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职业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
2018-02-13朱爱玲
朱爱玲
摘 要:教师职业经历了巫、师、师范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演变过程,呈现出教师职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和教师职业的专业素质综合化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新世纪的要求,未来的教师职业发展从专业化转变为专业发展;从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从职前职后相脱离转变为职前职后一体化。
关键词:教师职业;教师发展;演变特点;发展趋势
在人类文明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时代变迁,教师职业也随着发生改变,教师职业由原始社会有经验的长者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的专业人员。通过对教师职业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进程的整体梳理,有助于我国对教师的发展全方位了解,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这对教师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教师职业的演变历程
教师职业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教师职业从“兼职”演变为“专职”,从“专门”演变为“专业”。从巫、师、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一个发展过程,不仅体现了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存在的重要性,而且说明了教师职业逐渐走向专业化。
(一)原始时期:巫
“巫”是原始文化的承载者,代表人类文化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开端。原始时期,人类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不足,而人作为客体只能依附于自然界,因此对于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产生了崇拜。张光直曾谈到,“金文的巫字可能象征两个矩,而用矩作巫的象征是因为矩是画方画圆的基本工具,可见巫的职务是通天(圆)地(方)的。”[1]原始社会时期最常见的现象是巫医的占卜活动,中国古代的占卜通常被称为“术数之学”,巫师便是术师。原始的巫医、巫师、术师便可看作是教师形象的本源。[2]巫师自身不仅受过专门的训练,并且拥有丰富的知识,如宗教知识、文化知识、医药知识等等,他们可通过师徒传授的形式对他人进行文化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等。这里的巫师,可以被看作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3]因此,“巫”可被视为中国传统教师的前身,是教师职业的产生。
(二)奴隶和封建时期:师
文字记载的“师”最初是指“军事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师,二千五百人为师。”段玉裁注:“师,众也,众则必有主者,师之言帅也。”[4]萧承慎先生在《师道征故》中提到,从字形来看,“師”字为左右结构,右部为四周之意,左部为山丘之意。因此“师”有高于四周之意,此外还可隐喻为出类拔萃之意。[5]“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师”经过不断地沿用引申,其涵义也逐渐与教化有关者相连。
(三)近现代时期: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作为近代的产物,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强调入职前的教师培养过程。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提出设立师斋的设想,并高声呼道:“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众师范学堂为第一义。”[6]纵观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发展的模式为“外化”和“内生”。外化即中国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而发展的师范教育;内生即中国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对自我分析,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模式。师范教育作为近现代时期的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其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是促进教师职前培养的有效手段。
二、我国教师职业演变特点
教师职业经过巫、师、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出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一个过程,而且反映了现实社会对教师水平的要求。纵观上述,在教师职业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教师职业呈现出如下特点:
其一,教师职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教育政策及学校的发展等有着很大的关系,表明了外在机制对教师职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就社会经济而言,经济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前提条件。在我国原始社会,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而教师也只是由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人担任。在奴隶和封建时期,经济得到了发展,学校教育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制,社会形成了官师结合的风气。就教育政策而言,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强调教育质量的时期,不仅我国政府认识到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上也引起了相当高地重视,所颁布的政策都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美国颁布与实施的《国防教育法》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等。就学校而言,学校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古籍记载,在五帝时代便已有大学,名为“成均”。后来随着学校的发展,教育内容逐渐与专门的教育文化相关,教师职业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二,教师自身职业的发展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综合化,表明了内在机制对教师职业发展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化强调的自主发展,是内在需求得到满足的体现。在原始社会时期,只要是有生活经验的人便可胜任教师;而在封建社会时期,学校机构出现后,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够胜任,但教师的技能处于非专业化的状态;在近现代时期,教师必须是在专业的师范学院学习过,师范学院的开设,为教师技能的发展提供了模式,并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训练,但教师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及手段也墨守成规,对学生的教學是只注重知识方面,并采用灌输的手段,这无形中推动了应试教育的发展;在21世纪的新背景下,不仅要求教师教授课堂内的学科知识,而且教师需要广泛地学习和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还包括与理论基础相结合的实践知识,新时期的教师也需要接受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培训,强调知识的连续性。
三、未来教师职业之发展趋势
从教师职业发展动态来看,教师职业发展从专业化转变为专业发展;从教师职业发展形式来看,教师教育形式从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从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从职前职后相脱离转变为职前职后一体化。
(一)发展动态:从专业化到专业发展
纵观教师职业发展历程,教师职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同时,群体性的教师教育不能更好地满足个体教师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职业发展要由外在被动的过程转变为内在主动的过程,即从教师专业化转变为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是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而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指从新手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从广义上看,两者都是强调教师专业性发展,但其还是存在一定区别。当教师专业化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的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则注重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提高。由于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教师质量的高要求,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也使得终身学习观得到普遍重视,教师更是直接实践者,这一系列因素促使教师应当自主学习,不断促进自身地教师专业发展。
(二)发展形式:从单一性到多样性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质量,教师教育的方式也多样化。如:教师提高自身学历或更新理论主要是以高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教师满足自身向外学习机会的需要主要是以校外教研机构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教師了解教育新动态主要是以专家为主体的讲座形式,等等。这种多样化的教师教育形式不仅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使各种有用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改变了教师教育的单一性,使教师的发展具有多重选择机会。但尽管教师发展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时进行多项发展形式也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加强各种教育发展形式的有机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鼓励各种教师发展形式百花齐放、并存竞争的同时,也要协调推进其发展,使教师发展形式灵活有序、丰富多样、优势互补。
(三)发展体系:从相脱离到一体化
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若想提高教育的质量,就要实行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体系。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建立起教师发展各阶段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体系,其既侧重某一阶段的教育,又使各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当前,对教师的培养,注重对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职后发展进行全程规划设计,做到教师职业发展的持续性、不间断性。实现当代教师教育形式科学发展的关键形式就是要构建以终身化、一体化为特征的教师教育体系。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应当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因此,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当代教师发展主要的发展体系。
综上所述,从古代到当代,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国家进步,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也不断地增大,其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不难看出,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塑造新一代,对下一代的成长影响颇大,因此,重视对教师自身的培养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二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41.
[2]金忠明.教师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0.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
[4]崔枢华,何宗慧.标点注音说文解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9.
[5]萧承慎.师道征故[M].台北:师大书苑,2000:8.
[6]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2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