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湖湘文化自信助力高职院校传统技艺人才培养

2018-02-13蔡蕙心李立蛟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湖湘文化高职教育

蔡蕙心 李立蛟

摘 要:本文立足于湖南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现状,以湖湘文化为内涵支撑,提炼和升华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与精神特质,发掘湖湘文化的当代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高职院校传统技艺人才培养。

关键词:湖湘文化;高职教育;技艺人才

2018年5月23日,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梦想绽放”2018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启动仪式上,益阳市安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瑛女士与我校校长陈鸿俊教授共同为梅山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中心揭牌,梅山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中心正式成立。

为什么高校要与地方政府合力创建文创产品研发中心?为什么高校如此重视地域文化的研究?它的意义何在?地域文化对高职教育、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又有多大?

学校与安化县合作共建梅山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实现高校专业设计与湖湘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促进梅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助力安化旅游產业发展;同时,研发中心的建立也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梅山文化,发扬和继承梅山文化,进而思考湖湘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使湖湘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高文化自信。

一、高职院校传统技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工艺技艺门类繁多,传承方式更是五花八门,同时,传统工艺一般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为传统技艺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传统工艺相关专业,但是普遍缺乏制度、标准及考核体系。

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当地文化精华的提炼与升华不够,缺少文化内涵建设,部分高职院校一味追求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技能虽强,但是学生文化底蕴不足,做出来的作品也缺少“韵味”,好看但是不耐看。以至于在市场需求很旺的情况下,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即失业”,削弱了对学生、家长的吸引力,不利于学生、专业、学院、传统技艺、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成因分析

(一)生源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相比传统师徒制,整体生源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高职院校的生源、文化基础较差,专业基础能力缺乏,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零门槛,且技艺的习得非一朝一夕之功,短短的三年高职教育是很难实现学生的全面培优的,而后续又会引发学生在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二)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够

现在的年轻人在急功近利大环境的影响下,既守不住寂寞,更耐不住清贫,以至于传统工艺类专业的高招面临着招生难的现状。还有的学生在失去最初的新鲜好奇感之后,对光鲜背后的艰辛望而生畏,逃离之心渐生。甚至还有因成长周期长、投入没有得到其预期回报、看不到“钱途”而转行的。

(三)人才培养上的局限性

首先,从目前师资队伍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传统工艺专业教师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教授传统工艺的校内授课教师大多属半路出家,缺乏对传统工艺相关的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而校外兼职教师大都缺乏授课经验。

其次,课程设置与技能考核不够完善。三年的教学体系如何,上什么课,选什么教材,以何种形式上,按什么顺序来上,都必须进行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

(四)学生人文素养欠缺,文化自信不足。

这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现阶段高职教育往往侧重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内涵挖掘深度不够。同时,受生源的影响,传统工艺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强人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对传统工艺的内涵了解知之甚少,每项传统工艺都是一门综合艺术,传统工艺作品是创作者精湛技艺的体现,也是创作者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体现,更是创作者情感的表达。如果没有精益求精的目标追求,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仅仅只是把学习制作技术作为谋生的手段,那么他们创造出来的产品会缺乏思想,缺乏创造性,缺乏文化底蕴,也必定缺乏市场竞争力,更谈不上体现传统技艺的文化价值。长此以往,不仅他们未来职业之路令人堪忧,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也将成为空中楼阁。

三、如何提升湖湘文化自信,助力高职院校传统技艺人才培养

(一)湖湘文化对高职教育实践的意义

湖湘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其中,可挖掘的教育资源丰富,充分发挥优秀湖湘文化对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类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具有深刻的意义。

湖湘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湖湘文化物质资源的展示或是介绍,给高职学生传递湖湘精神文化,树立起继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使命感,进而推动湖南地区各高校教育软实力的提升。

湖湘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很丰富的素材,将湖湘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湖湘地域文化更容易影响湖南学生,同时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通过湖湘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式的影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将得到慢慢提高。

将湖湘文化应用于课堂教学是结合了湖湘学生的生长文化环境和地域传统工艺的发展实际,因此更加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得课堂教学别具一格。构建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高职教学课堂,对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对传统民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将湖湘文化应用于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弘扬湖湘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高职院校需要在不偏离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从教学实施的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治学理念的创新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校训就是“致用致美”,这与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精神高度契合。在教学改革中,学校一贯坚持把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等都可以融入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展示经典人物案例、参观故居、开展湖湘文化主题等活动将这些湖湘文化的物质资料、精神资料融入教育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物化载体融入教学目标,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奋发向上。

2.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设计中,要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技能的培养放在对等的层面上进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选取对价值观有积极影响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将中国优势传统文化植入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同时,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移动终端APP等教學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湖湘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职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汲取的广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时间限制与地域限制,实现永不下课的课堂,在互联网课堂中学习和探究湖湘文化,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评价体系的创新

建立湖湘文化内容教学评价体系要注意专业课程的评价与公共文化课程评价的区别、自评与互评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进而形成科学的、合理的综合性评价。

对于教师队伍湖湘文化学习的考核,可以通过湖湘文化主题公开课、学院说课竞赛、微课比赛等方式,使学院教职员工参与其中,推动探究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

4.“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非遗传承的内涵不是单纯的手工技能传授,技能与修养被喻为是手工艺人的两个翅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样是传统技艺传承中的重点。人文素养是体现传统工艺技能文化内涵的重要特质,同时也是让传统工艺品焕发生命力的重要能力。

四、结语

湖湘文化的精髓是湖南教育事业发展的文化底蕴,而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湖南地域传统工艺的发展。以湖湘文化为背景,在高职教育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建立文化自信,培养适应湖南地域的本土化人才,进而促进高职院校传统技艺人才的培养,为优秀地域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薇.“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创新基础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探索.

[2]叶圣燕,贾礼民.“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绣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5.

[3]沈国臣.“创新艺术教育模式 打造传世技艺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7.

[4]蔡琼,方勤,甘飞云,潘宝.“地方高职徽雕技艺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黄山学院学报,2017.12.

猜你喜欢

湖湘文化高职教育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