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建构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8-02-13张惠玲

青年时代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主体间性自媒体时代思政教育

张惠玲

摘 要:主体间性思政教育体现的是教育主体间的地位平等、交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自媒体拓展了主体间性思政教育的空间,使思政教育主体在新的场域走向开放与通融。目前,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在自媒体环境、教育主体上面临问题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自媒体场景以及教育主体的交流资质、对话质量、情感认同上下工夫,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建构

主体间性思政教育注重教育过程的主体交互性,承认和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个主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双方共同的客体则是思政教育内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相互尊重、相互认同,通过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教育主体的思想品性、政治修养和法纪观念,内化为理想和信念,外化为实际行动,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和目的。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在自媒体时代探究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理论与工作,既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彰显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時效性的内在要求。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中思政教育注重的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灌输式的模式,在这种单向线性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鲜活的思政教育工作变成了单向的说教或硬性灌输,导致了学生的失语或反感,失去了思政教育的生命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自媒体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改变着思政教育的观念、方法、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使传统的主体思政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政教育转变。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探究自媒体时代主体间性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实现的路径,对于构建地位平等、交互对话、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掌握话语主动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自媒体的发展为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受到教育主体及自媒体场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限制,制约了由单向线性教育向交互合作教育的转变,给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带来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受教育者主体性不足

自媒体时代,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主体间性思政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受教育者把自己定位成自媒体的使用者,亦或将自媒体看成是收集信息、收看视频、收听音乐或玩网络游戏的工具,很少认为自己是思政教育的主体。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也拓宽了思政教育的渠道,但是由于自媒体提供的信息中良莠不齐,特别是各种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和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扑面而来,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冲击。

(二)自媒体场域的环境有待净化

自媒体使信息传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根本改变了此前大学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书本与教师的状况,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催化剂;又由于自媒体的开放性、虚拟性及监管不力,各种思潮充斥网络,增加了舆论导向的难度。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化优势,将本国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特别是通过网络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文化产品,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消解他民族的本土文化。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导致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历史认同危机、政治认同危机和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这些认同危机给主体间性思政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教育者网络交往技能有待提高

在自媒体时代,一些教育者仍然注重单纯的理论说教,教育效果难以奏效。单向独白的表达方式展现的是严肃刻板的面孔,语言冰冷生硬,与自媒体信息新鲜生动的特点相比,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利用自媒体仅拘泥于下发通知、公布规章制度,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较多的是文字表达,很少使用图片、音频、视频,尚未形成视觉、听觉一体化的生动表达模式。单一刻板的文字表达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地位,使得其作用发挥受到了限制,导致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出现了“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思政教育吸引不到学生的青睐,教育者的话语主导权被严重削弱。

三、自媒体时代建构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的路径

针对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达到主体间性思政教育的应然状态,实现教育主体的交互合作,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构建民主、文明、理性的自媒体场景

自媒体时代,教育主体的交往对话实现了地位平等、信息资讯的公平共享,拓展了主体间性思政教育的渠道和空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自媒体场域不应滞后、失语或缺位,要以“把控网络舆论导向、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为中心,要充分利用社区、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易班等平台所带来的传播优势,实现主体间的多方位多角度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自媒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心理状况、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二)提高教育主体的交往资质

“交往资质(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是哈贝马斯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体在交往行为中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教育主体的交往资质首先需要思政教育主体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其次,思政教育主体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既包括对过去错误的或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理论或观念的抛弃,又包括对不完善、不成熟的理论或观点的补充和完善。再次,思政教育主体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如保罗·弗莱雷所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1]教育主体要掌注重话语表达与自媒体技术的结合,善用网络语言,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自媒体技术,在主体互动中提高思政教育的生动性、鲜活性,提升话语的解释力、吸引力。

(三)提高教育主体间的对话质量和效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在高校中提高教育主体间的对话和质量是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一项重要举措,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 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所谓教育, 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3]提高教育主体间的对话质量和效果要围绕谈话内容采取恰当的形式,在教育的内容上,要围绕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展开,有的放矢,并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四)注重隐性教育,争取情感认同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采用“迂回”、“渗透”的形式,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以及对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引导与关怀,使受教育者在亲身感受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政治素养和法纪观念。自媒体时代主体间性思政教育要取得实效,就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了解和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争取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译者:顾建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8.

[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3.

猜你喜欢

主体间性自媒体时代思政教育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