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
2018-02-13高亚男李延林
高亚男 李延林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各种题材的科技文体,发现模糊限制语在此类文体中的使用状况,利用语用学原理研究该类语言的用法和意义,根据语境研究该类语言如何能够得体翻译,从而提出科技英语翻译的一般适应性方法,用于科技英语翻译,旨在通过语言学分析推动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翻译;模糊限制语;语用学;翻译
一、引言
科技英语文体对内容有简洁/准确/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科技类文章遣词造句和一般文章相比总是慎之又慎。然而,研究发现在科技问题中模糊类用法也相对较多。自1965年查德提出模糊集论始,相关学者已开始对模糊语言开始研究,Lakoff则于1972年正式提出“模糊限制语”的概念,他认为“模糊限制语是把事物弄得更模糊或者没那么模糊的词语”,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加严谨周全,语气更加和缓。当今学者对于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则多从语境出发,讨论其在真实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科技英语,既承担普通语言的所有功能又有其独特的风格。研究科技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就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科技英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从细节层面分析科技英语的翻译,从中发现科技文体写作和翻译的技巧。
二、科技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
对于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学界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但是当前最广为接受的是Prince在1982年对模糊限制语进行的两大类划分:即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可以改变话语的词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话语中加上这类限制语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说明。
例1:a. A bat is a bird.
b. A bat is sort of a bird.
a句中“蝙蝠是鸟”,这句话显然是假命题,而b句中加上了“sort of”使句子的含义表达不那么清晰/肯定,“蝙蝠可以说是鸟”,加上一定的前提条件,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命题,并能够在某些语境下成立。这里程度变动语的使用就改变了原命题的真值,另外也缓和了语气,显得礼貌。
例2:a. The holes are only borings, a foot in diameter.
b. The holes are only borings, less than a foot in diameter.
b句与a句相比,加上了范围变动语“less than”,就给这个话题限定了范围,“直径不到一英尺”,这中表达方式看似模糊,实际上更严谨。因为a句中“直径是一英尺”,我们知道,即使是最精确的工程也会有误差,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加上范围变动语,就会使表达看起来更周密,不显得绝对/生硬。
例3: Incorrect connection of the power cord could result in fire or electric shock.
该句中,could和其他动词一样,表示推测,“电源线连接错误可能导致火灾或电击”。这里的could就是一个直接缓和语,表示说话人对该句所示情况的推测和怀疑,说明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但也不是肯定的和绝对的。另外运用直接缓和语可以使语气趋于缓和,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引起抵触情绪。
例4: The hope of “early discovery” of lung cancer followed by surgical cure, which currently seems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form of therapy, is often thwarted by diverse biologic behaviors in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growth of the cancer.
本句用了“seem”,译为“外科治疗目前可能是效果最好的办法”,这一个词表明当前医学成果的同时,也涵盖了其它一些未知情况,不排除当前阶段有更好的治疗方案但不为人所知,也不排除未来医疗技术进步会有新的疗法的可能性。间接缓和语的运用是为了说话留有余地,提出一个论断时,把说话人承担的责任降到最低。有利于说话人淡化自己角色的同时,也显示出论断的客观性。
三、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处理
格莱斯在1967年提出合作原则,包括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从表面上看違反了数量准则,因为说话者可能没有提供听话者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这又恰好更加符合质量准则的要求,“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这一点就契合了科技英语对于准确性和客观性的要求,避免了交际中出现的信息错误。另外,这也符合礼貌原则中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的要求,避免态度过于坚决和强硬,能够尽力缩小与对方的分歧,尽量扩大与对方的一致,缩小对方的厌烦,最大效果地达到交际目的。
对于科技英语中词句的使用要严谨/准确/客观,所以对于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要做到这几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三条翻译准则,在科技英语中首先要遵循“信”。也就是遵循我们语用学谈到的“质量准则”。在科技翻译中大量采取的是直译方式,既不违背英语原文内容,又能基本保留原文的形式。
例5: A new capability in the viewer is the ability to view more or less detail.
这里的“more or less”翻译成“或多或少”,“查看器的一个新功能是能够查看或多或少的详细信息。”采用了直译法,直观简洁地把源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内容和形式上和源语也基本照应。
例6:The ash plume soon spanned several hundred miles across the North Pacific, causing many trans-Pacific flights to be diverted and cancellation of flights to the Dutch Harbor airport.
这里的“several hundred miles”也是采取直译的方式,描述一种客观事实。
例7:Tons of hot ash fell on Pompeii, hiding it from sight. For three days the sun did not break through the clouds of volcanic ash that filled the sky.
这里的“tons of”翻译成“成吨计的”。
同样是与数量意义相关的模糊限制语,在6和7中采用了直译的方式,而在8中采用意译的方式,因为在8中如果译成“几吨”看起来数字过于准确,会给读者造成一种怀疑,火山喷发现场是不可能知道“几吨”这样具体的数量概念的,因此翻译成“成吨计的”“数以吨计的”这样模糊的词汇就比较自然,极言火山喷发阵势之大。也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易于被目标语的读者所接受。
四、结语
科技文体中对模糊限制语的把握不仅仅需要翻译技巧,还需要某方面专门知识的积淀作为正确理解和翻译的基础。对于语言研究者来讲,不应该闭门造车,而是要深入到某一个专门领域,挖掘语言作为工具学科对该学科的意义。首先应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比如通过一些语言学理论来把握翻译技巧,或通过一些翻译学原理来理解语言规则。另外应该加强自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联系,鼓励跨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科技翻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同春. 模糊限制语在科技英语中的运用与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2, 15(4):8-12.
[2]董娜. 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及分类[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4):28-34.
[3]傅勇林, 唐跃勤. 科技翻译[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4]李玲丽. 基于语用学角度的模糊限制语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4(20):153-154.
[5]刘珍. 英语科技文章中模糊限制语的中介语视角研究[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3(5):75-78.
[6]王丽, 李桃.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会议模糊限制语口译研究[J]. 中国翻译, 2015(5):96-100.
[7]吴艳. 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及其会话隐含义推导研究[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 9(5):48-51.
[8]冼嘉慧, 曾杨婷, 唐頔,等. 当代艺术类文献创新中英对照翻译——视觉传达设计类文献为例[J]. 大众科技, 2016, 18(6):132-134.
[9]杨蕾, 延宏. 科技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語用特征[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s2):68-68.
[10]张芬. 从语用学角度看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