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与控制措施思考

2018-02-13丁广清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7期
关键词:养殖业寄生虫传染性

丁广清

(淮安市淮阴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23300)

人们正常生活所需食物、衣物甚至交通都离不开畜牧业,所以畜牧养殖业的良好运行是人们正常生活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产品和种类在不断增多。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畜牧养殖业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互为依靠,但是畜牧养殖业随着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使得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如果出现传染性强的疾病就会造成大规模动物患病的情况,严重阻碍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所以加强畜牧养殖业动物疾病的控制与防治十分重要,可以提高动物的身体健康,从而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1 畜牧养殖动物的常见疾病

1.1 传染性疾病

在畜牧养殖行业中,动物发病情况中最常见的就是带有传染性的疾病,每个动物身上所带的细菌都不同,所以引发的疾病也会有所不同,另外每种传染病都是由一定的微生物所引起的,并且传播方式和途径都会因实际患病的病因不同而不同。有些疾病只在一种动物身上传播,例如猪瘟等,还有的传染性疾病是能够大范围传播的,不仅会影响所有哺乳类动物,甚至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一般情况下,带有传染性疾病在进行疾病传播的时候通常会通过空气、饮水、土壤等传染,所以如果在动物身上出现传染性疾病,必须要加强控制,由于该疾病传播性较高,防治困难度也较大。

1.2 寄生虫性疾病

畜牧业动物的生活环境导致动物身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寄生虫,比较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蠕虫以及一些节肢动物。畜牧养殖业的动物们在使用食物的时候或者在平时会意外吞入带有感染性的虫卵、幼虫或者卵囊等,就会引发寄生虫性疾病。由于寄生虫的生命力较为顽强,在治疗过程中的时间较长,所以就导致动物患病时间较长。

1.3 其他普通疾病

在动物身上常见的其他疾病主要有几种类型,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和产科,在内科疾病中,动物常常会表现为呼吸、消化、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皮肤、肌肉和骨骼等系统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在外科疾病中,动物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外伤、四肢等出现疾病[1]。在产科疾病中,主要包括胎衣不下、生产瘫痪以及乳房疾病等。随着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也缓解了传统养殖对疾病预防的弱势,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应用,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2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2.1 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

动物居住环境直接影响动物的身体机能发育,所以在进行动物养殖场地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动物们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和建立。在此基础上,要保证养殖环境的水源和通风条件完善,一个良好合理的养殖环境对于帮助动物正常发育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动物患病几率在进行养殖居住地选择时,首先要注意地理位置要远离居民区,这样能够在不打扰居民生活的同时促进动物自由健康成长。

2.2 加强动物管理

养殖畜牧业动物疾病的控制工作,是要在对动物进行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的,首先,就要按照动物自身的情况,不同的动物要进行不同的饲料喂养,这样才能减少动物发病率,促进动物健康发育成长。另外,在进行动物管理的时候,要对动物所居住的环境进行定期杀菌消毒,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3 定期检疫

为了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必须要对动物们进行定期检疫,在进行新动物的引进时,必须要对新进入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检查,以免出现传染性疾病影响养殖场中其他动物的生命健康。另外,要在疾病多发的季节,加大疾病预防工作力度,为动物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结语

畜牧养殖业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生活所用的必需品,所以我国畜牧养殖业属于一种基础性产业,但是在传统的动物养殖中,常常会出现管理不当等情况,导致动物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2]。现如今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人们对家畜养殖率和家畜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畜牧养殖业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创新,改变了原有的老旧的管理方法,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结合现代科学化管理方式,做好综合防治工作,杜绝疾病发生,促进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养殖业寄生虫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