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13关琳
关琳
摘要: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许多弊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本文首先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征,然后指出在高中阶段使用思维导读进行阅读教学的意义,最后论述了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詞:阅读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191-02
《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阅读的内容,还要教学生阅读的方法。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性知识框架,实现教学的可视化发展,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文章内容。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图,是19世纪末期一种兴起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能够将各个知识点的隶属层级关系用简单的图案表现出来,具有图文并重的特点,使学习过程高效、轻松。思维导图主要利用关键词、图像和颜色等元素,使人们的思考过程可视化,以达到加深记忆、激发大脑潜能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的制作步骤与特征
绘制思维导图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聚焦。将中心思想以中央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2)分层。各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3)发散。次主题的关键词继续向下一层级分支。(4)关联。用线条将各个有关分支进行连接。
三、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习者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焦聚语篇的关键信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与大体框架,二次开发学习者的大脑潜能,调动大脑的积极性。因此,思维导图对应于阅读有着巨大的意义。对此,笔者列举了以下几点:
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成效来讲至关重要。高中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学词汇量相当有限,高中阶段繁琐冗长的文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思维导图可以基于中心点使人的思维进行无线延伸,人们可以利用中心图或关键词产生联想。此外,思维导图可以运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图文,将知识按照不同的层次呈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结构简易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因此在高中阶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篇章。
高中阶段,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将课堂重点集中到了语法与词汇的学习。学生应有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训练与增强。学生在篇章处理和语篇结构的把握上有所欠缺。思维导图将文章的各个部分层次分明地连接起来,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符合大脑的记忆规律。此外,在制作思维导图时,不同的颜色和图案的选取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记忆效果。
第三,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将阅读课上成了翻译课,缺乏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思维导图按照人脑发散性思维的特点,通过对关键词、图片、线条层次分明的相互组合,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喜好运用颜色、图片等绘制思维导图,激发了学习者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同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分析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能够清晰地呈现不同概念之间的思维顺序关系与层次。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同化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整体把握篇章结构。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常规教学流程基本可分为阅读前、阅读中与阅读后三个大部分,笔者试图将思维导图的应用贯穿于此三个环节中,以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前使用思维导图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做好学习前的准备。文化渗透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文化背景的填充是阅读教学乃至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阅读前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以文章的话题作为中心点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活动,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将文章的背景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加以扩充和整合。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对文章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并为接下来的学习环节奠定基础。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激活学生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以及词汇。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充分发挥了其自主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讲授新词汇,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
(二)阅读中使用思维导图
阅读活动是构成整个阅读课程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一般由第一遍速读与第二遍寻读和第三遍细读组成。思维导图的使用,既可促进师生交流,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语篇。
第一遍读通常采用扫读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读完全文,概括文章主旨以及段落主旨,并将主旨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第二遍读通常采用寻读的方式,根据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阅读中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在文章中更快地定位和提取重要信息。第三遍进行细读,完成思维导图的分支,并补充细节。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思维导图进行丰富和填充,借助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有意义的构建。基于思维导图的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维导图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的原则,把学生关注的焦点从字、词、句转移到文章的整体框架及上下文逻辑关系上,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构建一个高效的模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后使用思维导图
教师通常于阅读后检验以及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首先,借助阅读中的思维导图,师生共同回顾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既形象直观又省时高效。其次,教师可以继续借助前文的思维导图框架作为提示,鼓励学生当堂对文章进行复述或者是有意义的背诵。再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图的发散性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思维发散,拓展学习内容,甚至是深化文章主题。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为各个活动提供脚手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性以及阅读前后的教学设计完整性得到了体现。最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思维导图模型,给学生布置相关写作任务。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全局观念,自主构建英语知识体系。此外,思维导图将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开阔视野,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因此,思维导图适用于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
四、结语
随着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英语学习在当今社会至为关键。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使学习内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髙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雪梅.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