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8-02-13张志博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

张志博

摘 要:OBE理念作为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教育理念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该教育理念也代表着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主流方向。本文将OBE教育理念应用到建筑结构选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之中,分别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过程实施以及课程考核评价这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期待以点带面,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寻得一种范式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OBE;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OBE即Outcome-Based Education,国内通常将其翻译为成果导向教育或者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该教育理念是由美国学者William Spday于1981年率先提出,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采用的核心教育理念。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始于2005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我国不仅于2016年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更重要的是专业认证的先进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教学改革[1]。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已从宏观层面上对OBE教育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吸收,而在具体专业课程教学等微观层面研究还有待深入。因此,本文以建筑结构选型课程为载体,来探究OBE理念在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试图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寻求一种教学范式。

二、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结构选型是建筑学专业为数不多的培养学生结构方面知识和应用的课程,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建筑学的学生大多力学基础比较薄弱,结构概念尚不够清晰,工程的思维方式也没有系统建立,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目前大量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仍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枯燥的理论、难以理解的计算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虽然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但仅仅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远远不足以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学习模式转变。教育理念的转变才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最原始和最核心的动力,这也正是本文以OBE理念作为贯穿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全过程的应有之义。

三、基于OBE理念的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实践

OBE理念强调四大问题和四大核心理念,四大问题指的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需要明确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2]而四大核心理念指的是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反向设计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理念[3]。具体到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层面,这四大问题和四大理念恰恰对接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即在课程的教学目标确立阶段,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体现成果导向理念;在课程教学大纲设计阶段和课程教学过程实施阶段,需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体现反向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课程考核评价阶段,需要知道如何才能评定学生是否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体现持续改进理念。

(一)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教学目标制定

对于一门课程而言,成果导向理念指的是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确立应当以学生所要达到的最终成果为导向。成果导向理念也是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所采用的核心教育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盛顿协议》,该协议作为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学位互认协议,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针对毕业生的十二条素质要求。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在此基础上也相应公布了本科工程教育阶段毕业生的十二条毕业要求,这十二条毕业要求即是我国工程类专业毕业生所要达到的核心成果目标,这个目标也应当成为相应工程类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参照标准。因此,以此十二条毕业要求为基准,结合国家社会的需要、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职场要求、学校的专业定位、学生的期望以及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特点,综合分析得出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目标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部分举例),参见表1。

(二)基于反向设计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反向设计理念指的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过程是以最终的教学成果目标出发,反向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学时安排、教学方法、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等环节。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都是按选定教材的章节按顺序作为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的依据,知识讲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对分离。这种教学设计虽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课程的知识性内容,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更无法涵盖课程教学目标所希望学生达到的全部素质要素。因此,基于反向设计原则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内容模块化,打破按知识点讲授内容和安排学时的模式,以每个模块作为一个系统,统筹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并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每个教学模块均需与教学目标相应要素形成匹配关系,以最大程度达到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

高校使用的建筑结构选型教材通常包括梁、屋架、钢架、拱、薄壁空间结构、网架、网壳、悬索、拉力薄膜结构、多高层建筑结构、楼梯结构等章节内容[3]。将教材各章节内容按其特点分为基本结构模块、空间结构模块和多高层及楼梯结构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均分为理论讲授部分、实践操作部分和分享讨论部分。其中理论讲授部分重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对应教学目标的第一个要素;实践操作部分重在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应教学目标的第三个要素;分享讨论部分重在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应教学目标第十个要素。

(三)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课程教学过程实施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主要体现在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类型而采取相应的有利于学生达到预期成果目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多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存在。因此,在建筑结构选型这门课程中,理论讲授部分主要采用讲授、多媒体、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操作实践部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模型建构、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分享讨论部分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四)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课程考核评价

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课程教学评价指的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采取的是形成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的综合评价,强调评价标准的综合性。其二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通过不断的评价、改进、再评价的动态循环来实现评价过程的发展性及可持续性。需要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同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教学部分的特点而分别采用笔试考核、模型建构考核及总结汇报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根据不同考核方式的特点分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个评价主体。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一: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10-16.

[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3]张建荣.建筑结构选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
对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课程改革探讨
基于卓越计划理念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考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微课和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