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2018-02-13伍希
伍希
摘 要: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辅导员已经成为了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加上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使得职业倦怠现象越发普遍,其不仅容易让辅导员感到心力枯竭、身心疲惫,而且容易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不得不引以重视。本文主要从职业倦怠的相关内容出发,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有效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这一现象,帮助其重新找回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和自信。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一、引言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其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职业倦怠可以归结为个体对工作压力、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等的应激反应,进而表现出丧失工作热情、态度消极、情绪烦躁、感到前景无望等症状。高校辅导员除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外,其还肩负着班级管理、辅导咨询等工作,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才能适应当期学生工作的需要,以更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问题。
但从笔者的实际调查来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象较为普遍,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应激阶段。辅导员自身感到劳动付出与收获间的较大差距,进而降低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甚至对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产生怀疑。第二,疲劳阶段。因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影响到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上表现为缺乏耐心、冷漠、悲观等。第三,防御阶段。因自身情绪影响到行为,比如对工作的抵触或敷衍,经常迟到、早退,或者出现跳槽、转行的情况。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角色定位模糊
从工作内容上看,高校辅导员负责的内容较广,比如学生思政工作、班级管理、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就业咨询等,因此辅导员往往扮演着管理、教育和服务的多从角色。在专业课程建设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思政课程逐渐被边缘化,这就使得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辅导员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其难以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思政工作上,并且辅导员自身的主职工作与事务性工作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为了更好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辅导员不得不随时待命,充当起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救火员”。
(二)职业发展瓶颈
因为大量事务性工作占据了辅导员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辅导员无法顾及到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影响到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在职称评定方面,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即便做好了自身的主职工作,也可能因缺乏科研成果导致职称晋级失败;在薪酬待遇方面,部分辅导员属于合同员工,无法享受到学校事业编制的各项福利,严重降低了辅导员的归属感,使其不得不另谋他就。
(三)过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虽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主职,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辅导员所涉及的工作较多,比如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危机等,为完成这些事务性工作,势必需要辅导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繁重的工作任务给辅导员带来了很大的职业压力,容易让辅导员产生心理的疲惫感,进而出现职业倦怠。
(四)个人因素
除了上述的外在因素外,职业倦怠的出现还与个人因素有关,比如性格、工作经验、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等。因为辅导员年龄、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大多与学生相近,这在带给师生沟通、交流便利的同时,也为职业倦怠的出现埋下隐患。辅导员多为应届毕业生,其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较高,但这与实际工作的困难重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容易打消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容易使其出现职业倦怠症。
三、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
2017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行了修订,其明确提出了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和职责,该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基于此,高校就需要尽快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落实,让辅导员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改成传统辅导员工作杂乱无章的问题,把辅导员从繁重的琐事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紧紧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来开展,更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搭建职业发展平台
为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就需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到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日程,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其后续工作的开展和职业的发展搭建好平台。首先,高校要注重对辅导员的培训,能够针对辅导员的主职来设定培训内容,帮助辅导员获取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和管理能力;然后,在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上,可以将学生工作进行量化,使其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相挂钩,有效解决辅导员职业发展瓶颈的问题;最后,对原有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把握好“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表现优异的辅导员要及时给以转正,解决好辅导员的编制和福利待遇问题,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
(三)加强心理干预和辅导员的自我调整
高校要時刻关注辅导员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来帮助辅导员缓解内心压力,防止其朝着心理疲劳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职业倦怠初见端倪时,要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来帮助辅导员走出职业隐瞒,使其重树职业自信和职业乐趣。而且,辅导员自身也需要充分重视职业倦怠这一普遍问题,当存在这方面的苗头时,要学会通过自我调整来释放内心的压力,或者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和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实现劳逸结合,有意识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为后续学生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共识,其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辅导员自身的言行举止都时刻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倍受重视。基于职业倦怠这一现实问题,高校容易出现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该问题的成因做出分析,并探索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辅导员调整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坤,余苗.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6(5):83-87.
[2]亓昕怡.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克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彭波.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若干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