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宽 试剑蓝天 勇者无畏
2018-02-14
“实现过失速机动飞行,充分体现了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优异的飞行性能,体现了我们英雄试飞员精湛高超的飞行技术。”歼-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项目现场总指挥、航空工业副总经理杨伟这样说。驾驶歼-10B完成这场飞行表演的试飞员李吉宽,当晚获颁第十三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可谓实至名归。
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秉承“弘扬行业精神、讴歌骨干精英、探索新知前沿”的“月桂精神”,旨在表彰航空航天人在国家科技发展进步和国防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所展现的崇高精神,已成为航空航天业界的一个重要奖项,已成功举办了13届,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那一晚,月桂奖给李吉宽的颁奖词是:新机试飞,他不断拓展飞行与自我的边界;刀尖旋舞,他以经验与沉着铺就新路。目标始终坚定:向祖国交付能打硬仗的飞机!
灯光幻彩的舞台上,李吉宽对着全场500多观众庄严敬礼,宣誓他多年不变的初心。
横空试剑耀长歌
要想把飞机这样一个系统庞大繁复的航空器最终锻造成能保家卫国的空天利剑,需要依靠飞行者勇于实践的精神和积极作为的行动—试飞。正是通过一次次的试飞实践,那些天才的灵感妙想、宏伟的机械蓝图和千变万化的零部件,才能真正化为飞翔的羽翼。
>> 李吉宽荣获第十三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
一架飞机缘于一个构想,试飞员在跨入座舱的那一刻,开启的是一个从梦想到现实的征程。所以试飞才能与设计、制造并列,被誉为航空工业的“三大支撑”。任何一款新战机或是新发动机、新机载武器,都必须通过试飞员试飞、试用后,才能测出真实性能和安全边界,进而改良、定型、量产,再改良、再定型、再生产。
作为一名试飞员,出生于1975年的李吉宽,相比前辈,虽然年龄不大,试飞经历却非常丰富。从1992年17岁应招入伍,到2002年从飞行教员转为试飞员,16年试飞生涯,近3000个飞行小时,近5000个飞行架次里,他先后完成了歼-10、歼-16、歼-20、歼轰-7等30多种机型的试飞任务,参与了13个型号飞机的定型试飞,荣获航空报国金质奖章,被评为“空军优秀飞行员”。
拼搏无悔试飞梦
试飞,是人类对航空未知领域的探索。它的风险性、危险性,会令一部分人望而却步;它的开拓性和挑战性,却让另一些人怦然心动。
谈起如何当上试飞员的,李吉宽笑言:“当时的情景才叫‘好玩’呢。”
2002年的一天,李吉宽正在外场进行飞行训练,部队领导急匆匆地把他叫过来:“李吉宽你调走了,明天就报到,去阎良。”看领导的表情一点也不像开玩笑,李吉宽半晌没反应过来。阎良是哪?去那干啥?老婆和一岁多的孩子咋办?……一系列的问号还没等拉直,李吉宽和妻子就已经回宿舍开始收拾东西了。想象着要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工作,两个人边收拾东西边掉眼泪。
虽然是“哭哭啼啼”的开始,但却是李吉宽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刚来的时候是有些不适应,但我还是很满足的。因为能飞上我国最先进的战机,是我们每个飞行员的梦想。”李吉宽说。
在实践中试飞员需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方面:一个是专业理论,包括航空和试飞理论;第二个是飞行技术,尤其是风险科目试飞当中对飞行技术的一些要求;第三个是身体、心理素质。
一架新机试飞,涉及飞行的几十个专业领域,需要有信息学、工程学、电子学等十几门学科知识的支撑,这些都是试飞员必备的能力。心理素质则是正确处置空中险情的最基本的素质。
飞得多的时候,一天要飞五六种机型,每一种机型座舱环境都不同,这更考验试飞员的记忆力、反应速度和综合能力。“试飞员跟最先进的飞机打交道,光有胆子不够,关键是靠脑子。”李吉宽深有感触地说。
从飞行教员到试飞员,从熟悉的飞行训练到每一天全新的试飞科目,从安稳平顺的日常工作到每次升空都有可能无法安全回来,李吉宽不断挖掘着自己的潜能,像干涸的海绵一样“疯狂”的学习知识、吸取能量,责无旁贷的担当起了多项试飞重担,实现着自己长空砺剑、驰骋蓝天的飞行梦想。
苍穹起舞锻豪情
作为第三代专家型试飞员,他们上天要有娴熟的飞行技术,落地又必须是合格的飞机设计师。天空中,李吉宽不断开发新机型的问题与亮点,不断拓展飞机的安全与空战效能。地面上,他与研发团队集体攻关,潜心钻研前沿试飞理论,不断突破自我、勇挑重担。空军政治部宣传介绍,近年来他相继完成了歼-10飞机大迎角特性试飞任务,实现了我军首次激光制导轰炸移动目标,结束了我军没有夜间精确打击能力的历史。
2008年3月,李吉宽参加了大迎角和失速尾旋专项培训。面对陌生的航空领域,他与战友们凭借扎实的航空理论基础,以惊人的毅力,在短短40多天的时间里,完成了9个机型的飞行培训任务,整理出的理论学习笔记和飞行体会近5万余字,最终取得了大迎角和失速尾旋试飞员证书。
培训归来后,李吉宽承担起歼-10飞机大迎角特性试飞任务。歼-10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新型战机,在设计理念上实现了“无忧虑”操作。在前期的设计定型试飞中,验证了飞机在突破迎角限制时,飞机的迎角限制器是可靠的,但是当继续增大迎角时,设计中的自动抗尾旋模态控制律接通的可靠性还没有得到验证。如果自动抗尾旋模态控制律不能接通,飞机就会进入“尾旋”这种可怕的状态。
我国试飞员是第一次独立完成此项试飞任务,它的每一个试飞架次都是高风险科目。一次,李吉宽在空中按照任务要求将发动机关车,可是突然飞机发生断电,与地面无线电联系中断,状态显示器没有图像,应急动力装置也没有按照设计规定自动启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李吉宽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试飞技术冷静操纵飞机,最终成功实施空中开车,安全的将飞机带回地面。
经过20余架次的试飞,李吉宽将无忧虑操作的迎角范围扩大了整整9°,充分证明了歼-10战机自动抗尾旋模态控制律的工作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战机的飞行安全和空战效能。“我们交给部队的是能打仗的飞机,自己的打仗本领当然要过得硬!”说这句话的时候,李吉宽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某年,李吉宽接到打击地面移动目标的任务。这是李吉宽所在部队第一次参加重大实兵演习任务,也是我军历史上的首次,是对部队实战能力的一次真正检验。
在前期准备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正在研制的新型装备,很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李吉宽与战友们组成试飞技术攻关小组,与科研人员一起判读飞参,分析相关飞行数据,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不但解决了93项科研试飞中的难题,而且在多个新型装备上取得了技术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航空领域的空白。
实际演练中,李吉宽与战友一起研究待战空域、进入时机、攻击区域、退出方法等等作战要素,根据可能出现的不利天气,结合飞机的火控系统功能特点,制定了各种备份方案,确定吊舱攻击和平显攻击互为补充、互为备份的攻击方式,确保实战中万无一失。
演习当天,随着几声“轰隆隆”的巨响,李吉宽和战友们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了投射8发8中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我军历史上首次进行激光制导轰炸移动目标的突破。
李吉宽还承担过某型炸弹挂装某型飞机投放靶试和某型“昼夜型瞄准吊舱”设计定型的任务。这两项任务都是首次在我国实施的科研试飞任务。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李吉宽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相关试飞理论,驻地航空厂、院图书资料室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每隔一段时间,李吉宽就拿着那本平时记下问题疑惑的本子去请教地方院校的专家学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吉宽将试飞中的技术难点一个一个的击破,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两个科目的操作要领,顺利的完成了试飞任务,极大的提升了我军精确打击能力,更是结束了我军没有夜间精确打击能力的历史。
迎死而生真英雄
面对记者的提问:在万众瞩目之下驾驶歼-10B做出“眼镜蛇”、“落叶飘”动作有压力吗?李吉宽回答:飞行不存在压力。飞行是快乐的,是荣耀的,在蓝天上你是从另一种高度看世界。我觉得这是试飞员最荣幸的时代,随时可能飞上最先进,高性能战机,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试飞之路,并非只有光荣与梦想,还时刻伴随着风险与危机。在死神面前,机会稍纵即逝,每一毫秒都是直达终极的考验,考量试飞员的意志、品德、智慧,更考量信念与运气。德国科学家奥托·李林塔尔说 “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性格开朗的李吉宽经常笑语盈盈,却已经成功处置了空中险情十余起,数度经历生死瞬间。
让他印象深刻的一次历险,是驾驶歼-6飞机试飞小速度离陆科目。飞行中风险较大的就是在起飞过程中。低高度、小速度,如果发生特情,给试飞员做判断的时间非常有限,短短几秒,生死瞬间。
发生特情的时候,飞机轮胎刚刚离地不久,他还能清楚地看到机场的草坪。可是无论他如何用力的拉杆、蹬舵,飞机还是“飘忽”着不受控制,而此时的飞机高度还没有达到跳伞要求。他看着绿油油的青草离自己越来越近,仿佛死神的怀抱向他张开,他忽然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空中无征兆解体、发动机无动力、飞机无法操纵,这三种特情对试飞员来讲几乎是“无解”的,而这次李吉宽遇到的就是第三种—飞机无法操纵。最后,李吉宽唯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了松开驾驶杆,等待着命运最后给他的“宣判”。没想到的是,杆一松飞机就改平了。他立刻不假思索地打开加力,歼-6的机头一仰,迅速冲向云霄。
整个过程只有短暂的几秒钟,他却觉得无比的漫长而又难捱,从生到死,仅此而已。
事后,家人担心李吉宽再次遇到这样的危险,劝他转业。他说:“飞,还是要飞的。这就是我的工作,总得有人干。只要干这个事,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伤亡,总会有。”
是啊,飞,还是要飞的!正是有着许多像李吉宽一样的中国空军试飞员们,胸怀强国梦、矢志强军梦、放飞蓝天梦,为我国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无愧于“英雄”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