实际进行防疫管理的过程中实际效果不佳的现象。

2 疾病多发的具体原因以及流行的实际特点

巴氏杆菌病发病的具体原因就是牲畜受到巴氏杆菌的影响而患上的,通常的情况下饲养的牲畜以及家禽等在它们的呼吸道内部都会有无毒或者带有微弱毒性的菌株存在,而在牲畜健康正常的情况之下身体对于病毒的抵抗能力的比较强的,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病原菌是无法 直接入侵气管内或者黏膜下层导致疾病的发生的。但是当牲畜身体内部存在传染病菌或者是正赶上季节交替天气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对于病菌的抵抗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稻城内源性传染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就是引发巴氏杆菌病等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通常情况下巴氏杆菌病在1年之内的任何时间段都有可能发病,但是在季节交替或者是气候改变较大的情况下就会增加发病的概率。而传染的具体原因也就是经过牲畜的呼吸道以及消化道进行传染。有以下3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以及慢性型。

3 巴氏杆菌病在牲畜之间的传播方式

从牲畜之间传染的角度来看,猪、牛与家禽之间是可以互相传染巴氏杆菌病的。在动物过于寒冷、过度劳累以及经历路途遥远的运输过后,再加上可能受到天气变化幅度过大的影响,导致牲畜自身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大幅度降低,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就利用牲畜造成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水引用等等方面来进行牲畜之间的互相传染。巴氏杆菌病最为主要的感染方式就是消化道感染,其余的传染方式如通过呼吸道以及伤口等等也可能会发生但是相对来说概率较小,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通过吸血虫的叮咬也可能会造成巴氏杆菌病的传染。

4 牲畜患上巴氏杆菌病后的具体临床症状

4.1 最急性型

俗称“锁喉疯”,体温41℃以上,咽喉部位出现肿胀。患病牲畜呼吸十分困难,出现张口呼吸的情况。口鼻流出泡沫,猪常呈坐姿势。呈败血症症状,常突然死亡,头晚正常,次早死于厩内。体躯下部出现红斑,一经出现呼吸症状,病情迅速恶化,很快死亡,病死率100%;禽一旦发病,没有表现症状突然死去。病程仅1~2d。

4.2 急性型

主要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升高至40~41℃,有干而短的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鼻有脓性分泌物。触诊胸部有剧痛。皮肤上有红斑或出血点。一般咽喉部不见肿胀,病程4~6d窒息而死,不死转为慢性。

4.3 慢性型

多见于流行后期,表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症状。病猪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常有腹泻现象,体温时高时低,渐进性消瘦,有的出现关节肿胀,步行摇晃,皮肤出现痂样湿疹,大多数因衰竭而死亡,病死率60%~90%。病程可达15d。

5 巴氏杆菌病的具体防制方案以及预防治理的相关对策

5.1 控制方案方面

(1)饲养人员一定要对牲畜的疾病预防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对牲畜的防疫工作进行推动,这不单单可以更好的对畜牧产业的生产利益作出保障,而且也可以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2)全面优化与完善牲畜防疫的相关体系,提升牲畜疫情的监视与检测工作力度,如果发现异常状况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解决,从根本上减少巴氏杆菌病的发病概率,并且要在第一时间将当地的疫情监视检测情况进行整理,并分析出牲畜疫情的整体情况,从整体上寻找问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疫情的隐患进行排除。

5.2 预防治理的相关对策

(1)在实际进行牲畜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管理方式的科学程度,选择合适的饲料,从而提升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少巴氏杆菌病的发病概率。

(2)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清理力度,要时常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栏圈定期用氯毒杀及10%的石灰乳或30%热草木灰水消毒。提升疫情的检测力度,如果有疾病突然发生,应该在第一时间对患病牲畜进行隔离治疗。

(3)目前常用的猪、牛氢氧化铝胶苗,免疫时按瓶签标记规定量,猪一律肌肉注射1mL,牛肌肉或皮下注射5~6mL。接种后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免疫期总共可持续6个月。本菌苗不能用于有疫病威胁区的猪、牛和病弱畜和初生畜。

[1]宋博利,李艳玲,蔡田,等.浅谈牦牛源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J].农家科技旬刊,2017(7).

[2]仰小兵,张友华,柯八零,等.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与治疗[J].兽医导刊,2015(18):82.

[3]包秀芳,袁文兴,孙艳平.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牲畜猝死的防制[J].中国畜牧兽医,2008(8):101-102.

猜你喜欢

牲畜氏杆菌传染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交换牲畜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传染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